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參考文獻(1 / 3)

一、古籍、文集、方誌

[1][明]徐光啟:《農政全書》,中華書局,1956年版。

[2][宋]司馬光:《資治通鑒》,中華書局,1956年版。

[3][清]朱壽朋編、張靜廬等校點:《光緒朝東華錄》,中華書局,1958年版。

[4][清]柯悟遲:《漏網喁魚集》,中華書局,1959年版。

[5][清]張應昌選編:《清詩鐸》,中華書局,1960年版。

[6][清]姚雨薌原纂、胡仰山增輯:《大清律例會通新纂》,文海出版社,1964年版。

[7][清]林則徐:《林則徐集·奏稿四》上,中華書局,1965年版。

[8][南朝]範曄:《後漢書》,中華書局,1965年版。

[9][清]康基田:《河渠紀聞》,文海出版社,1970年版。

[10][清]吳謙等編纂:《醫宗金鑒》(第三分冊),人民衛生出版社,1973年版。

[11][清]張廷玉等撰:《明史》,中華書局,1974年版。

[12][漢]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版。

[13][清]魏源:《魏源集》,中華書局,1976年版。

[14][唐]柳宗元:《柳宗元集》,中華書局,1979年版。

[15][清]葉夢珠:《閱世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16][清]張集馨:《道鹹宦海見聞錄》,中華書局,1981年版。

[17][清]譚嗣同:《譚嗣同全集》(增訂本),中華書局,1981年版。

[18][清]梁章钜撰:《浪跡叢談·續談·三談》,中華書局,1981年版。

[19][清]王士禎:《池北偶談》,中華書局,1982年版。

[20][清]席裕福等輯:《皇朝政典類纂》,文海出版社,1982年版。

[21][清]薛福成:《庸盦筆記》,江蘇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2][清]歐陽兆熊、金安清:《水窗春囈》,中華書局,1984年版。

[23][清]李瀚章編輯、李鴻章校勘:《曾文正公全集·書劄》,文海出版社,民國72年版。

[24][清]曆朝官修:《清實錄》,中華書局,1985、1986年版。

[25][清]歐陽昱著:《見聞瑣錄》,嶽麓書社,1986年版。

[26][清]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中華書局,1986年版。

[27][清]劉光第:《劉光第集》,中華書局,1986年版。

[28][漢]王充:《論衡》,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29][清]王先謙:《荀子集解》,中華書局,1988年版。

[30][宋]司馬光:《稽古錄》,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

[31][唐]房玄齡注、劉績增注:《管子》,諸子集成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32][清]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新大陸遊記》,中華書局,1989年版。

[33][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四筆》,中華書局,1990年版。

[34][清]昆岡等奉敕撰:光緒《欽定大清會典事例》,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據光緒二十五年原刻本景印。

[35][清]嘉慶《大清會典事例》,文海出版社,民國94年版。

[36][清]曾國藩:《曾國藩家書》,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37][清]紀昀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海南出版社,1999年版。

[38][清]俞昌烈:《楚北水利堤防紀要》,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9][清]乾隆官修:《清朝文獻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40][清]劉錦藻編:《清朝續文獻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41][清]乾隆官修:《清朝通典》,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42][清]黃鴻壽編:《清史紀事本末》,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版。

[43][清]俞正燮:《癸巳存稿》,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4][清]顧祖高:《讀史方輿紀要》,中華書局,2005年版。

