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據《清代外史》記載,乾隆在宮中的時候經常穿著漢服,還問身邊的寵臣自己是否像漢人。《清宮十三朝演義》中也認為乾隆六次下江南住在陳家的目的就是為了探望親生父母。由此,人們認定乾隆帝也許確實是海寧陳閣老家的兒子。

但是,有人對於這種說法提出了異議:根據皇室族譜《玉牒》的記載,在乾隆帝降生之前,雍正帝已經有了三個兒子。雖然,長子和次子都早早夭折了,但第三個兒子此時已經 8歲。雍正也正當壯年,沒有理由在有了兒子的情況下再偷偷摸摸的用自己的女兒去換陳閣老家的兒子。至於乾隆六下江南中有四次住到海寧陳家的私人花園中,是因為乾隆即位後,對修建錢塘江兩岸的海塘非常重視,趁著南巡之時前往修塘的前線視察,而在海寧,陳家花園是最合適的住所,再說陳家花園離陳家住宅實際還有幾裏路遠,乾隆在陳家花園住過四次,但對陳家子孫卻一次也沒有召見過,更談不上“探望親生父母”了。這個園子本叫做“隅園”,乾隆帝在居住之時親自把它改名為“安瀾園”。

“安瀾”即水波不興之意,由此也可以看出,乾隆帝臨視海寧,確實是為了巡視海塘工程。至於前麵提到的那兩塊匾額,陳家倒是確有此物,隻不過據史學家孟森的考證,這兩塊牌匾不是乾隆所題寫,而是康熙皇帝寫的。在《陳元龍傳》中就有記載。一個是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四月,康熙在政務之餘召見群臣,一時興致極好,就問“你們家中各有堂名,不妨當場寫給我。我寫出來賜給你們。”當時在康熙朝中做官的陳元龍奏稱說,家父年逾八十,我曾想寫“愛日堂”三字,以表孝心。康熙就給他題寫了這個堂名。另一個是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六月,陳元龍奏稱自己的弟妹黃氏為侍奉公婆在家寡居 41年,康熙為褒揚節孝,便題寫“春暉堂”匾額賜給她。也就是說這兩塊牌匾根本就與乾隆沒有關係。而且乾隆對陳世倌的態度也絕對不像是父子。據記載乾隆六年(1741年)陳世倌升任內閣學士不久,就因為起草諭旨出錯,被乾隆當眾斥之為“少才無能,實不稱職”。如此言語,怎麼會是父子關係呢?

關於乾隆皇帝身世,除了在是不是雍正的兒子上存在爭議外,乾隆的生母是誰?出生地在哪兒也存在不同的看法。

一種說法認為乾隆是由熱河行宮裏一個醜宮女在草棚裏所生。傳說有一年雍正隨康熙到熱河打獵,射倒一隻梅花鹿,雍正喝了很多鹿血。鹿血有很強的壯陽功能,雍正喝後難以自持,就隨便拉出一位很醜的李姓漢族宮女發泄一番。沒想到這一番發泄竟然種上了龍種,第二年,雍正再次來熱河的時候,聽說李家女子懷上龍種,怕此事傳出去壞了自己的名聲,忙派人把她帶到草棚,後來醜宮女就在草房裏生下乾隆。

還有一種說法是,乾隆的母親是雍正的一個使喚丫頭。這一說法來源於王運《湘綺樓文集》中的記載。書中的“列女傳”記載了乾隆的一句話:“始在母家,居承德城中,家貧無奴婢,六七歲時父母遣詣市買漿酒粟麵,所至店肆大售,市人敬異焉。十三歲時入京師,值中外姐妹當選入宮……孝聖容體端頎中選,分皇子邸,得在雍府。”後來,這個丫頭竟生下了乾隆。

據清朝皇室族譜《玉牒》記載:“世宗憲皇帝(雍正)第四子高宗純皇帝(乾隆),於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由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氏、淩柱之女誕生於雍和宮。”也就是說乾隆皇帝是由鈕祜祿氏生於雍和宮,即原雍親王的府邸。

種種說法使得乾隆的身世撲朔迷離,當然這些說法都隻是一家之言,並不可靠。對於這些曆史的疑點,現在已無法回到當時去考證。後世的學者們隻能根據各種傳世的文獻材料進行推測。由於所依據的材料的差別,提出的看法也會有所不同。但無論提出多少種不同的看法,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真相隻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