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附錄2:中國政治革命不成就及社會革命不發生之原因(3 / 3)

抑智識階級所以不能與產業階級、勞動階級結合者,不盡因智識階級不肯斷絕其政治生活之希望,不欲與之結合也。近時智識階級中之一部分,其傾向亦已漸變。如退職之官僚,革命之偉人,因厭倦政治投身於實業界者,固未嚐無人,貧寒之士,欲得一勞動職業以糊口者,亦所在多有。而形勢終覺扡格者,則以感情不融洽,性情不適宜也。吾國之財產階級、勞動階級曆史上受貴族之剝削,為遊民所蹂躪也久矣。故其對於貴族與遊民畏之若虎狼,惡之如蛇蠍,已成習慣的心理。而智識階級者達則與貴族同化,窮則與遊民為伍,故彼等之嫉惡之,與貴族遊民相等。且以嫉惡智識階級之故,遂有並智識而嫉惡之者。(記者曾見一商人在群眾中聲言,謂天下最壞者為讀書人,又聞一農人言,吾鄉中決不願設學堂。以往事證之,吾鄉中苟有一識字之人則鄉民無不受其累者。其嫉惡如此)。階級感情之違反,已非一時所能消融。更就性質言之,則差異益甚。吾國之智識階級向來生活於貴族文化及遊民文化中,故其性質,顯分二種。一種為貴族性質,誇大驕慢,凡事皆出以武斷,喜壓製,好自矜貴,視當世之人皆賤,若不屑與之齒者。一種為遊民性質,輕佻浮躁,凡事皆傾於過激,喜破壞,常懷憤恨,視當世之人皆惡,幾無一不可殺者。往往同一人也,拂逆則顯遊民性質,順利則顯貴族性質。或表麵上屬遊民性質,根柢上屬貴族性質。以此性質治財產必至於失敗,以此性質任勞動,必不能忍耐。故吾若不改良此性質,則雖欲置身於財產階級或勞動階級中亦決不能容。現時學校教育,苟求其適應於社會;則對於青年學生當以盡力淘汰此二種惡劣之性質為要。若使帶貴族性質之老師宿儒、帶遊民性質之少年新進,任教育之事,聚訟一堂,互張其劣性,以傳播於社會,則社會對於智識階級之感情愈惡,其受嫉惡也將愈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