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強力“削藩”,等於拆自己的台子 (2)(1 / 3)

中國曆史上,因為改朝換代,前朝皇室被斬盡殺絕多的是,開國之後,功臣被屠殺多的是。中華民國開國,有沒有將前朝皇室斬盡殺絕?沒有,這是一個進步。有沒有功臣被屠殺的?有,而且不止一個,這又顯示其局限來。在此就說說被殺害的開國元勳張振武。張振武被殺,具有非常強的典型性,是民初政治生活的一個切片,從這個切片,我們可以窺探民初政治的基本概貌:政治集團爭權奪利,以及由此對共和、對司法的破壞,預示著一個眾望所歸的時代仍在遠處。

張振武,字春山,湖北羅田人。一般的史書介紹他基本上是這樣:早年畢業於本縣高等學堂,後入湖北省師範學校,受其業師時象晉的影響,萌發革命思想。甲午戰爭後,張變賣家產自費留學。1905年,入早稻田大學,攻讀法律政治,並入體育會,習戰陣攻守諸法。1907年加入同盟會。1908年助徐錫麟舉義受牽累而避走日本。回國後,執教於武昌黃鶴樓道小學。1911年6月,加入共進會,這是從同盟會派生出來的革命組織。1911年10月9日,清吏大肆緝捕革命黨人,張振武力主提前起義。

武昌起義後,參與組建湖北軍政府,任軍務部副部長,代行部長職,不久,孫武傷愈出任部長,張即退居副長。張振武武昌首義過程中表現出色,多次印發白話文告,闡明革命大義及作戰要領,身先士卒,提振士氣,在辦理民團、招降北兵、布置防禦等諸多方麵都多有作為。漢陽危急,親率部屬馳援,激戰中負傷落水,幾至溺死。

從極其簡短的介紹中可以看出,張振武是武昌起義的組織者、發起者、參與者、指揮者之一,在數次戰鬥中出生入死,負傷累累,武昌首義功成,民國成立,張振武是當之無愧的開國元勳。一個開國元勳本應得到與之相應的榮譽地位,遺憾的是,張振武沒有在南京臨時政府中獲得一席之地,還在政治鬥爭中卷入旋渦之中,遭致殺生之禍,令人嗟歎。

1912年8月上旬,袁世凱電請張振武入京商議國事。黎元洪贈與張路費四千元,一麵表示:“對於張君可撫心自問,並無一些相待不好之心。”一麵布下了圈套讓張去鑽。8月14日,張振武帶著湖北將校團團長方維等三十多人,隨劉成禺、鄭萬瞻等人到北京。黎元洪卻在前一日(13日)密電袁世凱,要求“將張振武立予正法。其隨行方維……並乞一律處決”。理由是:“雖為有功,乃怙權結黨,桀驁自恣。赴滬購槍,吞蝕巨款。當武昌二次蠢動之時,人心惶惶,振武暗煽將校團乘機思逞。幸該團員深明大義,不為所惑……大總統有蒙古調查員之命。振武抵京後,複要求發巨款,設專局,一言未遂,潛行歸鄂。飛揚跋扈,可見一斑。近更蠱惑軍士,勾結土匪,破壞共和,昌謀不軌……冒政黨之名義,以遂其影射之謀;借報館之揄揚,以掩其凶橫之跡。”

不知道這個圈套是黎元洪獨設的,還是袁世凱與黎元洪共設的,袁世凱心領神會,很聽話地執行了。15日夜,張振武與湖北將校在六國飯店宴請北方將校,北洋將領薑桂題、段芝貴等出席,然後借口離席。晚10時左右,酒酣席散,張振武與馮嗣鴻、時功玖分乘三輛馬車返回旅社,途經正陽門時,段芝貴指揮潛伏的軍警將張振武抓起來,押解西單牌樓玉皇閣京畿軍政執法處。在此之前,方維在金台旅館也被捕,押往執法處的城外分局。16日淩晨1時,距被捕僅三小時,張振武在執法處遭槍殺,方維同時在城外被害。這就是震驚世界的民初張振武案。

一代開國元勳,為革命出生入死,拋灑熱血,到頭來不得基本的尊重也罷,還不經任何的司法程序即被秘密屠殺,嗚呼!這堪稱民國史上極其黑色的一頁,令國人對共和寒意頓生,也就難怪臨刑前,張振武對行刑士兵憤怒地說:“不料共和國如此黑暗!”

1913年8月16日張振武在北京被殺害,圖為張振武之妻撫棺痛哭的情形身陷矛盾,孤立無援。

張振武之死雖然十分突然,但前前後後細細分析起來,即從武昌起義以來近一年的時間去考察,實在意料之中。因為,張幾乎與當時所有的最重要政治力量都結下了矛盾,包括張與黎元洪的矛盾,與同盟會的矛盾,與袁世凱的矛盾,顯得十分的孤立無援。尤其是張與黎元洪的矛盾,越陷越深,以至於發展到黎元洪非要除之而後快的地步。當然,黎元洪知道把開國元勳推向斷頭台的後果,但黎元洪也很清楚,張與各派力量結怨,即便借袁之刀殺了張,也不會有太大的風險,不會對自己構成大的危害,而且黎是拿定了張的軟肋,有了種種應對措施,才敢大膽妄為。下麵就詳加說明一下張振武與各派力量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