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泰安蟲災。(卷44《災異誌五》)地震1.沾化、灤州(今山東沾化縣,河北灤縣)。2.京師、奉天、山東(今北京,遼寧沈陽市,山東省)。1.五月初五日,沾化、灤州地震。(卷44《災異誌五》)2.五月乙卯,京師、奉天、山東地震。(卷23《德宗本紀一》)雹災1.京師北京。2.新樂(今河北新樂市)。1.(夏四月)丁酉,雨雹。(卷23《德宗本紀一》)2.六月十三日,新樂大雨雹,三十村禾盡損。(卷40《災異誌一》)光緒十五年(1889)水災1.濮州(今山東鄄城西北)。2.章丘(今山東章丘市北部)、長清、齊河(今山東濟南市長清區、齊河縣)、山東濱河州縣(今山東瀕臨黃河地區)。3.德安(今江西德安縣)。4.章丘(今山東章丘市北部)、齊河(今山東齊河縣)、沁河決(災區未詳)。1.(三月)濮州河決。(卷23《德宗本紀一》)2.六月,(黃河)決章丘大寨莊、金王莊,分溜由小清河入海。又決長清張村、齊河西紙坊,山東濱河州縣多被淹浸。(卷126《河渠誌一》)3.七月二十六日夜,德安大雨如注,城崩百四十餘丈,淹斃男婦七十餘人。(卷42《災異誌三》)4.秋七月丁未,章丘河決……庚午,齊河決。辛未,沁河決。(卷23《德宗本紀一》)地震1.靖遠、皋蘭(今甘肅靖遠縣、皋蘭縣)。2.靈川(今廣西靈川縣)。1.(己醜春正月)庚申,靖遠、皋蘭地震。(卷23《德宗本紀一》)2.八月,靈川地震;九月又震。(卷44《災異誌五》)風災1.灤州(今河北灤縣)。1.六月十三日,灤州大風,拔木壞屋。(卷44《災異誌五》)雹災1.化平川廳(今寧夏回族自治區涇源縣)。1.五月,化平川廳雨雹如蛙形,傷禾稼。(卷40《災異誌一》)饑荒史料:十五年春,魚台饑。(《災異誌五》第1654頁)光緒十六年(1890)水災1.齊河(今山東齊河縣)。2.災區未詳。3.山丹(今甘肅山丹縣)。4.天津(今天津市)。
1.五月,(黃河)決齊河高家套,旋塞。(卷126《河渠誌一》)2.(六月)壬子,永定河決口。(卷23《德宗本紀一》)3.六月,山丹驟雨壞城郭。(卷42《災異誌三》)4.十六年,大水,民數萬止(天津)城上。(卷442《列傳》229《胡燏棻傳》)旱災1.皋蘭(今甘肅皋蘭縣)。1.皋蘭春、夏旱。(卷43《災異誌四》)地震1.西寧(今青海省西寧市)。1.正月二十八日,西寧地震。(卷44《災異誌五》)風災1.固原(今寧夏固原縣)。1.八月十五日,固原大風拔木。(卷44《災異誌五》)光緒十七年(1891)旱災1.靜寧、合水(今甘肅靜寧縣、合水縣)。2.寧津(今山東寧津縣)。1.靜寧、合水旱。(卷43《災異誌四》)2.三月,寧津旱蝗傷稼。(卷40《災異誌一》)蟲災1.寧津(今山東寧津縣)。2.京畿(今北京市區)。1.三月,寧津旱蝗傷稼。(卷40《災異誌一》)2.(五月)京畿蝗。(卷23《德宗本紀一》)火災1.海運倉(今北京城內)。1.(十一月)己卯,海運倉火。(卷23《德宗本紀一》)光緒十八年(1892)水災1.南樂、洮州(今河南南樂縣,甘肅臨潭縣)。2.災區未詳。3.惠民(今山東惠民縣)、利津、濟陽(今山東利津縣、濟陽縣)。