[45][清]楊景仁輯:《籌濟篇》,江蘇書局光緒五年重刊本。

[46][清]陳宏謀:《培遠堂偶存稿》,培遠堂藏版。

[47][清]尤侗:《西堂雜組一集》,複旦大學圖書館藏康熙刻本。

[48][清]李嶽瑞撰:《春冰室野乘》,近代中國史料叢刊本。

[49][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十三經注疏本。

[50][清]戴槃:《桐溪記略》,同治七年刊本。

[51][清]陳潢:《天一遺書》,鹹豐四年楊象濟抄本。

[52][清]梅曾亮:《柏梘山房文集》,鹹豐六年刊本。

[53][清]楊瓊:《滇中瑣記》,光緒刻本。

[54][清]王效尊:《光緒續太原縣誌》,光緒八年刻本。

[55][清]張煦:《山西通誌》,光緒十八年刻本。

[56][清]李翰章等修,曾國荃等纂:光緒《湖南通誌》,光緒十一年鉛印本。

[57][清]王振錄、王寶田纂修:《光緒嶧縣誌》,泰州新華書店古舊部傳抄本。

[58][清]王嘉會:《光緒續修隰州誌》,光緒二十四年刻本。

[59][清]光緒《婺源縣誌》,光緒九年刻本。

[60][清]嘉慶《如皋縣誌》,中國地方誌叢書本。

[61][清]嘉慶《黟縣誌》,同治九年刊本。

[62][清]黃居中、楊淳纂:順治《靈台縣誌》。

[63][清]張文範、段章纂:康熙《莒州誌》。

[64][清]邵士、王壎纂:康熙《沂州誌》。

[65][清]鄧天棟纂:康熙《新纂徽州誌書》。

[66][清]賈漢複、李楷纂:康熙《陝西通誌》。

[67][清]黃臚登纂:康熙《沂水縣誌》。

[68][清]門可榮、王一較纂:康熙《曹縣誌》。

[69][清]高成美、胡叢中纂:康熙《淮安府誌》。

[70][清]張士浩、申伯纂:康熙《潞城縣誌》。

[71][清]晉顯卿、王星麟纂:康熙《寧州誌》。

[72][清]臧興祖、吳之元纂:康熙《徐州誌》。

[73][清]閻元吉、徐靄纂:康熙《蕭縣誌》。

[74][清]鄭善述、潘昌纂:康熙《固安縣誌》。

[75][清]俞廷瑞、倪長犀纂:康熙《贛榆縣誌》。

[76][清]林弘化纂:康熙《臨汾縣誌》。

[77][清]葛之莫、陳哲纂:康熙《睢寧縣舊誌》。

[78][清]餘光祖、孫超宗纂:雍正《安東具誌》。

[79][清]餘世堂、蔡行仁纂:雍正《洪洞縣誌》。

[80][清]袁學謨、秦燮纂:雍正《石樓縣誌》。

[81][清]許容、李迪纂:乾隆《甘肅通誌》。

[82][清]陳昶、王大信纂:乾隆《三河縣誌》。

[83][清]李棠、田實發纂:乾隆《沛縣誌》。

[84][清]盧世昌纂:乾隆《豐縣誌》。

[85][清]李居頤纂:乾隆《翼城縣誌》。

[86][清]賈酉、張堯纂:乾隆《浮山縣誌》。

[87][清]丁觀堂、陳燮纂:嘉慶《邳州誌》。

[88][清]王繹辰纂:乾隆《銀川小誌》。

[89][清]徐保宇纂:道光《平羅紀略》。

[90][清]葉恩沛、呂震南纂:光緒《階州直隸州續誌》。

[91][清]楊丙滎纂:宣統《涇州采訪新誌》。

[92][清]升允、安維峻纂:宣統《甘肅新通誌》。

[93][清]李興焯、王兆元纂:民國《平穀縣誌》。

[94]侯應中:《景東縣誌稿》,民國十二年石印本。

[95]《武宣縣誌》,廣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6]《榆林縣誌》,光緒七年刻本。

[97]趙爾巽主編:《清史稿》,中華書局,1976、1977年版。

[98]夏東元編:《鄭觀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99]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整理:《康熙起居注》,中華書局,1984年版。

[100]沈桐生:《光緒政要》,文海出版社,1985年版。

[101]台灣中研院史語所:《明清史料》戊編第九本,中華書局,1987年影印本。

二、論著、彙編、圖集

[102]武同舉等:《再續行水金鑒》,文海出版社,1970年版。

[103]範文瀾等編:《撚軍》,神州國光社,1953年版。

[104]範行準:《中國預防醫學思想史》,華東醫務生活社,1953年版。

[105]趙泉澄編著:《清代地理沿革表》,中華書局,1955年版。

[106]嚴中平:《中國近代經濟史統計資料選輯》,科學出版社1955年版。

[107]中國科學院地震工作委員會曆史組:《中國地震資料年表》,科學出版社,1956年版。

[108]李文治編:《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第1輯),三聯書店,1957年版。

[109]馬士著、張彙文等譯:《中華帝國對外關係史》(第2卷),三聯書店,1957年版。

[110]中國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第三所工具書組校點:《劉坤一遺集》,中華書局,1959年版。

[111]太平天國博物館編:《太平天國史料叢編簡輯》,中華書局,1961、1962年版。

[112]王嘉蔭:《中國地質史料》,科學出版社,1963年版。

[113]劉運祺等編:《辛亥革命詩詞選》,長江文藝出版社,1980年版。

[114]中國醫學科學院流行病學微生物學研究所編印:《中國鼠疫流行史》,1981年版。

[115]張德澤:《清代國家機關考略》,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1年版。

[116]顧功敘主編:《中國地震目錄》,科學出版社,1983年版。

[117]陳正祥:《中國文化地理》,三聯書店,1983年版。

[118]張守常編:《太平軍北伐資料選編》,齊魯書社,1984年版。

[119]吳嘉勳、李興華編:《梁啟超選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20]鄧雲特:《中國救荒史》,上海書店,1984年版。

[121]張家誠,林之光:《中國氣候》,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年版。

[122]王季午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傳染病學》,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年版。

