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棱的一個部將射中他的額頭,杜伏威大怒,指著此人發下一句狠話:“不殺了你,我發誓不去拔箭。“隨即衝向陳棱的軍陣,闖禍的部將混入陣中,以為這下就安全了。然而令他沒想到的是杜伏威真的衝了進來,所向披靡,在亂軍中居然找到了他,讓他拔了箭,然後殺了他。帶著那人的首級衝進陳棱的大軍中拚殺,殺了數十人,陳棱軍大潰敗,就自己一個人逃了出去。與杜伏威相比,輔公祏也是一個狠人,他的軍事才能在對陣李子通的大戰中發揮的淋漓盡致。當時李子通剛剛擊敗沈法興,士氣正旺,這時杜伏威派輔公祏攪局來了:率領精兵數千渡江挑戰李子通。麵對輔公祏的挑戰,李子通壓根沒有放在眼裏,他的麾下有數萬人,兵力對比基本為十比一,十個打一個,打不死還打不殘嗎?事實證明,十個打一個不僅沒打殘,還被對方打殘了。為什麼呢,輔公祏太狠了。輔公祏先選出披甲戰士一千人,這些人全部手執長刀,成為攻擊的第一方陣。
在第一方陣的背後,另有一千餘人隨後,輔公祏給他們隻有一個任務:前隊有退卻者斬。輔公祏自領餘眾,複居其後。等到兩軍接戰時,無路可退的第一長刀方陣與李子通大軍以命死磕。而輔公祏也沒有閑著,趁李子通疲於招架之際,將手下殿後士兵一分為二,分左右兩翼迂回包抄過去。剛才還是一麵接戰,轉眼之間就變成了多點進攻,再加上長刀方陣有進無退,李子通的數萬大軍很快抵擋不住,紛紛潰散,一仗下來輔公祏俘敵數千。有這兩個狠人領導,杜伏威和輔公祏的隊伍受到了各方麵勢力的重視。宇文化及江都兵變之後任命杜伏威為曆陽太守,沒想到杜伏威卻不買賬,他壓根就看不起宇文化及,就更別提宇文化及任命的官職了。杜伏威這些人雖然叛亂,雖然割據,但從骨子裏他們都是渴望正統的,這也是中國大曆史中大分裂之後總能愈合的原因之一。杜伏威得到的第一個所謂正統任命來自越王楊侗,楊侗任命杜伏威為東道大總管,封楚王。等到王世充被圍之後,李淵遣使招降,渴望正統的杜伏威順勢投降唐朝。
李淵隨即任命杜伏威為東南道行台尚書令、江淮以南安撫大使、上柱國,封吳王,賜姓李氏,預宗正屬籍;封其子杜德俊為山陽公,賜帛五千段、馬三百匹。封王,賜姓,入皇族宗譜,很多人想到卻得不到的,杜伏威想到得到了。至此杜伏威叛亂之心已弱,富貴之心反增。一個人一無所有時無所畏懼,而當一個人富貴在手後就開始小心謹慎,戰戰兢兢。可以說一個人一生的謹慎程度與財富指數密切相關。原本杜伏威也想在自己的根據地終老,然而隨著形勢的發展,杜伏威發現,想在自己的老巢終老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武德五年,李世民先攻劉黑闥,再打徐圓朗。兩次大戰下來,杜伏威恐慌不已,想來想去隻有去長安一條路,在天子腳下當一順民,或許能保一生平安。杜伏威雖然一生草莽,但還是有幾分計謀,在去長安之前,他也留下了後手,臨走前安排義子王雄誕輔助輔公祏留守淮南根據地。隻要根據地在,那麼淮南根據地就是杜伏威的永久護身符。在長安,杜伏威受到了李淵的熱烈歡迎,李淵請他坐上禦座,以示恩寵,拜為太子太保,仍兼行台尚書令。把他留在京師對他十分禮遇。位置還在齊王之上,皇帝特別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