4.曆城、章丘、濟陽、齊東、青城、濱州(今山東濟南市曆城區、章丘市北部、濟陽縣、鄒平縣西北部、淄博市青城鎮、濱州市)、蒲台、利津(今山東濱州市蒲城鄉、利津縣)。1.六月,南樂衛河決,洮州大水。(卷40《災異誌一》)2.閏六月己未,永定河決。(卷23《德宗本紀一》)3.六月,(黃河)決惠民白茅墳,奪溜北行,直趨徒駭入海。又決利津張家屋、濟陽桑家渡及南關、灰壩,俱彙白茅墳漫水歸徒駭河。(卷126《河渠誌一》)4.七月,(黃河)決章丘胡家岸,夾河以內,一片汪洋,遷出曆城、章丘、濟陽、齊東、青城、濱州,蒲台、利津八縣災民三萬三千二百餘戶。(卷126《河渠誌一》)旱災1.合肥等州縣(今安徽合肥等地區)。2.皋蘭、金華、靜寧、通渭、洮州、安化(今甘肅皋蘭縣,浙江金華市,甘肅靜寧縣、通渭縣、臨潭縣、慶陽市)。1.(五月)乙亥,合肥等州縣旱蝗,賑之。(卷23《德宗本紀一》)2.六月,皋蘭、金華、靜寧、通渭、洮州、安化旱。(卷43《災異誌四》)蟲災1.合肥等州縣(今安徽合肥等地區)。
2.京畿(今北京市區)。3.河南(今河南省)。1.(五月)乙亥,合肥等州縣旱蝗,賑之。(卷23《德宗本紀一》)2.(閏六月)京畿蝗。(卷23《德宗本紀一》)3.(秋七月)壬寅,河南蝗。(卷23《德宗本紀一》)霜凍1.化平川廳(今寧夏涇源縣)。1.四月,化平川廳隕霜。(卷40《災異誌一》)光緒十九年(1893)水災1.災區未詳。2.災區未詳。1.(六月)永定河決,南北汛並溢。(卷23《德宗本紀一》)2.十九年,潮白河漲溢,運堤兩岸決口七十餘,上遊務關廳決口七。(卷127《河渠誌二》)旱災1.太平(未詳)。1.五月,太平旱。(卷43《災異誌四》)地震1.西寧(今青海省西寧市)。2.甘肅、新疆(今甘肅、新疆大部分地區)。3.狄道州(今甘肅臨洮縣南)。1.四月十九日,西寧地震,傾圮民房二百餘間,人多壓斃。(卷44《災異誌五》)2.(十一月)戊子,甘肅、新疆地震。(卷23《德宗本紀一》)3.五月,狄道州皇後溝山崩,壓斃十三人。(卷44《災異誌五》)雹災1.狄道州(今甘肅臨洮縣南)。1.五月,狄道州雨雹,大如碗。(卷40《災異誌一》)火災1.北新倉(今北京城內)。1.五月乙酉,北新倉火。(卷23《德宗本紀一》)光緒二十年(1894)水災1.太平、鬆門(今浙江溫嶺市、溫嶺市鬆門鎮)、南樂(今河南南樂縣)。1.七月,太平、鬆門溢,堤盡潰;南樂衛河決。(卷40《災異誌一》)旱災1.太平(未詳)。1.太平自七月至十月不雨,大旱。(卷43《災異誌四》)地震1.庫車(今新疆庫車縣)。2.河州(今甘肅臨夏一帶)。1.(甲午春正月)己亥,庫車地震。(卷23《德宗本紀一》)2.二月二十七日,河州東八部蘭山崩。(卷44《災異誌五》)風災1.甘州(今甘肅省張掖市)。1.二月二十七日,甘州大風晝晦。(卷44《災異誌五》)光緒二十一年(1895)水災1.濟陽(今山東濟陽縣)。2.天津(今天津市)3.壽張、齊東(今山東陽穀縣壽張鎮、鄒平縣西北部)、濟陽、利津(今山東濟陽縣、利津縣)。4.沁河決(災區未詳)、滎澤(今河南浚縣西部)、壽張、齊東(今山東陽穀縣壽張鎮、鄒平縣西北部)。
