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凍1.臨江府及貴溪(今江西清江縣臨江鎮和貴溪市)、蒲圻(今湖北蒲圻縣)。1.十二月,臨江府及貴溪大寒,樹多凍折;蒲圻大雪,平地深五六尺,凍斃人畜甚多,河水皆冰。(卷40《災異誌一》)疫病1.即墨(今山東即墨市)。2.黃縣(今山東龍口市)。1.春,即墨大疫。(卷40《災異誌一》)2.六月,黃縣大疫。(卷40《災異誌一》)同治元年(1862)水災1.公安、日照(今湖北公安縣,山東日照市)。2.蓬萊、黃縣、福山、招遠、萊陽、寧海(今山東蓬萊市、龍口市、煙台市福山區、招遠市、萊陽市、煙台市牟平區)。3.臨江(今江西清江縣臨江鎮)。1.五月,公安大水,日照大水。(卷40《災異誌一》)2.七月,蓬萊、黃縣、福山、招遠、萊陽、寧海大雨連綿,禾稼盡淹。(卷42《災異誌三》)3.秋,臨江大水。(卷40《災異誌一》)饑荒史料:元年春,樂亭饑。(《災異誌五》第1654頁)旱災1.青縣(今河北青縣)。2.孝義廳、皋蘭(今陝西柞水縣,甘肅皋蘭縣)。3.葦縣、棲霞、鹹寧、江夏(今山東滕州市、棲霞市,湖北鹹寧市、武漢市江夏區)。1.二月,青縣旱。(卷43《災異誌四》)2.六月,孝義廳、皋蘭旱。(卷43《災異誌四》)3.七月,葦縣、棲霞、鹹寧、江夏旱。(卷43《災異誌四》)蟲災1.直隸(今河北省)。1.(六月)乙醜,直隸蝗。(卷21《穆宗本紀一》)地震1.應城(今湖北應城市)。1.六月十二日,應城地震有聲。(卷44《災異誌五》)風災1.宜都(今湖北宜都縣)。2.沾化(今山東沾化縣)。3.武強(今河北武強縣)。4.惠民(今山東惠民縣)。1.二月初七日,宜都大風拔木。(卷44《災異誌五》)2.二月二十六日,沾化風霾日曀。(卷44《災異誌五》)3.三月初三日,武強風霾晝晦。(卷44《災異誌五》)4.三月戊申,惠民大風拔木。(卷44《災異誌五》)雹災1.東湖(今湖北宜昌市)。2.狄道州(今甘肅臨洮縣南)。
1.六月,東湖大雨雹,擊斃牛馬無算。(卷40《災異誌一》)2.六月,狄道州雨雹,大如雞卵,禾蔬盡傷。(卷40《災異誌一》)霜凍1.崇陽(今湖北崇陽縣)。2.鹹寧(今湖北鹹寧市)。1.六月,崇陽大寒。(卷40《災異誌一》)2.冬,鹹寧冰凍奇寒。(卷40《災異誌一》)疫病1.常山(今浙江常山縣)。2.望都、蠡縣(今河北望都縣、蠡縣)。3.江陵、東平、日照、靜海(今湖北江陵縣,山東東平縣、日照市,河北靜海縣)。4.清苑(今河北清苑縣)、灤州(今河北灤縣)、寧津(今山東寧津縣)、曲陽、東光(今河北曲陽縣、東光縣)、臨榆、撫寧(今河北秦皇島市、撫寧縣)、莘縣(今山東莘縣)、臨朐(今山東臨朐縣)、登州府屬(今山東蓬萊、棲霞、招遠、萊陽等地)。1.正月,常山大疫。(卷40《災異誌一》)2.四月,望都、蠡縣大疫。(卷40《災異誌一》)3.六月,江陵大疫,東平大疫,日照大疫,靜海大疫。(卷40《災異誌一》)
