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0章 一人滅一國(1 / 3)

有唐一代,英雄輩出,傳奇不斷,名將如李靖、李世積、薛仁貴、郭子儀、哥舒翰等等,至今流傳,文臣如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魏征等等,至今電視屏幕上還有著關於他們的各種各樣的橋段,他們都是青史留名的人物。其實,在唐朝還有很多傳奇,這些傳奇隻是由於主人身份相對卑微,因而流傳不廣,事實上,這些傳奇一樣精彩,一樣值得後世傳誦。下麵要說的是一個有關李唐王朝走勢的一個傳奇,這個傳奇的名字叫一人滅一國。一人,王玄策,一國,中天竺。王玄策,時任東宮左衛率長史(東宮衛隊秘書長、正七品、處級),事發時正作為唐朝外交使團正使訪問中天竺,正是這次看似平常的訪問引發了這段傳奇。說起來,唐朝與中天竺發展外交關係還是由一個老熟人牽的線,這個人就是孫悟空的師傅,唐僧。當年,唐僧玄奘感慨於隋末戰亂不斷,生靈塗炭,在簽證得不到批準的情況下就隨著逃荒的難民偷渡出了國境,一路逶迤來到了中天竺。當時的印度大陸,五國並立,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個天竺,在唐朝武德年間,中天竺國王屍羅逸多發憤圖強,常年征戰不已,象不弛鞍,士不釋甲,打得其餘四個天竺滿地找牙,齊齊臣服於他的腳下。

在中天竺國王屍羅逸多意滿誌得之際,從東土大唐來了一個騎白馬的人,騎白馬的不是王子,而是唐僧--玄奘。不久,國王與唐僧有了一次會麵,這次會麵拉開了大唐與中天竺友好交流的序幕。國王屍羅逸多問道:“你們國家聖人輩出,有《秦王破陣樂》,你給我說說他(李世民)的為人。“玄奘回答說:“我們皇帝文承武德,平定禍亂,天下都去臣服。“屍羅逸多聽完,很是高興,唐朝聖人居然與自己有這麼多相似之處,值得交往,隨即說道:“我也應該去朝拜他。“貞觀十五年,屍羅逸多自稱摩伽陀王,遣使者上書。李世民命雲騎尉梁懷璥持節尉撫,屍羅逸多驚問國人:“自古有中國使節過來嗎?“大家都說:“沒有。“(當時他們稱中國為摩訶震旦)屍羅逸多乃出迎,膜拜受詔書,戴之頂,複遣使者隨入朝。貞觀十七年三月,李世民命衛尉丞李義表到中天竺報聘,也就是第一次正式友好訪問,在這個訪問團中,王玄策是訪問團的副團長。

這次訪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大臣郊迎,傾都邑縱觀,道上焚香,國王屍羅逸多率群臣東麵受詔書,並且又向唐朝奉獻了火珠、鬱金、菩提樹等珍貴土特產。時間過的真快,轉眼間到了貞觀二十二年,這一年王玄策已經升任東宮左衛率長史。這一年李世民命令王玄策組織訪問團,王玄策任訪問團團長,對中天竺進行第二次友好訪問。在前往中天竺的路上,王玄策的腦海中還一直回想著第一次訪問時的盛大場麵,這一次會不會比上次更大呢?王玄策期待的盛大場景終於來了,而且來的很突然。在王玄策帶領的三十二人使團一入境,他們就受到了中天竺士兵的熱烈歡迎,來迎接王玄策的士兵總計有兩千人,平均六十人迎接一個唐朝外交官,這麼高的比例,這麼大的場麵,太講究了。然而,就在一瞬間,王玄策發現,前來歡迎士兵們的眼神不對,他們好像不是來迎接的,似乎是一場早有預謀的伏擊!沒錯,正是伏擊,等的就是你。

此時的王玄策還不知道,其實在他們還在趕路前往中天竺時,中天竺國內已經發生了變故,對唐朝友好的國王屍羅逸多去世了,帝那伏帝(今印度比哈爾邦北部蒂魯特)王阿羅那順篡位成功。篡位成功的阿羅那順可能也是一個智商不高的人,他不知道王玄策不好惹,王玄策背後的唐朝更不好惹,衝動之下,他竟然派兵伏擊了來中天竺進行友好訪問的唐朝使節。阿羅那順為什麼要打劫唐朝使節呢?可能是為了標榜自己與前任國王屍羅逸多不同,凡是他支持的,就是我反對的。另外一個原因可能是見財起意,因為當時王玄策這個訪問使團同時押送著一些國家送給唐朝的貢品。總之,稀裏糊塗,王玄策與自己的副手蔣師仁就從中天竺的座上賓變成了階下囚,而手下的隨從要麼被俘,要麼戰死。牢獄之中的王玄策思前想後,怎麼也咽不下這口氣,堂堂唐朝使節居然遭遇羈押,太欺我大唐無人了,不給你們的顏色看看,你們真當大唐是病貓了。當夜,趁著夜色掩護,王玄策與蔣師仁成功越獄,接下來他們要做的就是複仇。複仇有兩個選擇,一是回長安搬兵,二是就近求援,王玄策選擇了第二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