1.(三月)癸酉,濟陽高家紙坊河決。(卷24《德宗本紀二》)2.(夏四月)己酉,天津海溢。(卷24《德宗本紀二》)3.六月,(黃河)決壽張高家大廟、齊東趙家大堤。未幾,決濟陽高家紙坊、利津呂家窪、趙家園、十六戶。(卷126《河渠誌一》)4.秋七月甲辰,沁河決。乙巳,滎澤河決……(己酉)壽張、齊東河決。(卷24《德宗本紀二》)旱災1.太平(未詳)。1.六月,太平旱。(卷43《災異誌四》)蟲災1.西寧(今青海省西寧市)。1.二十一年,西寧群鼠食苗。(卷42《災異誌三》)地震1.色勒庫爾(今新疆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境)。2.揭陽、潮陽、普寧等縣(今廣東揭陽市、汕頭市潮陽區、普寧北部等地區)。3.山丹(今甘肅山丹縣)。1.(秋七月)辛酉……色勒庫爾地震。(卷24《德宗本紀二》)2.(九月)丙寅……揭陽、潮陽、普寧等縣地震。(卷24《德宗本紀二》)3.十二月初四日,山丹地震。(卷44《災異誌五》)饑荒史料:二十一年春,邢台、灤州饑。(《災異誌五》第1654一1655頁)光緒二十二年(1896)水災1.寧津(今山東寧津縣)。2.利津(今山東利津縣)。1.春,寧津大雨壞民居。(卷42《災異誌三》)2.(六月)丁卯,河決利津……辛卯,永定河溢。(卷24《德宗本紀二》)蟲災1.東陵(今河北遵化市境)。1.(九月)己亥,東陵蟲災。(卷24《德宗本紀二》)地震1.河州(今甘肅臨夏一帶)。1.二月,河州哈家山崩。(卷44《災異誌五》)風災1.南樂(今河南南樂縣)。1.五月,南樂大風拔木。(卷44《災異誌五》)雹災1.南樂(今河南南樂縣)。1.九月,南樂大冰雹。(卷40《災異誌一》)火災1.戶部(今北京城內)。1.(二月)丁亥,戶部火。(卷24《德宗本紀二》)饑荒史料:二十二年夏,太平饑。(《災異誌五》第1655頁)光緒二十三年(1897)水災1.曆城、章丘(今山東濟南市曆城區、章丘市北部)。2.利津(今山東利津縣)。1.(二月)庚午,河決曆城、章丘。(卷24《德宗本紀二》)2.十二月甲子,利津河決。(卷24《德宗本紀二》)地震1.蘭州(今甘肅蘭州)。2.靖西(今廣西靖西縣)。3.寧遠(今甘肅武山縣)。1.正月二十四日,蘭州地震。(卷44《災異誌五》)2.八月己巳,靖西地震。(卷24《德宗本紀二》)3.八月,寧遠大夫溝山崩。(卷44《災異誌五》)風災1.靖遠(今甘肅靖遠縣)。1.八月,靖遠大風拔木。(卷44《災異誌五》)饑荒史料:二十三年,寧津饑。(《災異誌五》第1655頁)光緒二十四年(1898)水災1.山東黑虎廟(今山東梁山縣黑虎廟鄉)、曆城、壽張、濟陽、東阿(今山東濟南市曆城區、陽穀縣壽張鎮、濟陽縣、東阿縣南部)。2.濟陽等六縣(今山東濟陽縣等地區)。1.六月,(黃河)決山東黑虎廟,穿運東泄,仍入正河。又決曆城楊史道口、壽張楊家井、濟陽桑家渡、東阿王家廟,分注徒駭、小清二河入海。(卷126《河渠誌一》)2.(秋七月)丁巳,河決山東上中遊,濟陽等六縣同時溢。(卷24《德宗本紀二》)旱災1.寧津(今山東寧津縣)。1.九月,寧津旱。(卷43《災異誌四》)蟲災1.皋蘭(今甘肅皋蘭縣)。1.二十四年,皋蘭田鼠食麥。(卷42《災異誌三》)地震1.甘肅、新疆(今甘肅、新疆大部分地區)、代州(今山西代縣)。1.(九月)癸醜……甘肅、新疆地震……(辛酉)代州地震。(卷24《德宗本紀二》)風災1.河州(今甘肅臨夏一帶)。1.五月,河州大風雨雹,平地水深三尺。(卷40《災異誌一》)雹災。
