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7章 拯救中國的,正是中國人們所特有的骨氣和誌氣(1 / 2)

1968年8月,蘇軍閃電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讓全世界為之震驚,也給社會主義陣營中“不聽話”的國家敲響了警鍾。國際上甚至有人認為,莫斯科這是殺雞給北京看。

1968年前後,蘇聯就在中蒙邊境地區部署完畢帶有核彈頭的中遠程導彈,其目的,是為了有朝一日摧毀中國的導彈試驗基地、核試驗基地,以及其它一些戰略設施。

1969年3月2日,中蘇珍寶島之戰爆發,兩國的邊防部隊進入了實戰狀態。兩國關係也進入到最危險的時刻。

1969年6月5日,蘇聯組織召開世界共產黨會議,75個國家的共產黨代表聚集到莫斯科。蘇共的主要意圖是驅逐中國共產黨,宣布中國為社會主義大家庭及各國共產黨的共同敵人。但這一意圖遭到許多代表團的反對,蘇共的意圖沒有得逞。

但是這個階段,種種跡象表明,蘇聯正迫不及待地加緊行動,準備對中國發動一場規模難以預料的核大戰。

一天,周恩來趕到中南海遊泳池,與毛澤東一塊分析國際形勢,毛澤東認為,蘇聯是蓄謀已久,亡我之心不死。他說:“以前我們打筆墨官司,打得不亦樂乎,我們不怕。現在又要兵戎相見,也沒什麼了不起的,天塌不下來!它不是非常想進來嗎?可以,我放它一馬,但是,要想再出去,可就沒那麼容易嘍!”

周恩來說,前一段,蘇聯國防部長助理崔可夫元帥和美國國防部部長萊爾德、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惠勒在五角大樓進行了會談。根據陳毅、葉劍英、徐向前、聶榮臻四位老帥的分析,蘇聯很可能意圖和美國聯手對付我們。

毛澤東認為,美國人不會那麼傻,它會上勃列日涅夫這個當?他問:“老帥們還有什麼意見?”

周恩來回答:“四位老帥還認為,中蘇矛盾大於中美矛盾,美蘇矛盾又大於中蘇矛盾,為此,他們建議中央,盡快恢複中美華沙大使級會談,緩和中美關係,打開我國外交戰略的新局麵。”

毛澤東久久地沉思著,良久才道:“老帥們的意見,可以試試。但是,別忘了和越南等幾位老朋友先打打招呼,畢竟人家還在美國製造的水深火熱之中嘛。”

1969年7月23日,周恩來接到一份報告,說是廣東方麵抓獲了兩名乘遊艇進入中國領海的美國人,把他們當成中央情報局派出的間諜,關了起來。後經查實,那兩人是到香港旅遊度假,不小心誤入中國領海的。現仍在關押中。

周恩來指示:“立即放人。”

美國國務院對這件事很快作出了反應,宣布放寬對中國的貿易和到中國旅行的限製。

在這個特殊時刻,中美兩個敵對了近30年的國家,彼此拋出了橄欖枝。

1969年8月20日晚,蘇聯駐美國大使多勃雷寧接到了勃列日涅夫打來的電話後,緊急約見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兩人在華盛頓的一家酒店見了麵,多勃雷寧傳達了國內的意見:“中國對蘇聯的戰爭挑釁,已經到了我們無法容忍的地步,麵對‘黃禍’入侵,蘇聯準備對中國戰略目標做一次外科手術式的核打擊,以便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對世界和平的威脅。我奉命征求貴國對這一行動的意見。”

基辛格驚駭地望著多勃雷寧,不顧資深外交官的風度,一下子站了起來:“核打擊?……”

多勃雷寧鄭重地點點頭。

基辛格愣怔片刻,複又坐下:“難以置信,真是難以置信……不是開玩笑吧?這個計劃太可怕了,大使閣下。”

多勃雷寧也是神色緊張而不安地說:“國務卿閣下,請聽我講完。我們保證隻攻擊軍事目標,決不傷及無辜生命。核當量的施放肯定會控製在一定限度之內,不會造成環球大氣汙染,也不會破壞生態平衡。希望美國能予以理解,我們認為,這是符合我們兩國共同的戰略利益的……”

基辛格麵色有些驚恐地坐在那裏,久久一言不發。

告別時,基辛格說:“我本人現在對此無可奉告。但是請大使相信,我會立即報告總統。”

基辛格匆匆離去。多勃雷寧望著基辛格的背影,掏出手帕擦汗。

基辛格立即向尼克鬆總統報告了蘇聯準備對中國發動核打擊的計劃,白宮在緊急磋商後,出於對美國世界戰略利益的長遠考慮,絞盡腦汁,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

尼克鬆原本是一個老牌的反共分子,他入主白宮不久,就發生了蘇軍入侵捷克事件。他訪問歐洲,在巴黎,戴高樂毫不客氣地給他上了一課。戴高樂說:美國也好,歐洲也好,有一點我們必須明白,最大的敵人並不是紅色中國,而是蘇聯。尼克鬆雖然是一個堅定的反共老手,他上任後迫於國內壓力想早點結束越南戰爭,這時他終於明白,戴高樂的話是對的。他對戴高樂說:我們現在要解決的很多問題,不同紅色中國打交道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