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小試牛刀 (2)(2 / 3)

侯君集率領的唐朝大軍已經猶如天兵天將一樣出現在高昌的國境線,還有比這個更出其不意的嗎?黑雲壓城,兵臨城下,高昌國上下將目光都集中在國王麹文泰身上。他們相信,既然國王有本事挑釁,那麼就一定有本事化解,一定會帶領高昌渡過這次戰爭危機。事實證明,麹文泰確實有本事,他真的躲過了這次危機,而且侯君集拿他還沒什麼辦法。躲過戰爭危機的隻有麹文泰一個人。在得知侯君集大軍壓境之後,麹文泰憂愁過度卻又無計可施,眼睛一閉不睜,這一輩子就這麼過去了--居然被唐朝大軍活活給愁死了。賣白粉的架勢,賣白菜的膽。挑釁的麹文泰以愁死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同時把高昌國的亂攤子留給了自己的兒子麹智盛,老子作孽兒子扛,真是作孽。麹智盛在老爹麹文泰死後,火速就任高昌國第十六任國王。他的命可比老爹苦多了,一上任就背上了炸藥包,而且這個炸藥包的導火索還不在他的手上,而是在侯君集的手上。

侯君集率軍抵達高昌國的柳穀時聽說了麹文泰的死訊,同時聽說高昌國的貴族們將雲集高昌城為麹文泰發喪,屬下將領當即請示,是否立刻包圍高昌城?直取高昌城,侯君集何嚐不想?然而侯君集更清楚遠征高昌的目的所在,吊民伐罪是遠征的目標之一,終極目標卻是借此揚大國軍威。大國軍隊就要有大國的風度。侯君集盡管讀書不多,但他也知道“禮不伐喪“,襲人於墟墓之間,非問罪之師也。這是大唐軍隊的風度,也是侯君集的風度。侯君集隨即令旗一揮,擂動戰鼓,向西直撲田地城。這個田地城就是遠征高昌的第一個靶子,打下它,讓高昌人有個害怕的樣本。田地城下,侯君集先禮後兵,先是例行公事的勸降,結果得到了意料之中的拒絕。侯君集心裏清楚,這個國家跟國王一樣,給臉不要臉,那就給他們點顏色看看吧。第二天拂曉,侯君集的遠征軍發動攻擊,正如他所預計的那樣,僅僅半天時間,田地城告破,城內男女老少七千餘人全部被俘。當夜,侯君集命中郎將辛獠兒為前鋒向高昌城進發,就在高昌城下擊敗高昌軍隊。

隨即侯君集率遠征軍主力抵達高昌城下,在城下安營紮寨。城外侯君集大軍壓城,城內繼任國王的麹智盛惶恐不安。他知道自己的日子已經不能論天過了,而是要論秒數了。但是他還想最後努力一次,壯著膽子給侯君集寫了一封求饒信:有罪於天子者,先王也。天罰所加,身已喪背。智盛襲位未幾,不知所以愆闕,冀尚書哀憐。意思說,得罪大唐天子的是我爹,他已經遭天譴了,掛掉了,我剛繼位沒幾天,可沒得罪天子啊,尚書大人可憐可憐吧。接到這封求饒信,侯君集笑了,這孩子,難道不知道“父債子還“嗎?就算要求饒,也得拿出點誠意啊!侯君集很快給麹智盛回了封信:若能悔禍,宜束手軍門。要麼出來投降,要麼縮頭挨打。倒黴孩子麹智盛選擇了後者。麹智盛選擇後者是有原因的,因為他知道高昌城城高壕深,他老爹在挑釁唐朝的同時沒少在戰備上下功夫,就憑幾萬孤軍深入的唐軍,你又能奈我何?難道高昌城的城高壕深都是擺設不成?高昌城的城高壕深不是擺設,隻可惜它遇到了有備而來的侯君集。

此次遠征高昌,糧草沒有保障,援軍沒有保障,唯獨攻城是有保障的。本著速戰速決的目的,李世民給侯君集調集了大批攻城能手,高精尖攻城裝備一應俱全。不怕城牆高,就怕沒城牆。很快,躲在城中的麹智盛就看到了科技的力量。侯君集一聲令下,唐軍開始抬土添高昌城外的戰壕,因為早有準備,戰壕很快被填平了,溝沒了,一馬平川。就在麹智盛哀歎的同時,讓他更哀歎的物件出現了,拋石車。拋石車在高昌城外一字排開,在統一指揮下,無數石頭飛進了高昌城。可以想象一下,一座孤城,在漫天飛石的攻擊之下,還有比這更恐怖的嗎?事實證明,有。在拋石車一旁,唐軍很快矗立起一座高樓。這座樓也不算高,十丈而已,約合三十餘米。在這座觀察樓上,高昌城被一覽無餘,很快,這個觀察樓就發揮了作用。“一號拋石車向左偏一點,那邊有幾個小樓可以砸!““二號拋石車向右偏一點,那邊出來了幾個人!“這日子沒法過了!到了這個時候,麹智盛還不想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