4.秋,清苑大疫;灤州大疫;寧津大疫;曲陽、東光大疫;臨榆、撫寧大疫;莘縣大疫;臨朐大疫;登州府屬大疫,死者無算。(卷40《災異誌一》)火災1.黃山(今安徽黃山市)。1.冬,黃山石路橋大火。(卷41《災異誌二》)同治二年(1863)水災1.湖州(今浙江湖州市)。2.應城(今湖北應城市)。3.青縣(今河北青縣)。4.開州、考城、菏澤(今河南濮陽市、蘭考縣東北部,山東菏澤市)。5.鍾祥、潛江、保康、公安(今湖北鍾祥市、潛江市、保康縣、公安縣)。6.鄖西(今湖北鄖西縣)。1.春,湖州海水溢。(卷40《災異誌一》)2.春,應城霪雨傷麥。(卷42《災異誌三》)3.五月,青縣大雨傷禾。(卷42《災異誌三》)4.(六月)河決開州、考城、菏澤。(卷21《穆宗本紀一》)5.六月,鍾祥大水;潛江高家拐堤決;保康大水,淹沒田舍;公安大水。(卷40《災異誌一》)6.秋,鄖西大水。(卷40《災異誌一》)旱災1.嵊縣(今浙江嵊州市)。1.嵊縣旱。(卷43《災異誌四》)風災1.崇陽(今湖北崇陽縣)。2.枝江(今湖北枝江市)。3.寧津(今山東寧津縣)。1.二月,崇陽大風晝晦。(卷44《災異誌五》)2.二月,枝江大風,覆舟無算。(卷44《災異誌五》)3.五月,寧津狂風拔木。(卷44《災異誌五》)雹災1.元氏(今河北元氏縣)。2.孝感(今湖北孝感市)。1.五月,元氏雨雹,大如拳,禾稼盡傷,田廬俱損。(卷40《災異誌一》)2.六月,孝感雨雹,大如雞卵。(卷40《災異誌一》)霜凍1.黃縣(今山東龍口市)。1.正月,黃縣雨木冰。(卷42《災異誌三》)疫病1.皋蘭、江山(今甘肅皋蘭縣,浙江江山市)。2.藍田、三原(今陝西藍田縣、三原縣)。1.六月,皋蘭大疫,江山大疫。(卷40《災異誌一》)2.八月,藍田大疫,三原大疫。(卷40《災異誌一》)饑荒史料:二年春,孝義廳饑。秋,江山、常山饑。(《災異誌五》第1654頁)同治三年(1864)水災1.公安(今湖北公安縣)、鄖西(今湖北鄖西縣)。2.定海(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區)。1.夏,公安大水。秋,鄖西大水。(卷40《災異誌一》)2.六月初十日,定海暴風疾雨,壞各埠船,溺死兵民無數。(卷42《災異誌三》)旱災1.常山(今浙江常山縣)。2.崇陽、撫寧(今湖北崇陽縣,河北撫寧縣)。1.夏,常山旱。(卷43《災異誌四》)2.秋,崇陽、撫寧旱。(卷43《災異誌四》)饑荒史料:三年,保康饑。(《災異誌五》第1654頁)地震1.青浦(今上海市青浦區)。1.三月庚午,青浦地震。(卷44《災異誌五》)風災1.房縣(今湖北房縣)。2.嘉興、桐鄉(今浙江嘉興市、桐鄉市)。3.菏澤(今山東菏澤市)。4.定海(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區)。1.五月,房縣大風拔木。(卷44《災異誌五》)2.六月,嘉興、桐鄉大風拔木。(卷44《災異誌五》)3.六月,菏澤大風晝晦。(卷44《災異誌五》)4.六月初十日,定海暴風疾雨,壞各埠船,溺死兵民無數。(卷42《災異誌三》)疫病1.應山(今湖北廣水市)、江山(今浙江江山市)、崇仁(今江西崇仁縣)。2.公安(今湖北公安縣)。1.夏,應山大疫,江山大疫,崇仁大疫。(卷40《災異誌一》)2.秋,公安大疫。(卷40《災異誌一》)火災。
