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僅僅是碰壁也沒什麼,他還受到了一頓羞辱,浚儀令崔賢本著“痛打落水狗“的精神把馬周羞辱的人不像人,狗不像狗。這次羞辱深深刺痛了馬周的自尊,為什麼要受這樣的屈辱,難道你精讀《詩》、《書》就是要過這樣的生活?不,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一定要改變,一定要尋找機會!到哪裏尋找機會?還是去比較大的城市吧--長安。在長安城外的新豐鎮,馬周又一次遭到了白眼,不過這一次他把別人的白眼轉變成了青眼。事情是這樣的。穿著普通的馬周走進新豐的一家客店,店小二看他穿著普通也就沒搭理他,轉而去熱情的招呼來往的商販,畢竟人家的兜裏有的是錢,而馬周的兜裏可能比臉還幹淨。馬周一看又遭到冷落,心中不快,不過他不準備發作。他來長安是尋找機會的,不是找茬的,隻是老讓別人在門縫裏把自己看扁了也不是滋味,還是給他們露一手吧。“小二,酒,一鬥八升!“一鬥八升?開什麼玩笑,本店客人最高紀錄一鬥,就你還一鬥八升?馬周微笑著點點頭,對,就是一鬥八升!酒上來了,馬周一個人悠然獨飲,酒在他的麵前逐漸消失。
而店主人和店小二已經悄悄地將白眼換成青眼,能喝一鬥八升的人肯定不是一般人,看來這個疑似窮鬼不是一般人。能力是什麼?能力就是你比別人高那麼一點點,哪怕就是一點點。一般人能喝一鬥,馬周比別人多喝八升,這多喝的八升就是能力。喝了一鬥八升之後,兩眼一抹黑的馬周進入了長安城,不知什麼機緣進入了中郎將常何的家中。至於什麼機緣,《舊唐書》、《新唐書》都沒有交代。電視劇《貞觀長歌》演繹說是安康公主命令常何收留馬周,其實純粹是扯,安康公主在史書上隻有一句話:下嫁獨孤謀。這種在曆史上隻留下一句話記載的公主能提攜馬周?純粹是想象。馬周是如何得到李世民青睞的呢?說到底還是因為一道奏折。貞觀五年,李世民下令文武百官給朝廷提建議,言得失。常何作為中郎將也有提建議的任務,然而這個任務折騰了常何好幾天。常何是一個粗人,會寫的大字可能隻有兩個:一個是常,一個是何。讓這樣一個粗人寫奏折提建議,基本等於逼著黑瞎子拉小提琴。兩眼摸黑的常何隻能硬著頭皮在自己的房間裏冥思苦想,憋了幾天,憋出了四個字:太難寫了。
正當常何不知道如何交差的時候,晚上起來上廁所的馬周看見常何的房間有亮光就敲門走了進來,一問才知道,原來常何是被奏折給憋的。至於嗎?不就是提建議,言得失嗎?馬周一拍胸脯,說道:“我替你寫吧!“這句話為馬周贏得了一生的機遇。第二天,“完成“任務的常何極其灑脫上交了奏折,這一交不要緊,李世民驚著了。所書二十餘條,條條切合時弊,針針見血,毫不走空。再一看署名,李世民又驚著了:“常何“,認識大字不超過一筐那個家夥?不可能!就算他是“吳下阿蒙“,也不可能進步這麼快,更何況他天天在玄武門晃,哪有看書進步的時間呢?常何忐忑不安地來到李世民麵前,一頭霧水,一臉驚愕。說實話,他知道馬周在奏折上寫滿了字,至於寫了什麼,他並不是很清楚。不過看看李世民的臉色很溫和,常何放寬了心,索性實話實說,“此非臣所能,家客馬周具草也。每與臣言,未嚐不以忠孝為意。“這句話改變了馬周的一生。
李世民隨即傳令,急召馬周進宮晉見,馬周一時未到,李世民連派四撥使者,馬周你的機會來了。接下來的相會,讓馬周終生難忘。對馬周而言,這就是他與李世民兩個人的“隆中對“,一番“隆中對“之後,李世民大喜過望,當即命馬周入直門下省,從今天起,你就到門下省聽差吧。由此,布衣馬周進入貞觀一朝的權力中心,由最初的票友最終奮鬥成實質宰相--中書令。貞觀五年,直門下省;貞觀六年,授監察禦史,奉使稱旨;尋除侍禦史,加朝散大夫;貞觀十二年,轉中書舍人;貞觀十五年,遷治書侍禦史,兼知諫議大夫,又兼檢校晉王府長史。貞觀十七年,晉王為皇太子,拜中書侍郎,兼太子右庶子;貞觀十八年,遷中書令,兼太子右庶子;貞觀二十一年,加銀青光祿大夫;從貞觀五年到貞觀十八年,短短十三年裏,馬周就完成了從票友到實質宰相的轉變。這樣的速度在貞觀一朝罕見,即使在武則天鼓勵告密的年代也極為罕見,而馬周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