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新人生猛 (2)(2 / 2)

馬周靠什麼做到的呢?很簡單,三個字:上奏疏。上奏疏三個字很簡單,馬周一輩子就活在這三個字上。然而這三個字充滿了大智慧,一般智慧做不來。馬周的奏疏範圍很廣泛,從國家穩定到皇帝與太上皇的關係,從分封製到官員選拔,每一次上書都深得李世民認可。舊唐書寫到“周有機辨,能敷奏,深識事端,動無不中“,因此善於誇人的李世民說道:“我一會不見馬周就十分想念。“見過會誇人的,沒見過這麼會誇人的。然而李世民並不是唯一一位誇馬周的偉人,在二十世紀的中國,有一位偉人也曾經對馬周給予高度評價。這位偉人評價馬周於貞觀十一年的上書時寫到:賈生《治安策》以後第一奇文,宋人萬言書,如蘇軾之流所為者,紙上空談耳。傅說、呂望,何足道哉。馬周才德,迥乎遠矣。比蘇軾牛,比傅說牛,比呂望(薑子牙)都牛!是誰給馬周這麼高的評價?毛澤東。其實馬周的智慧不僅僅體現在大事上,不起眼的小事依然能體現馬周的智慧。靠右行走,在今天是慣例,這個慣例誰提出的?馬周。

以前長安早晚靠喊聲警示民眾注意開關城門的時間,後置鼓代之,誰提出的?馬周!之前唐代官服隻有黃紫兩色,後三品服紫,四品五品朱,六品七品綠,八品九品青,誰提出的?馬周!現代企業加班有“大夜“和“小夜“之分,不超過夜裏十二點為小夜,超過則為大夜,在唐代宿衛也采用這種方式輪流值勤。誰提出的?馬周!官府驛站馬匹容易走失,難以辨認,馬周說了一句話:把馬尾巴截了。結果驛馬無論跑到哪,都能找回來,沒辦法,馬尾巴短一截太明顯了。值得一提的是,唐代還有一條限速規定:禁止在城區和鬧市區驅趕馬車高速行駛,不知道這一條是不是馬周製定的。上麵說的是為公,其實為私馬周的小聰明也不含糊。馬周還是禦史時,曾經四處讓人尋找房源。找到一處豪宅,馬周非常滿意,一問,挺貴,二百多萬。旁人以為馬周瘋了,禦史而已,向來口袋空空,哪來二百多萬買房?沒過幾天,笑話馬周的人傻眼了,有關部門迅速付完房款,外加奴婢什物一應俱全,這時大家全明白了,哦,不是大款,是公款。

不用張口,李世民賞的。除了房子外,馬周的胃口一直很好,尤其好吃雞。每次下到郡縣,食必進雞。有小吏認為馬周違規,告到了李世民那裏。李世民聽後一笑,“我不讓禦史吃肉,是怕州縣破費,吃雞又沒犯法!“吃肉非法,吃雞合法!隨即李世民下令,綁了,狠狠罵一頓再放人!告狀?也不提前看看規則。顯然,馬周是聰明的,也是吃透規則的。數年後,吃透規則的馬周得到了考選官員的權力,本著“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原則,馬周廢浚儀令崔賢,以報當年羞辱之仇。事後官方追查此次報仇,結果處處符合規則,最終官方鑒定,兩字:合法。總體而言,馬周是一個善於思考、活用規則的人,他用自己的思考贏得李世民的信任,而李世民也用馬周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用人的手腕與肚量。即使過往經曆複雜如魏征、王珪、薛萬徹(太子故人),李世民可以用;即使過往敵對如阿史那思摩、阿史那社爾(突厥戰將),李世民可以用;即使過往履曆如馬周一樣平淡,李世民也可以用。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能容常人難容之事,貞觀一朝,萬象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