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袁世凱的執政合法性是怎樣流失的 (1)(2 / 2)

最為重要的是,在仍然無法擺脫槍杆子說話的時代,袁世凱的槍杆子最強,統治權旁落他手,也符合曆史邏輯。因此,雖然革命黨在前麵拋頭顱灑熱血,袁世凱隻成就了臨門一腳之功,所有的榮譽都加身於他。有人心裏可能很是不服,但是,誰能否定他逼退清帝的蓋世之功。

中國皇權專製時代,每次改朝換代無不伴隨著血雨腥風、無數人頭落地,不管袁世凱抱著怎樣的個人目的,是他促成了南北和談,逼迫清帝退位,不費一兵一卒,避免流血犧牲,實現了舊政權向新政權的順利過渡。為此,孫中山曾公開稱隆裕太後“女中堯舜”,對袁世凱也是極加讚譽。如此看,袁世凱確實有締造共和之偉功,也無怪乎,在民國初年,世人稱袁世凱為:中國的拿破侖,中國的華盛頓,中國共和之父。民國初年,世人稱袁世凱家族為“民國第一家”,比孫中山還要享受盛譽。

可惜袁世凱自毀長城,辜負了民眾,辜負了曆史,他沒有很好地利用自己的統治合法性來推動中國的社會轉型,而是一再地損耗自己的統治合法性,當他的統治合法性流失殆盡之時,也正是他窮途末路之時。讓中國社會轉型錯過一個絕好的機會,被一再地耽擱。他後來被堆砌了很多的罵名,甚至被扔入曆史的垃圾堆,也是有道理的。

摧毀共和,一步步地喪失合法性。

現在對辛亥革命的評價多有分歧,有一點是各方都承認的,即辛亥革命結束了帝製,至少在名義上將共和製的招牌掛在了政府的城門上,建立了代議製民主政府,這是中國曆史上一件破天荒的事。

當然,武昌起義可能是一件偶然的事,但在中國建立民主政治過程並非偶然。由於被西方堅船利炮一而再再而三地教訓,中國人對進化論的認識,從對簡單的西方技術層麵的服膺和學習,到政治製度層麵的服膺和學習,經曆了半個多世紀。我們不能說民主政治在中國的基層民眾那裏深深紮根了,但至少在精英階層,已經有了大體的共識,而且他們把中國腐朽落後的根源歸結為沒有實行憲政,沒有搞民主,哪怕是君主立憲式的民主。即便是像袁世凱以及他的繼承者這樣的軍閥武夫,他們對西方民主製度一知半解,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但是,在當時,進化論是上方寶劍,西方的製度代表著潮流,意味著先進,這是毫無疑問的,也是他們所清楚的。所以,不了解西方民主政治,不了解代議製度,不代表他們可以不理會,甚至我相信,他們也曾希望拿來嚐試一下,讓中國強盛起來,誰都不願意在自己的執政之下,國家衰落不堪,自己臉上無光。

當一種製度或是文明本身代表了潮流或先進,它就容易獲得獨占鼇頭的“合法性”,而反其道而行,就會被視為倒行逆施,不得人心,成為反動,從而喪失合法性。盡管中國進入共和政體以來,政爭不斷,戰爭頻繁,也有人說“民國不如大清”,但是往回走,搞複辟非常不容易,甚至連退半步,搞君主立憲也非常難,這正像梁啟超所說,君主立憲是一麵鏡子,一旦被打破,就破鏡難圓了。可見進化論在那個時代有著不無抵擋的魅力。袁世凱的統治合法就是在一步步地反共和、反民主的過程中喪失掉的。

袁世凱反民主破壞憲政有很多。最為核心的,我認為一個是廢毀憲法,一個是解散國會,一個是打擊政黨。

《臨時約法》相當於民國之臨時憲法,袁世凱被選為正式大總統之後,修改臨時憲法本無可厚非,而袁世凱認為,修改的原因是“國事日削,政務日隳,而我四萬萬同胞之憔悴於水深火熱之中者且日甚。凡此種種,無一非緣《約法》之束縛馳驟而來……本大部統一人之身受束縛於《約法》,直不啻胥吾四萬萬同胞之身命財產之重,同受束縛於《約法》”。這就是典型的打著人民的旗號搞陰謀了,是為了個人利益而修憲。

其時,憲法起草委員會已著手製定正式憲法《天壇憲法草案》,但是,袁世凱之修改臨時約法完全是采用實用主義的態度,以滿足自己專權的目的,他千方百計要將製憲權掌握在自己的手裏,遭到反對後,他就決定來個一石三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