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說道:“諡號,是行為的痕跡,應該與生前的行為相符,這樣的話就定為貞褊公吧!“(諡者,行之跡,當得其實,可諡曰貞褊公)“貞“表明端莊,“褊“表明多猜疑,兩個字組合在一起,就是一個毀譽參半的諡號,在一個諡號上跟蕭瑀過不去,說明蕭瑀得罪李世民得罪的不輕。得罪誰不好,偏偏得罪皇帝。在蕭瑀之後,李世民最心痛的事情來了,七月二十四日,他的肱骨重臣房玄齡病逝了。房玄齡的病逝讓李世民感覺幾乎塌掉了半邊天。貞觀一朝,能夠從頭至尾恩寵不衰的人其實不多,長孫無忌算一個,房玄齡也算一個。如果說長孫無忌憑借的是友情、親情加能力,那麼房玄齡完全憑借的是自己的能力,貞觀一朝裏裏外外都需要他事無巨細的打理,一個人一時兢兢業業不難,難的是房玄齡二十餘年兢兢業業,鞠躬盡瘁。我們現在看到的幾乎所有有關李世民的仁政,其實都有房玄齡的功勞。在房玄齡彌留之際,他還在做著一件事,上疏力諫李世民停止對高句麗用兵,讓人民休養生息。盡管李世民和他的子孫們並沒有接受房玄齡的建議,但房玄齡的苦心,天地可表。貞觀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大唐第一名相房玄齡與世長辭,享年七十歲。
在房玄齡的身後,他的兒子房遺直、房遺愛依舊承受著李唐王朝的恩寵,房遺愛更是迎娶了李世民的女兒高陽公主。然而恩澤再盛,也有盡時,永徽四年因為房遺愛與高陽公主的愚蠢舉動導致了房玄齡一脈永久衰落,大唐名相房玄齡的光芒在身後數年之後便被子孫喪失殆盡,可惜,可歎!四年之中,送別五位重臣,李世民的痛心難以言表。經曆了太多生離死別,經曆了遠征高句麗的失敗,自覺老之將至的李世民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換句話說,更加怕死了,此時的他比任何時候都想延續生命,如果可能的話,他想再活五百年。盡管在年輕時他不隻一次嘲笑過秦始皇,嘲笑過漢武帝,嘲笑他們妄想長生不老,竟然吃上了所謂的丹藥,現在輪到了他自己,他同樣不可救藥地迷戀上了丹藥。事實上,從貞觀二十年起,李世民就開始服用丹藥,盡管外界並不知曉,但貞觀二十一年正月高士廉去世時,長孫無忌的一句話道出了端倪。長孫無忌為了阻止李世民到高士廉家裏奔喪,說了這樣一句話:陛下餌金石,於方不得臨喪,奈何不為宗廟蒼生自重。長孫無忌所說的“金石“,實際就是丹藥,這說明,從貞觀二十年起,李世民已經迷戀上丹藥,而這種迷戀隨著貞觀二十二年一次意外的戰爭更加登峰造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