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葡萄牙人的幹擾下,威德爾見英國在澳門貿易已無希望,便於 7月底啟碇前往廣州。8月 8日,英船到達虎門亞娘鞋停泊,虎門炮台守軍見不明艦船停泊,便鳴炮示警。據中國史料記載說,“船入虎門時,遂受守將之炮擊,威德爾立即回炮,血戰數時,炮台失陷”,英國人攻上炮台後,扯下中國軍旗,掛上英王旗幟,並拆下 35門大炮,作為戰利品搬到船上。廣州當局派葡人諾雷蒂交涉,威德爾才把大炮歸還,同時派出兩名商人帶購貨之用的西班牙銀幣 22000裏爾,以及 2小箱日本銀幣隨同諾雷蒂前往廣州。
但此時,英船卻不顧守軍的一再警告,繼續深入廣州內河,廣東海防當局見警告無效,於是派出 3艘戰船衝向英國船隊,並不停地發射火炮和火箭,迫使英船倉皇逃走。威德爾對侵犯內河不僅毫無自責之意,反而變本加厲。19日,威德爾率屬下在虎門地區縱火燒毀了 3艘中國帆船,焚毀一個市鎮,搶奪 30頭豬。21日又攻占並炸毀虎門亞娘鞋炮台,焚毀大帆船一艘。
由於英國人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打開貿易通道,而在虎門犯下的滔天罪行,使英國人覺得自己的所作所為背離了自己的初衷,再加上明軍加強了防守,英國艦隊隻得駛回澳門,請求葡人出麵調停。1637年 11月 22日,英商在廣州答應中國的要求,賠償白銀 2800兩,並向中國官員提交了一份保證書,對虎門事件表示歉意,保證完成貿易後即離去。據此,廣州官員決定對其不予追究,令其貿易後盡快離境。12月 29日,威德爾船隊離開澳門,啟程回國,中英之間充滿火藥味的第一次交往就此結束。
“順治出家”因為秦淮名妓董小宛嗎?
順治帝福臨,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極的第九子,生於崇德三年(1638年),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在沈陽即位,改元順治,在位 18年。卒於順治十八年(1661年),享年 24歲。但是,按民間的傳說與野史的記載,順治並沒有於 24歲時死於天花,而是以死為名,逃離塵世,去山西五台山做了和尚,而且一直活到康熙五十年,74歲時圓寂。那麼這是曆史事實嗎?
關於順治出家的原因,《順治演義》、《順治與康熙》等野史和文學作品記載說順治因為愛妃董鄂氏,也就是被擄獻進宮的江南名妓董小宛的去世,悲痛不已,後夢見董小宛在五台山,於是選擇五台山修行。當時著名才子吳偉業(梅村)寫的一組《清涼山讚佛詩》,詩文影射順治在五台山修行,並用“雙成”的典故和“千裏草”代指“董”姓。由於吳偉業的詩素有“史詩”之稱,而他苦戀著的,是與董小宛齊名、才高氣傲的名妓卞玉京,所以信者雲雲。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分析,這種說法並不可靠。董小宛確有其人,但她的丈夫是曾名噪一時的“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董死後,冒以董生前居住的房間為名,寫下了一篇《影梅庵憶語》的文章,記述了他為董贖身,與董在戰亂中顛沛流離的生活以及董生病而死的詳細過程。與冒辟疆同時的一些名士也有與冒相同的記載。根據冒的記述,董小宛生於 1624年,而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則生於 1638年,董小宛應當比順治大 14歲,且董於順治八年正月初二去世,其時順治才 13歲,按清宮的規矩,還沒到大婚的年齡。所以,董小宛並不是順治的愛妃。以此為據,順治出家之說顯然不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