由於這次爆炸受害範圍僅限於北京城西南角長三四裏,周圍十幾裏的一小塊地方且災害區的人全部赤裸,而衣服卻飄蕩到幾十裏外的山上。使得人們對引起這場災害的原因百思不得其解。

有人認為是火藥致災。由於明末王恭廠是作為工部製造、儲存火藥的火藥庫。因此,自然很多人會認為,是王恭廠的火藥爆炸引起了這場災難。但是,這次奇災相當於 3萬噸黑色火藥爆炸的能量,而據史料記載,王恭廠內貯存的火藥最多不超過幾百噸,根本不足以形成將數裏外紫禁城中“大樹二十餘株盡拔出土”,庭院內“坑深數丈”這樣大的破壞力。

有人認為是隕石墜落。此說根據當時出現了“颶風一道,內有火光”,“西安門一帶皆霏落鐵渣,如米者,移時方止”,以及呈方向性的衝擊波、隕擊坑等記載,認為這場災變成因類似通古斯大爆炸,係隕石墜落造成。可是作為天文學很發達的我國,當時卻無隕石的記載,直到現在爆炸現場也根本沒有發現任何隕石。

還有人認為是地震。古籍對當天的記載,確實肯定地提到了地震。突變前地聲、火球很像地震的前兆,而整個突變過程都很像是地震。可是,地震說無法解釋受害者被脫光了衣服的現象。

也有人認為是颶風成災。這些學者解釋說很可能在災變發生的一瞬間,大氣壓幾乎為零,而人體內的氣壓遠遠超過外界,於是,就出現了受害者皆赤體的現象。同時各種雜物隨風飛升,被拋至遠處。不過,爆炸中出現的地震、火球、地聲現象是這種說法解釋不了的。

除此之外,還有多種猜測分析,如球形閃電、外星人入侵等等。但究竟哪一種或是哪幾種原因造成的這次慘絕人寰的大爆炸,至今還沒有令人信服的結論。

袁崇煥之死真是千古奇冤?

袁崇煥,祖籍廣東東莞。明萬曆中進士,從政之初,任福建邵武知縣。天啟二年(1622年),袁崇煥任兵部職方司主事。明朝後期,後金不斷侵擾明朝邊境,袁崇煥深感其辱,於是單騎出關考察關外形勢,回到北京後,袁崇煥自請守衛遼東。天啟六年(1626年),努爾哈赤率軍攻打袁崇煥守衛的寧遠城時被炸死,袁崇煥升至遼東巡撫。後被宦官彈劾,因而被撤職。

崇禎皇帝登基之後,為了解除後金對明的邊境壓力,任命袁崇煥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禦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崇禎二年(1629年),皇太極親率大軍避開袁崇煥的防區,直逼北京城下。袁崇煥得知消息後率部星夜馳援京師,迫使後金軍退回關外。後金軍撤退後,剛愎自用的崇禎皇帝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反而將袁崇煥逮捕下獄。《明史·袁崇煥傳》說:“會我大清設間,謂崇煥密有成約,令所獲宦官知之,陰縱使去。其人奔告於帝,帝信之不疑。”王先謙《東華錄·天聰三年》也有類似的記載,崇禎三年(1630年),崇禎帝以“袁崇煥咐托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疑則斬帥”等罪名將袁崇煥處死於西市。

當時,京城百姓對袁崇煥恨之入骨,據史書記載:“遂於鎮撫司綁發西市,寸寸臠割之。割肉一塊,京師百姓從劊子手爭取生啖之。劊子亂撲,百姓以錢爭買其肉,頃刻立盡。開腔出其腸胃,百姓群起搶之,得其一節者,和燒酒生齧,血流齒頰間,猶唾地罵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盡,止剩一首,三天讀懂中國五千年曆史懸案傳視九邊。”

由於努爾哈赤死於袁崇煥的大炮之下,而袁崇煥是崇禎皇帝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而死,且“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征決矣”。因此有人認為袁崇煥的死是千古奇冤,袁崇煥是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但也有人認為,袁崇煥的死在很大程度上歸罪於自己。那麼,袁崇煥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認為袁崇煥並不是冤死的人又有什麼證據呢?

首先,錯失良機。寧遠大捷後,本是最好的反攻時機。當時努爾哈赤回到老家,曾哀歎若是此時明將率軍進擊,加上朝鮮、毛文龍部及周邊軍隊,後金四麵受敵,必會敗得很慘。然而袁崇煥有識無膽,竟然白白放過這個大好時機,讓努爾哈赤得以緩過一口氣來。曆史上努爾哈赤便是在這個時候頒下數條法令:包括通商、釋奴等等才使後金政權緩過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