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東山再起(2 / 3)

“我不放一槍就能到達巴黎。”這是拿破侖在接近普斯海岸時對部下所作的預言,可是聽起來似乎是癡夢,所有的人都是將信將疑。貝特朗和德魯奧建議倫上岸,但這是一個軍港,布防嚴密,拿破侖對能否成功登陸表示懷疑。周圍可作登陸點的最近海港是昂蒂布的卡雷港,離這兒隻有3英裏之遙。拿破侖派一名軍官帶一個排的士兵上岸誘降,結果全部被俘。拿破侖的舊臣馬賽納元帥正在馬塞擔任第八軍區的司令,相距約100英裏,但對拿破侖的出現他究竟會作何反應,誰也沒有把握。畢竟拿破侖和他過去並沒有十分親密的君臣關係。因此,拿破侖決定就從儒安灣上陸,取道格拉斯,穿越下阿爾卑斯地區,前往法國東南部的格勒諾布爾,那裏親波旁王朝的勢力要比南方薄弱。這是高明的一著。拿破侖在儒安港上岸,當地的海關官員脫帽向皇帝致敬,戛納和格拉斯也不戰而下,在戛納,拿破侖的十兵取到了軍火,在格拉斯,拿破侖下令印刷自己的告法國軍民的宣言。隨後拿破侖帶領800名衛兵馬不停蹄翻山越嶺向北進發,一路無事。3月7日,他們進抵馬爾尚將軍指揮的第七軍區駐地格勒諾布爾。馬爾尚聞訊後派出步兵第五團一個營前去阻止拿破侖,該團正是當年跟隨拿破侖轉戰意大利的部隊之一。當拿破侖的隊伍走進時,一名王黨軍官對士兵大聲喊道:“他來了,向他開槍!”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拿破侖卻翻身下馬,自信地迎著瞄準的槍口走上前去,他命令自己的衛兵把槍持在左手中,槍口朝下然後自己解開上衣,露出胸膛,朝對方高聲喊道:“第五團的弟兄們,你們不認識我了嗎?

這是你們的皇帝。你們開槍吧!”士兵們一看是他,立即放下武器,報之以熱烈的歡呼:“皇帝萬歲!”他們蜂擁而上,奔向拿破侖,把他緊緊包圍,親吻他的手,喜極而泣就這樣,局勢發生了戲劇性的轉折,拿破侖的進軍自此成了一次凱旋。所有在格勒諾布爾的軍隊都跑到拿破侖那裏去了。格勒諾布爾駐軍指揮官拉貝杜瓦耶L校也將要塞拱手交給拿破侖。在格勒諾布爾,拿破侖宣稱:他決定給予法國人民自由和和平,他以前愛好戰功,現在則將實行另一種政策;他要拯救農民擺脫波旁王朝恢複封建製度的威脅,保證農民的土地不被回國的貴族所侵占。他表示將重新審查自己所規定的國家體製,使帝國威為立憲君主國,並答應寬有所有站到他一邊的人。拿破侖在格勒諾布爾散發了很多命令和指示,現在他又覺得自己是法國真正的主宰了,他仍然堅信他不必費一槍一彈,這支軍隊將效忠於他拿破侖繼續向巴黎前進,他現在的隊伍已擴大到7000人,擁有30門火炮。所到之處,各地守軍紛紛丟棄波旁軍隊的製服,加人到他的隊伍中來。沿途還有大群農民跟在拿破侖和他的軍隊身後,陪伴他從一個村莊到下一個村莊。3月10日,拿破侖抵達裏昂,駐守此地的麥克唐納元帥和阿圖瓦伯爵早已聞風而逃,裏昂不戰而下,通往巴黎的道跑暢行無阻。在裏昂,拿破侖重複了他在格勒諾布爾說過的話,他要給法國帶來自由和和平。拿破侖正武恢複自己的統治,取消了波旁王朝製定的憲法,他並簽署一項法令,宣布解散貴族院和眾議院,廢除波旁王朝對司法機關人員的任命,代之以新的法官,他讓大多數地力長官留任,這些人原本就是他自己任命的。接著,拿破侖繼續向前推進,走上了通向巴黎的道路,他的隊伍現已增強到了1.5萬人。3月18日,拿破侖昔日的老部下、指揮貝桑鬆第六軍區的內伊元帥也在歐塞爾投人拿破侖的陣營。而就在一星期前,內伊還曾對法王路易十八信誓旦旦,聲稱要用“鐵籠子”把拿破侖帶回巴黎呈獻給他。由於部下拒絕聽命於他,大批部隊嘩變,投奔了拿破侖,內伊的決心動搖了。此時,拿破侖派人給他捎來一張紙條,上麵寫著:“我將像在莫斯科近郊之戰(指博羅季諾會戰)後的第二天那樣接見你。拿破侖”,感動之餘,內伊不再猶豫,決定重新聽從皇帝指揮,他對手下人喊道:“士兵們!波旁王朝的事業永遠失敗了。法國自己選揮的合法的朝代正升上皇位。以後應該由皇帝—我們的君主來統治這個美麗的國家。”他的聲音立即被“皇帝萬歲!內伊元帥萬歲!”的歡呼聲所淹沒。有個失望的保王黨軍官因此責備內伊,內伊回答說:“那麼照你說該怎麼辦呢?難道我能用自己的雙手製止大海的怒濤?”