[123]蕭一山:《清代通史》卷中,中華書局,1986年版。

[124]陳高傭等:《中國曆代天災人禍表》,上海書店影印本,1986年版。

[125]譚其驤主編:《中國曆史地圖集》,中國地圖出版社,1987年版。

[126]謝毓壽、蔡美彪主編:《中國地震曆史資料彙編》(第三卷),科學出版社,1987年版。

[127]趙文林、謝淑君:《中國人口史》,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28]顧婉生主編:《預防醫學概論》,上海科技出版社,1988年版。

[129]傅築夫:《中國經濟史論叢》(續集),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30]姚孝遂:《殷墟甲骨刻辭類纂》(上),中華書局,1989年版。

[131]鍾叔河整理校點:《曾國藩家書》,湖南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132]孟昭華、彭傳榮:《中國災荒辭典》,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年版。

[133]柯新橋、劉風雲:《中醫預防學》,重慶出版社,1990年版。

[134]馬宗晉等:《災害與社會》,地震出版社,1990年版。

[135]梁鴻光:《減災必讀》,地震出版社,1990年版。

[136]李文海等:《近代中國災荒紀年》,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137]中國科學報社編:《國情與決策》,北京出版社,1990年版。

[138]任振球:《全球變化——地球四大怪圈異常變化及其天文成因》,科學出版社,1990年版。

[139]李文海、周源著:《災荒與饑饉(1840~1919)》,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40]陳昌遠編著:《中國曆史地理簡編》,河南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141]葛劍雄:《中國人口發展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42]宋正海主編:《中國古代重大自然災害和異常年表總集》,廣東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143]駱承政主編:《中國曆史大洪水》,中國書店,1992年版。

[144]陳鋒:《清代軍費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145]李文海等:《近代中國災荒紀年續編》,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46]袁祖亮:《中國古代人口史專題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147]李文海等:《中國近代十大災荒》,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48]張波等編:《中國農業自然災害史料集》,陝西科技出版社,1994年版。

[149]馬伯英:《中國醫學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50]袁林:《西北災荒史》,甘肅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51]李向軍:《清代荒政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1995年版。

[152]王育民:《中國人口史》,江蘇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53]曹炳章校刊:《中國醫學大成》(第4冊),中國中醫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154]耿貫一:《流行病學》(第一卷),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年版。

[155]龔書鐸:《中國社會通史》(清前期卷),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56]胡鞍鋼、陸中臣等:《中國自然災害與經濟發展》,湖北科技出版社,1997年版。

[157]高文學主編:《中國自然災害史》,地震出版社,1997年版。

[158]季羨林主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齊魯書社,1997年版。

[159]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等編:《中國水旱災害》,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7年版。

[160]李家庚、餘新華等編:《中醫傳染病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7年版。

[161]徐好民:《地象資料·征兆地質學·地震預報》,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年版。

[162]王國平、唐力行主編:《明清以來蘇州社會史碑刻集》,蘇州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163]張明島、邵浩奇主編:《上海衛生誌》,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8年版。

[164]徐好民:《地象概論——自然之謎新解》,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年版。

[165]孟昭華:《中國災荒史記》,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166]劉仰東、夏明方:《百年災荒史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

[167]複旦大學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編:《自然災害與中國社會曆史結構》,複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168]曹樹基:《中國人口史》(第五卷·下),複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5月版。

[169]吳承明:《中國的現代化——市場與社會》,三聯書店,2001年版。

[170]李治亭:《清史》(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71]宋正海等:《中國古代自然災異群發期》,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72]宋正海等:《中國古代自然災異動態分析》,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73]宋正海等編:《中國古代自然災異相關性年表總彙》,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74]康沛竹:《災荒與晚清政治》,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175]藍勇編著:《中國曆史地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76]李采芹主編:《中國消防通史》,群眾出版社,2002年版。

[177]黃河水利史述要編寫組編:《黃河水利史述要》,黃河水利出版社,2003年版。

[178]餘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與社會》,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179]餘新忠等:《瘟疫下的社會拯救》,中國書店,2004年版。

[180]陳業新:《災害與兩漢社會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81]孫紹騁:《中國救災製度研究》,商務印書館,2004年版。

[182]趙文定主編:《和田年鑒》,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83]唐曉峰、黃義軍編:《曆史地理學讀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184]王利華主編:《中國曆史上的環境與社會》,三聯書店,2007年版。

[185]李文海:《天有凶年:清代災荒與中國社會》,三聯書店,2007年版。

[18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87]《孫中山全集》,中華書局,1986年版。

三、論文

[188]王樹林:《清代災荒:一個統計的研究》,《社會學界》第6期,1932年6月。

[189]鄭國盛:《一篇碑文——丁醜大荒記》,載《中國青年》,1961年第5、6期。

[190]竺可楨:《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考古學報》,1972年第1期。

[191]張德二、朱淑蘭:《近五百年來我國南部冬季溫度狀況的初步分析》,載《全國氣候變化學術討論會文集》,科學出版社,1978年版,第64~70頁。

[192]孫毓堂、張寄謙:《清代的墾田與丁口的記錄》,載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編:《清史論叢》第一輯,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117~1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