1.黃岩(今浙江台州市黃岩區)。1.十月,黃岩火。(卷41《災異誌二》)同治四年(1865)水災1.公安(今湖北公安縣)。2.萊陽(今山東萊陽市)。1.四月,公安大水。(卷40《災異誌一》)2.六月至七月,萊陽大雨,平地水深七八尺,禾稼淹沒,房舍傾圮無算。(卷42《災異誌三》)旱災1.蘄水(今湖北浠水縣)。2.麻城(今湖北麻城市)、高鄉(未詳)。1.春,蘄水大旱荒,民有鬻子女者。(卷43《災異誌四》)2.秋,麻城旱,高鄉自冬至次年夏不雨。(卷43《災異誌四》)蟲災1.秀水(今浙江嘉興市)。1.秋,秀水有青蟲如蠶,喙黑,卷葉作網。(卷44《災異誌五》)地震1.鍾祥(今湖北鍾祥市)。2.固原(今寧夏固原縣)、漢陽(今湖北武漢市漢陽區)。1.正月二十九日,鍾祥地震;二月初四日複震。(卷44《災異誌五》)2.七月,固原山崩;漢陽鋪有平石寬長丈餘,高四尺,忽自行裏許始止。(卷44《災異誌五》)風災1.宜城(今湖北宜城市)。2.三原(今陝西三原縣)。1.正月,宜城大風,覆屋拔木。(卷44《災異誌五》)2.正月十四日,三原大風雪,人多凍死。(卷40《災異誌一》)饑荒史料:四年春,蘄水饑,民有鬻子女者。(《災異誌五》第1654頁)雹災1.日照(今山東日照市)、武昌(今湖北武漢市武昌區)、黃囗(未詳)、宜都(今湖北宜都縣)。2.青田(今浙江青田縣)。3.均州(今湖北均縣)。4.房縣(今湖北房縣)。1.正月十三日,日照大雨雹,傷禽獸;武昌、黃囗、宜都雨雹,大如雞卵。(卷40《災異誌一》)2.二月,青田大雨雹,損麥。(卷40《災異誌一》)3.四月,均州雨雹,大如雞卵,破屋折樹。(卷40《災異誌一》)4.五月,房縣大雨雹,數百裏禾稼盡傷。(卷40《災異誌一》)霜凍1.三原、棗陽(今陝西三原縣,湖北棗陽市)、鍾祥、鄖陽(今湖北鍾祥市、鄖縣)、漢水冰(災區未詳)。
2.武昌(今湖北武漢市武昌區)。1.正月十四日,三原大風雪,人多凍死;棗陽雨雪連旬,樹多凍死。十六日,鍾祥、鄖陽大雪;漢水冰,樹木牲畜多凍死。(卷40《災異誌一》)2.正月,武昌雨木冰。(卷42《災異誌三》)同治五年(1866)水災1.公安、德安、崇陽、鹹寧(今湖北公安縣、安陸市、崇陽縣、鹹寧市)。2.魚台(今山東魚台縣西南部)。3.河南胡家屯(今河南鄭州市境)。4.濮州(今山東鄄城西北)。5.臨江、江夏(今江西清江縣臨江鎮,湖北武漢市江夏區)。6.清水潭(今江蘇高郵市境)。1.夏,公安、德安、崇陽、鹹寧大水。(卷40《災異誌一》)2.秋,魚台霪雨,水深數尺,傷禾稼。(卷42《災異誌三》)3.(秋七月)乙酉,河南河決胡家屯。(卷21《穆宗本紀一》)4.(八月)己醜,濮州河決。(卷21《穆宗本紀一》)5.九月,臨江、江夏大水。(卷40《災異誌一》)6.同治五年,(運河)決清水潭。(卷127《河渠誌二》)旱災1.江夏、江山(今湖北武漢市江夏區,浙江江山市)。2.崇陽、漢陽(今湖北崇陽縣、武漢市漢陽區)。1.夏,江夏、江山旱。(卷43《災異誌四》)2.九月,崇陽、漢陽旱。(卷43《災異誌四》)地震1.