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隻是截取了數百年曆史的某一現象來看而發現驚人相似,如果將首尾延展,擴展到秦始皇以降的兩千多年,還有人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相似之處——“百代皆行秦製”。當然,曆史有驚人的相似,還可以表現為相當豐富的方麵,可以是政權更迭的暴力流血,屠殺功臣,宦官專權,大興文字獄等。在此,我想探究一下民國代大清,是否也存在著以往政權更迭過程中暴力流血、屠殺功臣等相似之處。
中國自秦始皇以降至滿清進關入主中原,每一次政權的更迭差不多都伴隨著暴力流血。唐德剛先生所談到的那數百年曆史,改朝換代大多靠逼宮和篡位,貌似不流血,其實照樣流血,隻是血流得少些罷了。唐朝以後,幾乎沒有一次政權的更迭不充滿著暴力和血腥味,有的慘烈得讓人目不忍睹,皇親國戚被殺個一幹二淨,抵抗者被屠城,都不是什麼新鮮事。
或許與這樣的慘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清帝和平退位,皇親國戚被完整保存,皇室受到民國優待,滿人安全無事,所以,人們很容易就覺得,民國代清,以暴易暴這一“曆史驚人的相似之處”不再重演,被文明對話替代了。加之,民國畢竟不同於帝製的滿清,因而,民國是實實在在地不同於以往的曆史了,曆史開始發生質變,得分也比以前要高。
真是這樣嗎?恐怕不是,保守一點講,民國代滿清仍然是魏晉、宋齊、梁陳諸朝,權臣、大將逼宮、篡位的翻版,是手握兵權的袁世凱逼宮成功,換得政權更迭,如果袁世凱稱帝最後成功坐穩皇位,那就是實實在在的篡位了。自然,革命黨在袁世凱的和平逼宮之中,起到了武力威壓的作用。
為什麼這樣說?在此不妨“舉例說明”吧。看到袁世凱演的逼宮戲和後來製造民意,弄成自己好像是被擁立而“黃袍加身”,很容易讓人想到五代後周太祖郭威和宋太祖趙匡胤,三人可謂異曲同工。首先,三人均出身行伍,為前朝重臣,郭威建功於後晉,在後漢高祖劉暠代晉自立皇帝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趙匡胤同樣如此發跡,袁世凱也是行伍出身,出使朝鮮,小站練兵,一步步做到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成為權重一時的主兒;其次,三人都在國家危難之際,被托付重任,前兩人被皇帝委以托孤之任,自不待言,袁世凱在武昌首義之後,被清政府請出山,寄托著力挽狂瀾的厚望;再者,三人都搞得像是被逼無奈地當上皇帝,不同之處是,前兩人是被將士們強行擁戴,而袁世凱則宣稱是全國人民要他做皇帝,自己不好意思推辭。
你說到了這民國,都共和了,都民主了,都現代政治了,都國際接軌了,大家都以為舊戲不該重演了,可是你看袁世凱的逼宮和篡位,不還是與過去曆史驚人地相似嗎?到了這個時候,很多人腦子裏並不是民主啊共和啊,而是做皇帝,這是千年流傳下來的老經驗,“大丈夫當如此也”(劉邦語),“彼可取而代之也”(項羽語),機會來了,袁世凱也免不了俗。
再說這屠殺功臣,又或說“鳥盡弓藏”,也算得是曆史有驚人的相似之處的一例了,其中劉邦和朱元璋做得最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