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世界進入了核時代(2 / 2)

蘑菇雲下的沙漠在熔化,凝固成坑坑窪窪的玻璃體。

這一天是1945年7月16日,人類爆炸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威力相當於2萬噸TNT當量,爆炸中心溫度是太陽表麵溫度的1萬倍。

本來,納粹德國離人類製造第一顆原子彈的距離最近。德國沒有首先製造第一顆原子彈,這對德國的科學家們是一個打擊,但對於整個世界來說,則是一件最為幸運的事。

在離核爆心約十公裏的地下指揮所裏,後來被稱為“美國原子彈之父”的奧本海默,望著滾動的火球,不由聯想起印度聖詩《勃哈加瓦基達》中的幾句:

漫天奇光異彩,

有如聖靈顯威;

隻有一千個太陽,

才能與其爭輝。

望著巨大的不斷升騰的蘑菇雲,他又想到了這首詩的另一句:

我是死神,是世界的毀滅者。

這個時候,除了美國的極少數人,世界上沒人知道美國製造出了原子彈。對於整個世界來說,認識這個可怕的怪物,是從日本的廣島開始的。

半個多月後,1945年8月6日的早上,美軍第509空中聯隊的3架B29型轟炸機,依次從太平洋的提尼安島上起飛,直奔日本廣島。8點14分,投彈手撳動電鈕,飛機底部彈艙開啟,彈出彈艙的原子彈撲向廣島,機艙內的人迅速戴上護目鏡。透過鏡片,他們首先看到的是一個紫紅色的小火星。火星瞬間擴大為耀眼的火球,翻滾著向外擴展,熔岩一般覆蓋了整座城市……

投在廣島的原子彈代號“小男孩”,爆炸當量1.25萬噸。戰後日本對外公布罹難人數為176987人。

災難並沒有結束,3天後,籠罩在雨霧中的日本長崎,空襲警報尖厲地叫著,人們四散逃命。突然,一道強烈的閃光撕開了天空。閃光過後,天黑了,整個城市在黑暗中崩裂了。一個巨大的火球被煙塵包裹著,朝天空翻滾。

大雨如注。天是黑的,雨是黑的。整座城市一片廢墟,屍橫遍地。幸存下來的人們在廢墟上蠕動,被燒得麵目全非。一部分屍體保持著生前原有的姿態被燒焦了,一輛電車的殘骸裏,擠滿了把著扶手的屍體。爆炸中心區,屍體已被氣化,焦黑的地上留下一副副人體形狀的影子。

毀滅長崎的原子彈代號“胖子”,爆炸當量2萬噸,造成四萬多人死亡,6萬人受傷。

又過了4年,1949年8月29日,蘇聯西伯利亞的荒原上,一朵蘑菇雲突然升起,照亮了整個荒原。蘇聯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

1952年10月31日,太平洋上的埃尼威托克島,一座高約兩層樓的巨大炸彈,靜靜地躺在小島上。小島四周的洋麵上停泊著各式戰艦。戰艦是舊的,上麵安放了各種儀器設備,空無一人。隨著一聲驚天的巨響,小島沒了,小島所在的位置形成一個巨大的漩渦,海水形成的數十道漣漪向外擴展,每道漣漪高達數十米。一艘艘戰艦先是燃燒,爆炸,然後被巨浪撕碎,頃刻間被海水吞沒。這是美國爆炸的第一顆氫彈,也是世界上的第一顆,代號為“麥克”,爆炸當量1040萬噸,相當於八百多顆扔到廣島的原子彈。

1952年10月3日,英國進行了第一次原子彈試驗;

1953年8月12日,蘇聯進行了第一次氫彈試驗;

1960年2月13日,法國進行了第一次原子彈試驗……

1945年,《紐約時報》在報道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情景時,用的題目是:“末日即將來臨”!

核威脅的陰影,籠罩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