景寧(今浙江景寧縣)。2.青田(今浙江青田縣)。1.八月十三日,景寧地震。(卷44《災異誌五》)2.九月十四日,青田地震。(卷44《災異誌五》)風災1.沾化(今山東沾化縣)。1.正月二十八日,沾化大風霾。(卷44《災異誌五》)饑荒史料:五年,蘭州饑,人相食。(《災異誌五》第1654頁)雹災1.均州(今湖北均縣)。2.隨州、江陵(今湖北隨州市、江陵縣)。3.通渭、泰安(今甘肅通渭縣,山東泰安市)。1.正月,均州大雨雹,積地深數尺。(卷40《災異誌一》)2.四月,隨州、江陵大雨雹,損麥。(卷40《災異誌一》)3.五月,通渭、泰安大雨雹,傷牛馬。(卷40《災異誌一》)疫病1.永昌(今甘肅永昌縣)。1.五月,永昌大疫。(卷40《災異誌一》)火災1.漢口(今湖北武漢市漢口區)、餘幹瑞洪鎮(今江西餘幹縣瑞洪鎮)。1.十一月,漢口火;餘幹瑞洪鎮火,延燒四百餘家。(卷41《災異誌二》)同治六年(1867)水災1.羅田(今湖北羅田縣)。2.江陵、興山(今湖北江陵縣、興山縣)。3.災區未詳。4.鄖陽(今湖北鄖縣)。5.宜城(今湖北宜城市)、襄陽、穀城、定遠廳、沔縣、鍾祥、德安(今湖北襄樊市襄陽區、穀城縣,陝西鎮巴縣、勉縣西部,湖北鍾祥市、安陸市)、潛江(今湖北潛江市)。6.臨邑(今山東臨邑縣)。1.三月,羅田大水。(卷40《災異誌一》)2.五月,江陵、興山大水。(卷40《災異誌一》)3.(秋七月)庚午,永定河決。(卷22《穆宗本紀二》)4.八月,鄖陽霪雨三晝夜,壞官署民房甚多。(卷42《災異誌三》)5.八月,宜城漢水溢,入城深丈餘,三日始退;襄陽、穀城、定遠廳、沔縣、鍾祥、德安大水;潛江朱家灣堤潰。(卷40《災異誌一》)6.九月,臨邑大水,黃河溢。(卷40《災異誌一》)旱災1.昌平、玉田、黃陂、荊門、德州(今北京市昌平區,河北玉田縣,湖北武漢市黃陂區、荊門市,山東德州市)。2.邢台、懷來、武昌、黃州(今河北邢台市、懷來縣東南部,湖北武漢市武昌區、黃岡市黃州區)。1.夏,昌平、玉田、黃陂、荊門、德州旱。(卷43《災異誌四》)2.秋,邢台、懷來、武昌、黃州旱。(卷43《災異誌四》)地震1.鍾祥(今湖北鍾祥市)。2.江陵(今湖北江陵縣)。3.京師(今北京)。4.太平(今浙江溫嶺市)。
1.二月初一日,鍾祥地震。(卷44《災異誌五》)2.三月十五日,江陵地震。(卷44《災異誌五》)3.(五月)癸酉……京師地震。(卷22《穆宗本紀二》)4.八月,太平地震;十二月又震。(卷44《災異誌五》)饑荒史料:六年春,莊浪、金縣、皋蘭饑。(《災異誌五》第1654頁)風災1.高淳(今江蘇高淳縣)。2.菏澤、曹縣(今山東菏澤市、曹縣)。1.五月,高淳大風拔木。(卷44《災異誌五》)2.七月,菏澤、曹縣大風拔木。(卷44《災異誌五》)雹災1.懷來、青縣(今河北懷來縣、青縣)。2.高淳(今江蘇高淳縣)。1.七月,懷來、青縣大雨雹,秋禾損。(卷40《災異誌一》)2.九月十六日,高淳雨雹,大如拳,損屋舍。(卷40《災異誌一》)疫病1.京師(今北京)。2.黃縣(今山東龍口市)。3.曹縣(今山東曹縣)。4.通州、泰安(今北京市通州區,山東泰安市)。