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三十一、試論新中國成立後劉少奇的政治現代化觀(3 / 3)

1954年,在毛澤東親自主持下,製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部憲法,即《五四憲法》,其在製度上大幅度的創新和發展,成為中國社會主義法律現代化曆史進程中的一個重要裏程碑。為了建立全國統一而穩定的法律秩序,從1954年9月開始至1956年,國家進入了較大規模創製法律的階段,先後製定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國務院組織法》、《人民法院組織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人民委員會組織法》等一批基本法律和其他一些重要的法律和法令。同時,劉少奇還組織力量開始進行民法典、刑法典和刑事訴訟法等重要法律的起草工作。這些法律法規的製定,確立了中國社會主義新型法製的主要框架,保證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其次,關於法的遵守。法的遵守即守法是現代化法治的基本原則之一。劉少奇對法的遵守相當重視,尤其是對國家機關和社會組織這一守法主體來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54年劉少奇在憲法草案報告中明確指出:“憲法是全體人民和一切國家機關都必須遵守的。”“我們的一切國家機關都必須嚴格地遵守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及一切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都是人民的勤務員,一切國家機關都是為人民服務的機關,因此,他們在遵守憲法和保證憲法的實施方麵,就負有特別的責任。”

同時,在維護社會主義法律尊嚴方麵,劉少奇進一步強調了執政黨及其成員也無絲毫特權可言。在《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的報告》中,劉少奇清晰地指出:“中國共產黨是我們國家的領導核心。黨的這種地位,決不應當使黨員在國家生活中享有任何特殊的權利,隻是使他們必須擔負更大的責任。中國共產黨的黨員必須在遵守憲法和一切其他法律中起模範作用。”不僅僅是黨員應起一種模範帶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黨的領導幹部,尤其是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在遵守憲法和法律中要起模範作用。應該說,劉少奇關於法的遵守的思想迎合了世界法治現代化的步伐,但令人痛心的是身為國家主席的劉少奇在幾年後即被非法拘禁、毆打直至最終死亡,在中國法治現代化前進道路上寫下了悲愴的一筆。但實踐和曆史均證明,法律隻能是人民的意誌、國家的意誌的體現,任何人均不能淩駕於法律之上。

再次,關於法的執行。法的執行即法的實施。它一方麵要求全體人民遵紀守法,同時也要求相關的國家機關能公正執法。我國的司法機關是國家的重要機關,關係到執法是否嚴格、是否公正的問題。對於一個國家的民主化和現代化而言,司法公正也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心係中國法製建設的劉少奇對嚴格執法以及司法公正問題給予了高度重視。

一則,劉少奇提出法律麵前人人平等。從幾千年封建社會脫胎出來的中國仍然烙刻有深深的特權思想和等級觀念,這也包括一部分國家機關的領導幹部,對此,劉少奇指出:“我們黨、政府、國家、經濟機關的領導人……把人民群眾當作仆人,自己還不自覺。這是錯誤的。我們所有的領導人都是為人民服務的,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務員,沒有權利當老爺。”在這裏,劉少奇談到法律是人民的法律,法律麵前人人平等,同時又諄諄告誡各司法人員要秉公執法,不循私情。這實際是恩格斯所講過的“要防止國家和國家機關由社會公仆變為社會主人”帶給劉少奇的一種深層次的啟示。

二則,提出各人民法院應依法獨立審判。我國的各級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依法行使審判權,而“依法獨立審判”是劉少奇的一貫主張。在劉少奇主持起草的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法院組織法》中都明確規定:“人民法院獨立進行審判,隻服從法律。”1962年又一次明確指出:“法院獨立審判是對的,是憲法規定了的,黨委和政府不應該幹涉他們判案子。”為了保證人民法院能夠獨立行使審判權,劉少奇同時談到:“不要提政法機關絕對服從各級黨委領導。它違法,就不能服從。如果地方黨委的決定同法律、同中央的政策不一致,服從哪一個?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服從法律、服從中央的政策。”

無論是反對特權,還是堅持法院獨立審判,這些都是貫穿在劉少奇法製思想中執法公正原則的體現。總之,涵蓋立法、執法、司法各方麵的劉少奇的法製思想相當豐富,對社會主義法製建設的主要方麵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但令人遺憾的是,這位一心關注中國法製建設並為之作出不懈努力的國家主席卻最終因社會的法製渙散而逝去,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悲哀。但是曆史終究不會忘記他,劉少奇的諸多富有創見性的法製思想為今天我們的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並進而實現社會的現代化提供了難能可貴的思路。

建國初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因其年幼而在諸多方麵處於起步階段,雖然開始了政治現代化的進程,但“左”的思潮和運動時不時地給新中國的建設形成一陣陣的衝擊波,關於政治現代化的探索也時斷時續最終幾乎泯滅於“文革”之中。但其中不能忽視的是,作為一個新建的民主國家,其本身已融入了現代化的理念。身為國家主席的劉少奇針對政治體製、政治生活和法治建設進行的大膽的創新、充滿理性的思考以及帶有無限憧憬的期望,其本身的意義是極其深遠的。其影響不僅在於對新中國初建政治現代化發展框架的巨大貢獻,而且也為當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主政治發展提供了理論淵源和思想先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