1.涇州(今甘肅涇川縣及西北、東南地區)。2.河州(今甘肅臨夏一帶)。1.四月二十四日,涇州雨雹,大如雞卵。(卷40《災異誌一》)2.五月,河州大風雨雹,平地水深三尺。(卷40《災異誌一》)饑荒史料:二十四年冬,靖遠、靜寧、莊浪、丹噶爾饑。(《災異誌五》第1655頁)光緒二十五年(1899)水災1.秦安(今甘肅秦安縣)。1.七月,秦安大雨連旬。(卷42《災異誌三》)雹災1.海城(今遼寧海城)。1.五月初五日,海城雨雹,大如雞卵,擊死牛羊一千有餘。(卷40《災異誌一》)火災1.神機營兵廠藥庫(今北京城內)。1.(五月)甲寅,神機營兵廠藥庫火。(卷24《德宗本紀二》)饑荒史料:二十五年秋,文縣饑。(《災異誌五》第1655頁)光緒二十六年(1900)水災1.濱州(今山東濱州市)。2.章丘、惠民(今山東章丘市北部、惠民縣)。1.二月丙子,河決濱州。(卷24《德宗本紀二》)2.六月,(黃河)決章丘陳家窯,惠民楊家大堤,隨塞。(卷126《河渠誌一》)旱災1.涇州、皋蘭、平涼、莊浪、固原、洮州(今甘肅涇川縣、皋蘭縣、平涼市、莊浪縣,寧夏固原縣,甘肅臨潭縣)。2.西安等府(今陝西西安等地區)。3.南樂、邢台(今河南南樂縣,河北邢台市)。1.六月,涇州、皋蘭、平涼、莊浪、固原、洮州旱。(卷43《災異誌四》)2.(八月)丁亥,西安等府旱。(卷24《德宗本紀二》)3.閏八月,南樂、邢台旱。(卷43《災異誌四》)地震1.漳縣(今甘肅漳縣)、靜寧州(今甘肅靜寧縣)、河州(今甘肅臨夏一帶)。1.六月,漳縣還山崩,靜寧州南五台山崩,河州王家山崩。(卷44《災異誌五》)雹災1.南樂(今河南南樂縣)。1.八月,南樂大雷雨雹。(卷40《災異誌一》)饑荒史料:二十六年夏,靖遠饑。(《災異誌五》第1655頁)光緒二十七年(1901)水災1.山丹(今甘肅山丹縣)。2.章丘、惠民(今山東章丘市北部、惠民縣)。
1.七月,山丹大雨,平地水深數尺。(卷42《災異誌三》)2.(秋七月)己巳,河決章丘、惠民。(卷24《德宗本紀二》)旱災1.皋蘭、平涼、莊浪、固原、洮州(今甘肅皋蘭縣、平涼市、莊浪縣,寧夏固原縣,甘肅臨潭縣)。1.春,皋蘭、平涼、莊浪、固原、洮州大旱。(卷43《災異誌四》)地震1.靜寧州(今甘肅靜寧縣)。2.皋蘭(今甘肅皋蘭縣)。1.春,靜寧州地震。(卷44《災異誌五》)2.六月,皋蘭五泉山、三台閣山崖崩。(卷44《災異誌五》)饑荒史料:二十七年冬,洮州、靜寧、靈台饑。(《災異誌五》第1655頁)風災1.金縣(今甘肅榆中縣)。1.六月,金縣大風拔木。(卷44《災異誌五》)光緒二十八年(1902)水災1.利津(今山東利津縣)、惠民(今山東惠民縣)。2.利津、壽張(今山東利津縣、陽穀縣壽張鎮)、惠民(今山東惠民縣)。1.夏,(黃河)決利津馮家莊。