1.(二月)壬辰,京師疫。(卷22《穆宗本紀二》)2.二月,黃縣大疫。(卷40《災異誌一》)3.七月,曹縣大疫。(卷40《災異誌一》)4.九月,通州疫,泰安大疫。(卷40《災異誌一》)火災1.江夏(今武漢市江夏區)。2.漢陽(今湖北武漢市漢陽區)。1.三月,江夏火藥局災,斃者以千計。(卷41《災異誌二》)2.五月二十五日,漢陽鮑家巷火,燔船隻,傷人口甚眾。(卷41《災異誌二》)同治七年(1868)水災1.災區未詳。2.皋蘭、金縣(今甘肅皋蘭縣、榆中縣)。3.滎澤、武陟(今河南浚縣西部、武陟縣)。4.景寧(今浙江景寧縣)。5.滎澤(今河南浚縣西部)。6.災區未詳。1.(夏四月)己巳,永定河決。(卷22《穆宗本紀二》)2.五月,皋蘭、金縣大雨,至七月乃止。(卷42《災異誌三》)3.六月,(黃河)決滎澤十堡,又漫武陟趙樊村。(卷126《河渠誌一》)4.秋,景寧大雨,傾沒田廬無算。(卷42《災異誌三》)5.(秋七月)丁亥,滎澤河決。(卷22《穆宗本紀二》)6.(八月乙巳朔)永定河決。(卷22《穆宗本紀二》)旱災1.皋蘭(今甘肅皋蘭縣)。2.陵縣(今山東陵縣)。1.春,皋蘭旱。(卷43《災異誌四》)2.冬,陵縣旱。(卷43《災異誌四》)蟲災1.山丹(今甘肅山丹縣)。1.同治七年,山丹田鼠食苗。(卷42《災異誌三》)地震1.均州、光化、鄖縣(今湖北均縣、老河口市、鄖縣)。2.隨州(今湖北隨州市)。1.六月初三日,均州、光化、鄖縣地震。(卷44《災異誌五》)2.七月初三日,隨州安全岩地陷水湧。(卷44《災異誌五》)饑荒史料:七年春,即墨、孝義廳、藍田、沔縣饑。夏,涇州大饑,人相食。冬,平涼、靜寧、古浪、固原、靈台、秦州、永昌等處大饑。(《災異誌五》第1654頁)雹災1.黃安、江夏(今湖北紅安縣、武漢市江夏區)。1.三月十八日,黃安、江夏大雨雹,鳥獸多擊死。(卷40《災異誌一》)火災1.太平(未詳)。1.十月,太平縣城火,燔四百餘家。(卷41《災異誌二》)同治八年(1869)水災1.江夏(今湖北武漢市江夏區)。2.嵊縣(今浙江嵊州市)。3.災區未詳。4.蘭陽(今河南蘭考縣)。
1.春,江夏霪雨損麥。(卷42《災異誌三》)2.四月,嵊縣大雨,壞田廬。(卷42《災異誌三》)3.(六月)甲寅,永定河決。(卷22《穆宗本紀二》)4.八年,河決蘭陽。(卷127《河渠誌二》)旱災1.青縣(今河北青縣)。1.春,青縣旱。(卷43《災異誌四》)雹災1.肥城(今山東肥城)。2.灤州(今河北灤縣)。3.泰安(今山東泰安市)。1.五月十一日,肥城雨雹,平地深尺許,大如鵝卵。(卷40《災異誌一》)2.八月十三日,灤州大雨雹,闊十五裏。(卷40《災異誌一》)3.九月,泰安大雨雹。(卷40《災異誌一》)疫病1.寧遠、秦州(今甘肅武山縣、天水市秦州區)。2.麻城(今湖北麻城市)。1.六月,寧遠、秦州大疫。(卷40《災異誌一》)2.七月,麻城大疫。(卷40《災異誌一》)饑荒史料:八年春,日照饑。(《災異誌五》第1654頁)同治九年(1870)水災1.滹沱河溢(災區未詳)、宜城(今湖北宜城市)、公安、枝江(今湖北公安縣、枝江市)、歸州(今湖北秭歸縣)、黃岡、黃州(今湖北黃岡市、黃岡市黃州區)。