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以人為本(1 / 2)

“以人為本“這個詞這些年被提及很多,看起來似乎是個新詞,又或許是舶來品,其實都錯了,“以人為本“是中國的傳統詞彙,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貞觀十一年,馬周上書李世民,其中有一句話讓李世民記憶深刻,這句話是這樣說的,“臨天下者,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由此而來。在我看來,“以人為本“才是真正的金玉良言,比魏征老爺子那些喋喋不休的諫言更管用,更實際。以人為本說白了就是把人當人,皇帝能把老百姓當人看,那麼這個王朝就有希望,一切就這麼簡單。難道還有王朝不把老百姓當人看?有,多了去了。在一般情況下,老百姓就是皇帝眼中的羊,而皇帝就是天底下最大的放羊人。漢代以及唐代都有一個官職叫“州牧“(職位相當於州長),劉備就當過徐州牧。“州牧“是什麼意思?就是替天子牧羊的!天子是天下最大的羊倌,而官員則是天子手下的小羊倌,大大小小的羊倌聯合在一起,放牧天下大大小小的羊。這是“以羊為本“,而不是“以人為本“。幸好,中國大曆史中有了李世民,有了貞觀之治,也就有了“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把人當人,首先體現在“慎殺“,然而“慎殺“也來自不易,這是兩個無辜的人用血換來的。

第一個無辜的人叫盧祖尚,時任瀛洲(今河北省河間市)州長,被殺原因:拒絕正常的工作調動。事情是這樣的,貞觀二年,時任交州都督的遂安公李壽腐敗了,貪汙了公款,李世民將他撤職定罪。這樣一來交州都督就空了出來,需要一個合適的人填充上去。李世民查看官員履曆,發現時任瀛洲州長的盧祖尚文武全才,清廉正直,正是交州都督的合適人選。行,就是他了。對於這次委任,李世民很看重,親自召見了盧祖尚,當麵激勵了一番,說了一通“去了好好幹“的話。盧祖尚感恩戴德,連連叩頭稱是,最後叩頭謝恩退出。大家本以為交州都督的空缺將就此填上,沒想到,盧祖尚在退出皇宮之後居然反悔了,理由是我有病,而且還沒好利索。盧祖尚為什麼要反悔呢?看一看地圖我們就明白了。盧祖尚時任瀛洲州長,地理位置在今河北省河間市。而擬任的交州都督地理位置在哪裏呢?今越南河內市。在那個交通基本靠走的年代,兩者之間的距離怎麼能說遠呢?那得說是相當遠。

不願意出遠門的盧州長想以有病為由拒絕去交州,然而李世民卻不答應,並且讓杜如晦轉告盧州長,“匹夫尚且遵守承諾,何況你已經答應怎麼能反悔呢?“其實李世民派去勸告盧祖尚的還不隻杜如晦一個,還有另外一個人,這個人就是盧祖尚的大舅子周範。周範這個人在曆史上沒有什麼名氣,不過在當時卻是李世民麵前的紅人之一,李世民走到哪裏,周範就跟到哪裏:他的任務很簡單,保衛首長安全。李世民讓周範再次告誡盧祖尚說:“隻管去,隻去三年,三年後一定征召回京,另有任命!“話已經說的很直白了,甚至把盧祖尚三年後的仕途都安排好了,再不去就是給臉不要臉了。出乎李世民的意料,盧祖尚居然不為所動,堅決辭職,寧可州長不幹了,也不去交州那個或許鳥都飛不到的地方。盧祖尚說:“交州,瘴癘之地,要想身體沒病,隻能一日三餐喝酒,可問題是我一點酒都不能喝啊!“理由很充分,態度很決絕。幾天後,李世民再次召見決絕的盧州長,當麵規勸。然而即便李世民再三勸說,一根筋的盧州長還是堅決請辭,不去,就是不去。

李世民被徹底激怒了,從來沒有人敢違背他的意願,這個杠頭盧祖尚居然觸摸他忍耐的底線。李世民大怒,指著盧祖尚說道:“我連一個人都指揮不動,還如何主持朝政!“一揮手,拉下去,不用去交州了,就留在金鑾大殿前吧。斬立決。一刀下去,盧祖尚遂願了,終於不用去交州了,改道去了天國。事後不久,李世民後悔了,自己貴為天子怎麼一點肚量都沒有呢?怎麼能盛怒殺人呢?以後的曆史會怎麼寫自己?後人將怎麼評價自己這個皇帝?不應該,太不應該了。此時的李世民盡管懊悔,但還沒有找到症結所在,三年後,他在同一塊石頭絆倒,又是盛怒之下殺人,起因是一個瘋子。貞觀五年,河內(今河南省沁陽市)人李好德瘋了,成天胡言亂語,經常說些不著四六的混帳話。這些混帳話可能有攻擊政府的言論,於是被認定為妖言惑眾,被收入大理寺審判。經過審判,大理丞張蘊古認定:李好德精神失常,有相關的醫學鑒定,按律不應承擔法律責任,隨即便將這個結論上報給了李世民。瘋子?精神失常?醫學鑒定?哦,原來如此,那就準備放人吧。

然而就在“瘋子事件“即將翻過去的瞬間,一封奏疏將原本要收尾的“瘋子事件“一下子推上了高潮,這個高潮讓瘋子事件的定性來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奏疏是時任治書侍禦書權萬紀上的,這個權萬紀在曆史上的口碑很不好,可以總結為“能吏加酷吏“,有能力,但很冷血。事實上,正是權萬紀的奏疏將張蘊古逼上了黃泉路。權萬紀的奏疏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一個三段論:張蘊古的老家在相州(河南省安陽市),需要得到地方官的照顧;李好德的哥哥李厚德恰好是相州州長;因此張蘊古說李好德有精神病史是為了討好老家所在地的州長,是存心包庇,辦案不公。完了,神仙也沒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