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基本上按照下述的邏輯構思:中國古代社會的組織的特點導致遊民和遊民文化的產生,通俗文藝作品的發展與繁榮與遊民、遊民文化有著密切的關係;通俗文藝作品的遊民意識及其對遊民組織化過程的決定性的影響;遊民的秘密組織的傳奇性為現當代武俠小說提供了豐富的題材。這三段是總體結構,因為涉及問題多,其中也有枝蔓之處,但全書要揭示的核心問題隻有一個,即遊民文化與中國社會的關係。
我在這個課題中所提供的新論點包括以下諸方麵。
(1)論證了遊民、遊民文化與中國俗文學的相互影響是客觀存在的。過去研究者沒有給予關注,本世紀初杜亞泉先生在《東方雜誌》上著文指出,遊民階層在中國社會運動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他在文中沒有涉及到遊民與文學的關係問題,其所論的遊民產生的原因及其在社會中的作用,也與筆者的意見有不同之處。筆者在1980年代末開始研究遊民思想意識的特點及其形成的原因,因為遊民介入社會運動固然對社會震蕩很大,然而,我認為遊民對於中國古代乃至近代社會影響最巨之處,乃在於其思想意識波及到其他階層,在社會發展中起到滯後作用。我在考察這些問題時,其主要依據還是遊民藝人所創作的通俗小說。這個研究成果寫入了《中國流民》(原名《遊民的理想與現實》,此名為出版社所改)之中,於1992年由香港中華書局出版。此後對這個課題又作了進一步探討,寫作了一係列有關於此課題的論文。如1994年,在《文學遺產》上發表的《(水滸傳)的主導意識——遊民意識》,1996年在《文史知識》發表的《被忽視的遊民、遊民文化與中國文學之關係》,1997年在《文學評論》上發表的《“說唐”係列的演變及其所反映的遊民意識》等。
(2)古代的中國人在宗法社會中,按照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可以分為“社會人”、“脫序人”、“江湖人”。“社會人”生活在占主流地位的宗法社會中,其思想意識大體上為宗法社會所規定;“脫序人”是指脫離了宗法社會秩序的人們,宋代和宋代以後主要是遊民和流民,流民不能長時期“脫序”(長期“脫序”就成了遊民),當遊民久了,則思想心態自然與“社會人”不同;“江湖人”,指“脫序人”進入了或組成了隱性社會——“江湖”。“江湖人”除了具備遊民的思想心態外,還要遵守江湖的道義與規範。江湖藝人是“江湖人”的一部分,也是自宋代以來思想與行為獨特的一個階層。對於這個群體,人們很少研究。中國古代通俗文藝作品大多是江湖藝人創造的,這類作品在古代文學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過去,士大夫作家有人研究,民間文學有人研究,而對於同樣也有許多作品傳世的“江湖藝人”的研究則相對較為薄弱。有些研究者把他們籠統地歸到民間,實際上中國古代社會的“民間”是以農民為主體的。農民的思想性格沒有脫離主流的思想意識,而“江湖人”屬於遊民範疇,他們的思想性格確實與農民有很大差別。這在一些遊民意識濃厚的作品中確有表現,例如《水滸傳》中的主導思想就不是什麼農民的思想意識,而是遊民的思想意識。把這些作品與反映農民意識的民間故事、民間傳說一比較,其分別立判。在本書中筆者以《水滸傳》、《三國誌演義》、《說唐》所反映思想的意識為例,描述了遊民思想意識的獨特性。
(3)中國文學的研究、特別是中國古代文學的研究,絕大多數都停留在文本上,實際上文藝作品的社會效應問題更為重要,在我們這個強調文藝“教化”作用的民族裏更應該是這樣。通俗文藝是為市場服務的,江湖藝人最關注市場效應,努力把更多的觀眾召喚到文藝市場上來,所以通俗文藝的觀眾與聽眾麵是極大的;通俗文藝既然是市場化的,其競爭也是很激烈的,每個江湖藝人都要千方百計地提高自己的技藝、加強藝術的感染力,使藝術打入觀眾的心靈,觀眾才能心甘情願地掏出自己的金錢。感染力強,接受麵廣,決定了通俗文藝對民眾的影響是極其巨大的。民眾是社會運動的主體,受到文藝作品的影響的民眾自然會把從通俗文藝那裏得到的知識帶到社會生活和社會鬥爭中去。這種影響是不可忽視的,有時甚至促進或拖住了曆史的進程。中國古代通俗小說、通俗戲曲和曲藝有著廣大的聽眾群、觀眾群。他們不僅被動地“聽”和“觀”,有時他們還要參與演播或演出,因此,通俗文藝中的思想意識是通過多種渠道、以極其強大的勢頭打入廣大民眾的頭腦裏,融入到血液中。他們關於社會和曆史的知識也多來自通俗文藝作品,他們據此行事,特別是在從事社會與政治活動時,往往要根據通俗文藝作品提供的範式。這就是我說的“生活很像戲”的原因。
(4)宋代“說話”對於中國古代通俗小說的發展有極大貢獻,這不單純表現在藝術形式上,作為“說話”底本的話本小說,在題材上也有新的開拓——擴大了小說的表現領域。江湖藝人們自覺地把反映遊民生活(即所謂“樸刀杆棒”的題材)和表現遊民理想(即所謂“發跡變泰”的題材)引入通俗小說和戲曲,並在其中形成引入注目的兩大類。很值得注意的是,江湖藝人把這兩個類型的作品提出來去指導創作和規範已有的作品。這種分類也影響了後世的通俗文學的創作。《水滸傳》就可以說是“樸刀杆棒”和“發跡變泰”兩者結合的產物。“樸刀杆棒”、“發跡變泰”成為後世江湖藝人演說評書內容的一個範式。《說唐》、《三俠五義》、《施公案》、《彭公案》、《三俠劍》、《英烈傳》都是這類作品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