秋,決惠民劉旺莊。(卷126《河渠誌一》)2.(八月)癸卯,河決利津、壽張等處……庚戌,河複決惠民。(卷24《德宗本紀二》)地震1.雲南劍川、鶴慶州(今雲南劍川縣、鶴慶縣)、新疆疏勒等廳縣(今新疆疏勒縣等地)。2.永昌(今甘肅永昌縣)。1.(冬十月)雲南劍川、鶴慶州,新疆疏勒等廳縣俱地震。(卷24《德宗本紀二》)2.十二月除夕,永昌地震。(卷44《災異誌五》)風災1.曲陽(今河北曲陽縣)。1.四月初四日,曲陽大風拔木。(卷44《災異誌五》)霜凍1.莊浪(今甘肅莊浪縣)。1.八月,莊浪隕霜殺禾。(卷40《災異誌一》)火災1.皋蘭(今甘肅皋蘭縣)。1.二月,皋蘭南街大火。(卷41《災異誌二》)光緒二十九年(1903)水災1.利津(今山東利津縣)。
1.(六月)丁醜,河決利津。(卷24《德宗本紀二》)地震1.曲陽(今河北曲陽縣)。1.五月二十九日,曲陽地震。(卷44《災異誌五》)風災1.洮州(今甘肅臨潭縣)。1.六月十七日,洮州大風拔木。(卷44《災異誌五》)火災1.戶部(今北京城內)。2.西寧(今青海省西寧市)。1.(五月)戊辰,戶部火。(卷24《德宗本紀二》)2.十月,西寧火。(卷41《災異誌二》)饑荒史料:二十九年,洮州仍饑。(《災異誌五》第1655頁)光緒三十年(1904)水災1.利津(今山東利津縣)。2.利津(今山東利津縣)。3.永定河北下汛(災區未詳)、皋蘭(今甘肅皋蘭縣)。1.(甲辰春正月癸未)河決利津王莊。(卷24《德宗本紀二》)2.(六月)癸酉,永定河決。丙子,河決利津薄莊。(卷24《德宗本紀二》)3.(秋七月)甲申,永定河北下汛複決……甲午,甘肅黃河決,皋蘭被災,命崧蕃賑濟。(卷24《德宗本紀二》)地震1.四川打箭爐(今四川康定縣)。1.(十一月乙亥朔)四川打箭爐地震。(卷24《德宗本紀二》)風災1.東樂(今甘肅民樂縣)。1.七月二十二日,東樂大風拔木。(卷44《災異誌五》)雹災1.山丹(今甘肅山丹縣)。1.七月,山丹大雨雹,傷禾。(卷40《災異誌一》)光緒三十一年(1905)水災1.河南沁河(今河南沁陽市一帶)。1.(五月)癸卯,河南沁河溢,賑災民。(卷24《德宗本紀二》)地震1.洮州(今甘肅臨潭縣)。1.七月二十四日,洮州泉古山崩。(卷44《災異誌五》)雹災1.洮州(今甘肅臨潭縣)。1.七月二十四日,洮州雨雹,大如雞卵,傷禾。(卷40《災異誌一》)火災1.西寧(今青海省西寧市)。2.北新倉(今北京城內)。1.七月,西寧大街火;十一月,孔子文廟災。(卷41《災異誌二》)2.(九月)庚寅,北新倉火。(卷24《德宗本紀二》)光緒三十二年(1906)水災1.河南沁河(今河南沁陽市一帶)。1.(五月)癸卯,河南沁河溢,賑災民。(卷24《德宗本紀二》)地震1.洮州(今甘肅臨潭縣)。2.芽坡山(今湖南郴州市境)。1.五月,洮州莽灣山崩。(卷44《災異誌五》)2.七月,芽坡山崩。(卷44《災異誌五》)光緒三十三年(1907)水災1.災區未詳。2.孟縣(今河南孟州市)。1.(六月)永定河決。(卷24《德宗本紀二》)2.(秋七月)己未,河決孟縣。(卷24《德宗本紀二》)旱災1.皋蘭(今甘肅皋蘭縣)。1.皋蘭旱。(卷43《災異誌四》)蟲災1.山丹(今甘肅山丹縣)。1.五月,山丹蝗。(卷40《災異誌一》)地震1.綏來(今新疆瑪納斯縣)。2.寧遠(今四川西昌市)。
