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強力“削藩”,等於拆自己的台子 (1)(2 / 3)

削藩和建立模範團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鞏固自己的執政合法性,而加強中央集權的削藩又令地方勢力惴惴不安,隨時都打算反袁,這又威脅著袁的執政合法性。隨著袁世凱不斷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地方勢力,袁遇到了晚清相同的命運,得罪了地方勢力,導致眾叛親離。地方勢力反過來以反對集權專製為借口反袁,一碗“二陳湯”(原本是他親信的四川督軍陳宦、陝西督軍陳樹藩和湖南督軍湯薌銘都宣布獨立反袁)竟要了他的性命。

這隻能說袁世凱太急功近利了,地方軍閥勢力割據非一日之功,袁此時連屁股都還沒有坐穩當,正當拉攏舊部,以共圖大業之時,就急火火地想鳥盡弓藏,不僅太暴露,而且也是自不量力而行。

複辟帝製,徹底葬送合法性。

前麵講,袁世凱削藩遇到重重阻力,其實,袁世凱在執政之中遇到的阻力又何止削藩一事,總之,在當時,袁感到辦什麼事情都十分困難,這就很容易讓袁想到,他搞不定一盤散沙的國家,就想集權,集權遇到阻力,就越想集權。隻有集權了,他的很多政治理想或野心才能實現。

開始的時候,袁世凱隻是想集權,把總統的權力做大,既可避免府院之爭(總統與總理)、府會之爭(總統與國會),平息黨派之爭,號令天下軍閥。否則,一味地尊重代議製,處處是坎,衝突不斷,什麼事都做不成。隨著權力起來越集中,這個時候,他那個想做太子的大兒子袁克定就唆使袁世凱做皇帝,而袁周圍的一班謀士也想撈個開國元勳,也極力勸袁做皇帝。袁世凱也是一個常人,也有人性的弱點,他自然知道皇帝比總統爽,而且他就是眼見著皇帝是怎麼個好法的(當然也知道萬一被推翻是如何之不好法)。是人性的弱點促使袁走出了冒險的一著棋——複辟帝製。

某種意義上說,袁世凱的洪憲帝製,實際上是又一次急進的中央集權運動,在這場運動裏,皇帝不僅僅是一種名號,而是一種可以重樹政治權威的架構,一種古老但曾經行之有效的意識形態。

應該說,袁世凱複辟帝製隻是往回走了一小步,想搞君主立憲,叫洪憲帝製,洪憲洪憲弘揚憲政嘛。可是,就是這麼一小步,立即讓他失去了執政的新舊兩種合法性。

從新的合法性講,老袁你要稱帝,等於不承認自己的權力是民授的,自己的道統和法統蕩然無存。在那個時代,至少在社會精英看來,民主共和已是無可逆改的潮流,是進化論在政治上的實證。在這場政治進化論的演繹之中,很多落後國家都在趕這趟潮流,中國也不例外。

這整個的就是一個政治從野蠻到文明的過程,因此,政權的合法性包含著執政者促進政治文明與進步,而不是相反:如果執政者的作用是阻擋政治文明的發展與進步,也就是說開倒車,那將不具合理性,當一個政權的存在失去了合理性的時候,也就同時失去了合法性。

客觀地說,君主立憲製在當時並不是不適合中國,不適合中國國民性,或許,更適合,會讓國家社會少了些震蕩。但是,辛亥革命取消了帝製,打破了帝製權威的道統,哪怕是君主立憲,與共和民主,放在進化論上進行評判,也顯得難以立足了。曆史進化論要往前看,而不是往後走,往前看是進步,往後走是開曆史倒車。袁世凱由共和而帝製,就是開曆史倒車,違背了曆史向前的慣性,跟長期以來人們公認的進化論開玩笑,違反了曆史進步的直線行進律,自然不會得到人們的認同,他的悲劇是必然的。後來的軍閥複辟也一再地證明了曆史進化論的強大拉力。但袁個人的悲劇卻帶來了整個民族的悲劇,這又是當時的人沒有預料到的。

從舊的合法性講,老袁你要稱帝,把整個國家搞成你一家一姓,萬世一係,那等於斷絕了那些巴望著輪流坐莊當總統的軍閥們的美夢,那些地方勢力、驕兵悍將,被袁壓得正鬱悶,正苦於沒有借口來反對袁重樹中央權威的舉措,袁的稱帝之舉,恰好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討伐叛逆的合法性借口。在曆史進化論尚未破產的時候,這種借口顯得是那麼的堂堂正正,無可辯駁。

表麵上看,袁世凱稱帝失敗,護國戰爭勝利,一半的功勞要記在蔡鍔將軍頭上,是他再造了共和。事實不是這樣的,蔡鍔首舉討袁大旗固然有功,可如果蔡鍔不起兵,相信也會有別的軍閥起兵,而且一旦有人起兵,必然會有人附議,袁世凱必然會落得個眾叛親離的結果。就在於當時的時局已成了一堆幹柴,就差一個點火的人,不論是誰去點火,一堆幹柴都會被燒個精光。前麵講,袁世凱複辟帝製,損害了其他軍閥,尤其是他的嫡係軍閥的利益,因為越是他的嫡係,越覺得自己美夢被破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