2.潛江(今湖北潛江市)。3.災區未詳。4.孝義廳、武昌、黃陂(今陝西柞水縣,湖北武漢市武昌區、武漢市黃陂區)。1.六月,滹沱河溢;宜城漢水溢;公安、枝江大水入城,漂沒民舍殆盡;歸州江水暴溢;黃岡、黃州大水。(卷40《災異誌一》)2.六月,潛江霪雨傷稼。(卷42《災異誌三》)3.(六月)乙卯,永定河決。(卷22《穆宗本紀二》)4.秋,孝義廳、武昌、黃陂大水。(卷40《災異誌一》)旱災1.新樂、黃縣(今河北新樂市,山東龍口市)。1.春,新樂、黃縣旱。(卷43《災異誌四》)蟲災1.皋蘭(今甘肅皋蘭縣)。1.二月,皋蘭土塊化為鼠。(卷42《災異誌三》)饑荒史料:九年夏,上饒饑。(《災異誌五》第1654頁)風災1.沾化(今山東沾化縣)。2.嘉興府(今浙江嘉興市)。3.柏鄉(今河北柏鄉縣)。1.正月二十五日,沾化大風霾日曀。(卷44《災異誌五》)2.三月,嘉興府大風毀屋。(卷44《災異誌五》)3.四月,柏鄉大風毀屋。(卷44《災異誌五》)雹災1.潛江(今湖北潛江市)。2.階州(今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1.三月十四日,潛江雨雹,大如雞卵。(卷40《災異誌一》)2.五月二十三日,階州大雷電,雨雹如注。(卷40《災異誌一》)霜凍1.沁源(今山西沁源縣)。1.二月,沁源隕霜殺麥。(卷40《災異誌一》)疫病1.麻城(今湖北麻城市)。2.無極(今河北無極縣)。1.秋,麻城大疫。(卷40《災異誌一》)2.冬,無極大疫。(卷40《災異誌一》)火災1.神武門木庫(今北京城內)。2.黃岩(今浙江台州市黃岩區)。1.(春正月)癸未,神武門木庫火,詔修省。(卷22《穆宗本紀二》)2.冬,黃岩火。(卷41《災異誌二》)同治十年(1871)水災1.武清、平穀(今天津市武清區,北京市平穀區)、公安(今湖北公安縣)。2.東光、新樂、曲陽(今河北東光縣、新樂市、曲陽縣)。3.災區未詳。4.鄆城(今山東鄆城縣)。1.夏,武清、平穀大水。秋,公安大水,泗河堤潰。(卷40《災異誌一》)2.七月,東光、新樂、曲陽霪雨十餘日。(卷42《災異誌三》)3.(秋七月)甲午,永定河複決……丁未,河內沁河決。(卷22《穆宗本紀二》)4.八月,(黃河)決鄆城侯家林,東注南旺湖。(卷126《河渠誌一》)旱災1.清苑(今河北清苑縣)。1.春,清苑大旱,無麥。(卷43《災異誌四》)地震1.襄陽(今湖北襄樊市襄陽區)。1.四月,襄陽地震。(卷44《災異誌五》)風災1.湖州(今浙江湖州市)。1.三月,湖州狂風驟雨,拔木覆舟。(卷44《災異誌五》)雹災1.青田(今浙江青田縣)。2.上饒(今江西上饒市)。3.階州、1.二月,青田大雨雹。(卷40《災異誌一》)
