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的作者究竟是誰?
《水滸傳》又名《忠義水滸傳》,是元末明初的文學家根據曆史材料和民間流傳的故事創作的。它描寫了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塑造了李逵、武鬆、林衝、魯智深等眾多在梁山泊聚義的英雄人物,暴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殘暴和腐朽,揭露了當時的社會矛盾。故事情節引人入勝,語言豐富生動。但是這樣一部傳世奇書,卻給後人留下了諸多難解之謎。其中之一就是《水滸傳》的作者究竟是誰?
第一種說法,認為《水滸傳》的作者是羅貫中。這種說法最早出現於明朝嘉靖年間的一些文人筆記。例如田汝成《西湖遊覽誌餘》、王圻《續文獻通考》、《稗史彙編》、許自昌《樗齋漫錄》、阮葵生《茶餘客話》、錢曾《也是國書目》的著錄等等都有這樣的記載。
第二種說法,認為《水滸傳》是施耐庵和羅貫中兩人合作的。例如郎瑛在《七修類稿》中說:“《三國》、《宋江》二書,乃杭人羅貫中所編。予意舊必有本,故曰編。《宋江》又曰錢塘施耐庵的本。”高儒《百川書誌》中說:“《忠義水滸傳》一百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李贄《忠義水滸傳》中提到作者,說是“施羅二公”。所謂的“本”,是宋、元、明時代的常用語。即“真本”。“集撰”含有“撰寫”之意。這表明,施耐庵是作者,是執筆人。所謂“編次”,可解釋為“編輯”。這等於說,羅貫中是編者,或整理者、加工者。
第三種說法,認為是施耐庵一個人所撰。這主要見於《水滸傳》雄飛館刊本、貫華堂刊本為題號,以及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徐複祚《三家村老委談》、徐樹丕《識小錄》、周暉《金陵瑣事》、錢希言《戲瑕》、劉仕義《玩易軒新知錄》、曹玉珂《過梁山記》、王士禎《居易錄》、金埴《巾箱說》、梁玉繩《瞥記》、焦循《劇說》、李超瓊《櫃軒筆記》等書的記載。現在這一說法占主流地位。
第四種說法,認為《水滸傳》的作者已不可考,施耐庵和羅貫中都是假托的人名。如中國近代的文鬥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就說:“疑施為演為繁本者之托名。”他的根據,是最早出版的《水滸傳》簡本書上並沒有編著者署名,過了幾十年,出來繁本,不但內容有所增加,作者也署名了。
持這種觀點的人還認為當時在讀書人的眼光中,寫詩詞歌賦的是“文人雅士”,寫小說的就是“無聊文人”。這樣的社會風氣下,中國古代的小說家,大都不署名或用別號署名。例如漱六山房、花也憐儂、蘭陵笑笑生等。《水滸傳》是中國最早期的白話小說,寫的人物又都是土匪強盜,作者不敢署名,而對於刊刻書籍的書商來說,作者的名氣對書的發行又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有些書商就在刊印時署上某個名人的名字,或者說是某某名人“本”,某某名人編撰,而真正的作者或編撰卻被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