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就是說,11萬伏高壓電進中關村是國務院特批的。
薑:是的。
原來的清華園火車站規劃為高能所靜電加速器用地,科學院撥給鐵道部250萬元將火車站移到現在的地址,中關村南路直通火車站。並修了中關村科學院鐵路支線,站台在科學院物資供應站東庫,“文化大革命”時才拆掉。
楊:為什麼要修鐵路支線呢?
薑:因為當時科學院的訂貨量大,有的還分運國內各地。有一次退鈷60空罐,在站台上有一個罐子找不到了。因為這個罐子放射性很大,所以公安局挨家挨戶查,結果發現是一個小孩覺得這個罐子很好玩,就給抱回家放在床底下了,很危險。所以為了安全和保密起見,就修了科學院的鐵路支線。
現在的28局電話局原來是科學院的專用電話局。
當時為中關村的煤氣化,在氣體廠修了6台爐子,在1號樓北修了1萬立方米的煤氣罐。1964年原準備中關村北區生活區煤氣進樓,由於有人到中央告狀,說科學院“以國防投資大搞生活設施”,結果未上,由此也殃及了“四不要”禮堂改建、燈光球場加蓋、半天然遊泳池及中關村四周常流水等工程。其實當時我們用的並非國防工辦劃撥的基建年度款項,而是多年來積存的基建材料設備,合750萬元,是經財政部批準安排使用的。
這時科學院設計建築物、構築物的八字方針是:實用、堅固、經濟、美觀。
楊:中關村的規劃是什麼時候變的?
薑:1965年科學院成立“三線”辦公室,把我調去任主任。我下去安排工作時,病在貴陽了,一下待了四個月,結果中關村的規劃全變了。那一年的變動太大了,公園綠地和人工湖以及11萬伏高壓電進中關村等全都取消了。
還有就是紅樓區的建設,是1954年的計劃,1962年才完成。當時科學院從西安專區調來一個專員任行政處長,這個人在“文革”中死了。原來科學院都是用自己的基建隊伍,他說“科學院是搞科學研究的,怎麼自己蓋起房子來了”,結果就把紅樓區工程包給海澱區了。我1960年接的工程,逼著他們交工,他們說沒材料,我說沒材料就“甩項”交工,所以紅樓區的質量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