2.四月,上饒大雨雹。(卷饑荒史料:十年秋,望都、樂亭饑。(《災異誌五》第1654頁)白馬關(今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康縣北白馬關)。40《災異誌一》)3.五月二十二日,階州、白馬關大雨雹,平地水深數尺,淹斃二百餘人。(卷40《災異誌一》)疫病1.孝義廳(今陝西柞水縣)。2.麻城(今湖北麻城市)。1.五月,孝義廳疫。(卷40《災異誌一》)2.六月,麻城大疫。(卷40《災異誌一》)同治十一年(1872)水災1.公安、枝江(今湖北公安縣、枝江市)。2.東平(今山東東平縣)。3.滹沱河溢(災區未詳)、直隸諸郡(今河北大部分地區)、高淳、甘泉、臨朐(今江蘇高淳縣、揚州市,山東臨朐縣)。4.災區未詳。5.青縣(今河北青縣)。1.三月,公安、枝江大水。(卷40《災異誌一》)2.五月,東平霪雨害稼。(卷42《災異誌三》)3.六月,滹沱河溢,漫入滋河;直隸諸郡大水;高淳、甘泉、臨朐大水。(卷40《災異誌一》)4.(秋七月)庚子,永定河北下汛溢。(卷22《穆宗本紀二》)5.十一月,青縣大雨害稼。(卷42《災異誌三》)旱災1.皋蘭(今甘肅皋蘭縣)。1.皋蘭春、夏旱。(卷43《災異誌四》)地震1.高淳(今江蘇高淳縣)。2.嘉興、柏鄉(今浙江嘉興市,河北柏鄉縣)。1.六月十九日,高淳地震。(卷44《災異誌五》)2.八月十九日,嘉興、柏鄉地震。(卷44《災異誌五》)風災1.日照(今山東日照)。2.灤州(今河北灤縣)。3.唐山(今河北唐山市)。1.六月二十七日夜,日照大風雨,偃禾拔木。(卷44《災異誌五》)2.七月,灤州大風霾。(卷44《災異誌五》)3.秋,唐山大風,拔木損禾。(卷44《災異誌五》)雹災1.新城(未詳)。2.嘉興(今浙江嘉興市)、柏鄉(今河北柏鄉縣)、湖州(今浙江湖州市)、景寧(今浙江景寧縣)、青田(今浙江青田縣)。1.二月,新城大雨雹。(卷40《災異誌一》)2.三月十一日,嘉興大雨雹;柏鄉大雨雹,重者十七斤;湖州大雨雹;景寧雨雹,大如碗;青田尤甚。(卷40《災異誌一》)疫病1.新城、武昌縣(今浙江桐廬縣東北部,湖北武漢市武昌區)。1.夏,新城大疫,武昌縣大疫。(卷40《災異誌一》)火災1.烏程(今浙江湖州市)。1.四月,烏程火,延燒十餘裏。(卷41《災異誌二》)同治十二年(1873)水災1.公安(今湖北公安縣)。2.災區未詳。3.太平(未詳)。4.化平廳(今寧夏涇源縣)。5.臨朐、高淳(今山東臨朐縣,江蘇高淳縣)、灤河、青縣(今河北承德市灤河鎮、青縣)、潛江(今湖北潛江市)。6.開州、濮州(今河南濮陽市,山東鄄城西北部)、東明(今山東東明縣)。7.災區未詳。1.六月,公安大水。(卷40《災異誌一》)2.(閏六月)永定河決。(卷22《穆宗本紀二》)3.七月,太平大風雨,壞城垣數十丈,民房數百間。(卷42《災異誌三》)4.八月,化平廳霪雨不止,壞民舍。(卷42《災異誌三》)5.秋,臨朐、高淳大水,灤河溢,青縣黑港河決。秋,潛江大水。(卷40《災異誌一》)6.是年夏秋,(黃河)決開州焦丘、濮州蘭莊,又決東明之嶽新莊、石莊戶民墊。(卷126《河渠誌一》)7.是年秋,直隸運河堤決。(卷129《河渠誌四》)旱災1.公安、枝江(今湖北公安縣、枝江市)。1.五月,公安、枝江旱。(卷43《災異誌四》)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