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2 / 3)

“愈聽大和尚所言,愈覺偉大。大和尚,我無論如何,要比斯氏更加布施,大和尚如能理解,則千佛洞在最近將來必能繁昌。”

這是期待複得大馬蹄銀,道士自然雀躍。引培氏至石窟書庫,開了入口,培氏見山積經卷,非常感動,握道士手道:“自聞貴僧將古寫經給與英探險家以來,即擬來此。既到此間,適逢他出。

正想書庫中不知尚有多少,已運去者不知多少,我之全生命,均在石室遺書分量如何,現在親眼看見,始得安心。無非是對貴僧之感謝,不料有我想象以上之分量。現在為止,三十年間苦心慘淡於學問,到此始得有所作為,伯希和到今日才是真的誕生,對世界學術界之貢獻,就在不久的將來。住持,我可以遵照尊意捐施,隻要除了歸國旅費,可將全部馬蹄銀奉上,隻求將全部古書見賜。”

“尊意自應遵辦,不過全部則有困難。因為寺中之物是檀越的,當然不能拒絕,然若將全部奉讓,則將來如有物議,實無從開口。這點務請原諒。”“原來如此。不過前番貴僧將他送與英國紳士,而將收得代價,從事寺觀修理與新建築,信徒大喜,不以為住持之失當,而欽佩貴僧之手腕,並若置之不顧,依然是堆沒沙中,想在不久的將來,完全變成紙屑,也不可知。若能為學術而付我手中,則貴僧是學術界之恩人,寺觀之恩人,同時又可為我之恩人,先刻拜見貴僧之守護神玄奘三藏,亦必歡喜。將死物死藏,想貴僧亦不讚成,生則成珍寶,死則為紙屑。”

“全部是不可能的!”

“是的是的,全部二字,是我失言了,理應收回此說。不過研究上必要者,務請見賜。至於全部,隻希望一覽罷了。”

道士驚異道:“大人都能誦讀麼?”

培氏苦笑說:“是的,大體也許能誦讀的。”

道士手持蠟燭,引導培氏,於是始得手觸卷物,見有比端郡王所贈予經更大者,是記有北魏年號之《四分律》。培氏見全體之分量,頓鼓起全體勇氣,決心對此古寫經挑戰,珍藏無限之聖殿,前人未到而得親自步入,是自己之幸運,並應為世界學術祝福。今天是三月三日上巳節,是很好紀念日。

培氏從當日起,即著手調查,置身薄暗之石室,在燭光下,從漢文經卷開始,一時內幾閱多卷,區別完殘,正是無上的超速度,道士則在旁為助。

培氏傾注全力,於一日十時間,覽閱千卷以上。最初道士立在旁側相助,過了數天,亦不過朝上開門,晚間下鎖,有時來窺視,隻見燭光燈影,正照培氏橫顏凝視,流出翻閱書卷之音,培氏在十餘日間,已覽萬卷以上漢文古書。

最初以為漢文大概是佛典寫經,閱後,雖大部分是佛典,此外摩尼教、景教、祆教等珍貴漢譯經典及關於道教者,亦有相當數量,更有四書五經與諸子百家珍本,曆史、地理、戲曲小說類之唐代俗文學、本草、星占、相法、占卜、算經、葬宅、判夢[風水詳夢]等,敦煌戶籍、地契等,差不多是涉及百科,其間更有偽經及俗間信仰之書等。二萬寫經之外,版本如《唐韻》、《金剛經》、《陀羅尼》之明記年代的唐代版刻本,發現頗多,若宋版之一切經,現世以為尊貴的珍寶,培氏在北京曾看見過,今幸得此唐板,至如歐陽詢、柳公權之唐拓珍品,更是驚異,不拘何種,均屬珍寶中之珍寶,實際從他的中國學問及所研究之資料上看來,都屬根本物品,因此不勝感激與感歎。

連日酷使眼球,夜來想早些休養,但一閉眼,就見經卷等在眼底來去,既無正確研究之餘暇,有時在所讀經卷中,覺有中國文法未純熟之生硬譯風,以此可以想象是新習漢文西域傳道僧所譯,培氏由此得知佛教之教理,是傳來西域而入中國,於純粹的印度風土,顯著加以西域分子,故有歪曲處,同時亦有修正進步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