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岑文本(1 / 2)

公元618年,蕭銑從巴陵郡遷都江陵(今湖北荊州)修複園廟。在他看來,定都江陵才算是徹底複國。定都江陵後,蕭銑得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在貞觀年間聲名顯赫,這個人是誰呢?岑文本。說起來隋末唐初有一個現象非常值得注意,那就是起義軍首領多數身首異處,而起義軍首領的幕僚卻有很多人在亂世中保全性命,在治世中風生水起。這些人中有幾位頗為有名,比如魏征,比如褚亮,比如岑文本,比如李綱。魏征早年追隨元寶藏,後來追隨李密,還給竇建德打過短工,就是這樣一個經曆複雜的人在貞觀年間成為李世民的重臣;褚亮的經曆也很奇特,早年跟隨過薛舉,還曾經忽悠過薛舉投降唐朝。薛舉父子入地,褚亮卻得到了李世民的青睞,不僅褚亮自己成為“十八學士“,兒子褚遂良還成為李世民的托孤大臣;岑文本同樣如此,在蕭銑的手下他是中書侍郎,蕭銑亡後,他歸順了唐朝,在貞觀年間也成為李世民的重臣;李綱這個人經曆同樣奇特,隋末變亂之前他是隋朝的尚書右丞,後來被中亞商人何潘仁領導的起義軍劫持就變身為何潘仁的幕僚。

有一次何潘仁派李綱向李淵彙報工作,結果被李淵賞識,留下做了丞相府司錄,武德二年,文武百官業績考核,李綱高居第一。這些人的經曆說明什麼呢?或許可以用培根的話解釋,“知識就是力量!“然而同樣有知識的蕭銑卻沒有力量,他缺少的是做王者最需要的駕馭力量。在他的治下,複國的南梁經過了短暫的輝煌,迅速走向了下坡路。而他一手導演的殺人食物鏈,則在大將之間不斷上演。蕭銑的手下都是趁亂起兵,這些人平時蠻橫驕縱,多專殺戮。蕭銑這種拿慣了筆的人自然不習慣這樣的生活,冥思苦想之後,他想出了一招:罷兵營農。“罷兵營農“往好聽說是分散士兵從事農業生產,往難聽說就是以營農為名解除將帥們的兵權,這下就觸了大將們的黴頭。“罷兵營農“前他們還是手握兵權的大將,“罷兵營農“後他們就成了光杆司令。擁立有功的大司馬董景珍之弟當時也是一名將軍,將軍癮沒過幾天,就被蕭銑以罷兵營農的名義遣散了三軍士兵,這讓董將軍非常不爽。眼睛一轉,造反吧。結果反沒造上,就被別人告了密,董將軍就隻能到地下去帶兵了。

誅殺了董景珍之弟,蕭銑也沒忘了安撫董景珍。聲明此事就此了結,一切與董景珍無關,然而人心的猜疑豈能是一個聲明就消除的呢?此時董景珍正鎮守長沙,蕭銑又給董景珍下了一紙詔令,征召他回江陵報到。這一召就讓董景珍成了驚弓之鳥,這一召讓董景珍忐忑不安。萬般無奈就與唐趙郡王李孝恭取得了聯係,表明了投降誠意,結果這件事又讓蕭銑知道了,麻煩更大了。蕭銑隨即下令,命令齊王張繡(當年董景珍的同盟之一)進攻長沙,處理大司馬董景珍。麵對咄咄逼人的張繡,董景珍試圖用言語說動,董景珍謂張繡說:“'前年醢彭越,往年殺韓信',卿豈不見之乎?奈何今日相攻!“董景珍的意思是說,不久前把彭越剁成肉醬,之後又把韓信給殺了。誅殺功臣的跡象已經很明顯了,那條殺人的食物鏈還在延續,難道你沒有看到嗎?粗人張繡不答,進兵圍之。董景珍潰圍而走,為其麾下所殺。董景珍雖死,然而他的話卻是對的,南梁小朝廷的誅殺食物鏈還在繼續,很快就延續到了齊王張繡。處理完董景珍後,張繡回到江陵就當上了尚書令,然而尚書令是他一生的頂點,同樣也是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