1.(四月甲子)綏來地震。(卷24《德宗本紀二》)2.五月,寧遠小村槽山崩。(卷44《災異誌五》)火災1.西陵(今河北易縣境)。1.(五月)丙申,西陵禁山火。(卷24《德宗本紀二》)饑荒史料:三十三年秋,皋蘭饑。(《災異誌五》第1655頁)光緒三十四年(1908)水災1.襄河(今安徽全椒縣境)、廣東(今廣東省)。1.(五月)癸卯,襄河決,颶風為災……癸醜,廣東大雨,東西北三江並溢,衝決圍堤。(卷24《德宗本紀二》)旱災1.蘭州、靜寧(今甘肅蘭州市、靜寧縣)。1.八月,蘭州、靜寧大旱。(卷43《災異誌四》)蟲災1.山東、安徽(今山東、安徽省)。1.(秋七月)山東、安徽蝗。(卷24《德宗本紀二》)風災1.襄河(今安徽全椒縣境)。1.(五月)癸卯,襄河決,颶風為災。(卷24《德宗本紀二》)宣統元年(1909)水災1.蘭州、泰安(今甘肅蘭州市,山東泰安市)。2.開州(今河南濮陽市)。1.六月,蘭州黃河漲,泰安大水。(卷40《災異誌一》)2.宣統元年,(黃河)決開州孟民莊。(卷126《河渠誌一》)旱災1.甘肅全省(今甘肅省大部分地區)。1.甘肅全省亢旱。(卷43《災異誌四》)地震1.秦州(今甘肅天水市秦州區)。1.六月十五日,秦州雒家川南山崩。(卷44《災異誌五》)火災1.皋蘭縣(今甘肅皋蘭縣)。2.蘭州(今甘肅蘭州)。1.正月初四日,皋蘭縣災,延燒官舍六十餘間。(卷41《災異誌二》)2.二月二十六日,蘭州省城院門南街大火,延燒房屋二百零九間。(卷41《災異誌二》)宣統二年(1910)水災1.江、皖(今江蘇、安徽兩省)。1.宣統二年,江、皖大水。(卷449《列傳》236《馮煦傳》)疫病1.東三省(今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1.(十二月)東三省疫。(卷25《宣統皇帝本紀》)宣統三年(1911)水災1.湖南常德府(今湖南常德、桃源、漢壽等地)。2.江蘇各屬(今江蘇大部分地區)、永定河決(災區未詳)。3.福建龍溪、南靖(今福建漳州市區、漳州市南靖縣)。1.(六月)甲午,湖南常德府大雨河溢,浸屬縣,壞田廬,發帑銀六萬兩賑之。(卷25《宣統皇帝本紀》)2.(七月)己卯,江蘇各屬大雨,圩堤潰決,田禾淹沒,發帑銀四萬兩賑之。永定河決。(卷25《宣統皇帝本紀》)3.(八月)福建龍溪、南靖兩縣河溢堤決,發帑銀二萬兩賑之。(卷25《宣統皇帝本紀》)疫病1.直隸、山東(今河北、山東省)。1.(春正月)直隸、山東民疫。(卷25《宣統皇帝本紀》)火災1.吉林(今吉林省吉林市)。2.保定(今河北保定市)。3.內閣銓敘局(今北京市內)。1.(夏四月)辛未,吉林火災,發帑銀四萬兩賑之。(卷25《宣統皇帝本紀》)2.(六月)保定陸軍軍械局火藥庫、陸軍第二鎮演武廳火藥庫俱火。(卷25《宣統皇帝本紀》)3.(九月)內閣銓敘局火。(卷25《宣統皇帝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