內伊的叛變在巴黎引起一片混亂。“趕緊逃命吧!”一這就是王公貴族聞聽此消息後的第一反應拿破侖從厄爾巴島神奇地逃出,進而勢不可擋她講軍巴黎,使得王室及其擁護者從最初的不以為然立刻轉為完全泄氣和極度恐懼,而廣大市民、農民和士兵則歡欣鼓舞,準備迎接他們的英雄凱旋。3月20日傍晚,拿破侖在隨從人員和騎兵的前呼後擁之下進人巴黎,這一天恰好是他兒子羅馬王的生日。路易十八國王及其親信前一天晚上才從這裏倉皇離開,逃往比利時。在杜伊勒裏宮前,無數的巴黎市民等候著他,三色旗和帝國的金蜜蜂徽章隨著歡呼聲此起彼伏,拿破侖的走近使歡呼變得震耳欲聾,人群像瘋似的湧向皇帝,令他寸步難行拿破侖是被狂歡者們抬進杜伊勒裏宮的。在過去,哪怕他取得輝煌的勝利之時,巴黎人都沒有像1815年3月20日這天晚上這樣迎接過他。這是真正的偶像崇拜。

簡直令人難以置信,不費一槍一彈,在三個星期內,拿破侖就實現了他先前所作的預言,“帶著三色旗的雄鷹從一個鍾樓飛到另一個鍾樓,一直飛到巴黎聖母院的塔頂之上。”在這段時間裏,巴黎幾家報紙見風使舵,口氣的變換像隻變色龍,由此產生了不少滑稽可笑的報道。例如,有家報紙的第一個消息是:“科西嘉怪物在儒安港登陸。”第二個消息是:“吃人魔王向格拉斯前進。”第三個消息是:“篡位者進人格勒諾布爾。”第四個消息是:“波拿巴占領裏昂。”第五個消息是:“拿破侖接近楓丹白露。”第六個消息就變成了:“陛下將於今日抵達自己忠實的巴黎”所有這些文章都是兒天之內登在同一家報紙上,出自同一個編輯部之手。

積極備戰迎強敵

奪回政權之後,拿破侖立即抓緊一切時間致力於鞏固自己的帝位,恢複賴以安身立命的軍事力量,以對付接踵而來的敵對勢力。重回巴黎的當天,拿破侖便任命忠誠的達武元帥為陸軍大臣,他成立的內閣以國務大臣馬雷為首,高丹出任財政大臣,警務大臣由富歇擔任,德克雷將軍負責海軍。皇帝比誰都清楚地知道,和先前一樣,他的再度統治帶來的不是橄欖枝而是刀劍,被他的重新出現震驚了的歐洲,一定會竭盡全力來反對他重建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需要充裕的時間,但是拿破侖麵臨的局勢十分嚴峻,刻不容緩。波旁王朝複辟後統治了10個月,在此期間,由於經濟原因,軍隊被大幅度削減,大批軍官隻能拿一半薪水,成千上萬的軍士和士兵複員回鄉。路易十八為了籠絡人心,廢除廠大革命時代延續至今的征兵製,而出於同一考慮,拿破侖也不敢貿然恢複這一製度,這就使得盡早重建大軍的工作越發變得艱難。目前拿破侖惟一可行的方法是號召業已退伍的軍士、士兵以及被遣返的戰俘盡快地重回軍營,這些有戰鬥經驗的老兵是部隊中急需的骨十。同時拿破侖還需召集國民自衛軍,但這支部隊枝照憲法的規定隻能在國內履行保衛之責。但最令拿破侖感到頭疼的是他缺乏有能力的高級指揮官。昔日的老部下不少人己厭倦了戰爭,大部分元帥和將軍都已經向路易十八宣誓效忠,包括麥克唐納、烏迪諾和聖西爾在內,有9位元帥公然拒絕為他賣命。4月10日,拿破侖又下令將貝蒂埃、馬爾蒙、維克多、佩裏尼翁、奧熱羅和勒費弗爾6人從元帥名單上清除出去。不過,在馬賽擔任軍區司令的馬塞納元帥,時年57歲,己不適合服現役。所以剩下的高級軍官寥寥無幾,隻有蘇爾特、內伊、莫蒂埃、絮歇和布律納等幾位元帥可以擔當戰場指揮官之責在迎擊外來幹涉之前,拿破侖首先要平定國內的反對派,保王黨人在南方掀起了幾次叛亂,特別是在旺代地區,波旁勢力根深蒂固,直到6月底,2萬正規軍才將那些叛逆者最終鎮壓下去,但是這支軍隊已趕不上滑鐵盧戰役了。4月15日,拿破侖將一柄元帥權杖授予格魯希將軍。格魯希時年48歲,是一名優秀的騎兵將領。在1812年的俄國和1814年的法國各次戰役中表現卓越,由於成功地擊敗昂古萊姆公爵領導的叛軍而被晉封為元帥,成為拿破侖時代受封的最後一名帝國元帥。

在波旁王朝的短暫統治下,法國軍隊不僅人員僵乏,武器彈藥儲備已消耗殆盡,馬匹也嚴重不足。為此,拿破侖於3月23日下令立即生產15萬支1777年型步槍,要求圖爾和凡爾塞的兩家兵工廠在原有的產量基礎上再增加兩倍。他甚至授權立即向敵對國英國和瑞士購買20萬枝步槍。3月底,達武又受命將騎兵擴充至3.45萬人。到4月30日,拿破侖下令組建4個新軍團,即北方軍團、摩澤爾軍團、萊菌軍團和阿爾卑斯軍團,並另組建3支部隊防守侏拉、瓦爾和比利牛斯邊境。其中的北方軍團是主力部隊,由拿破侖親自指揮。此外,5月1日達武奉命在巴黎周圍修建一條要塞防禦帶,這是拿破侖在1814年戰爭中得出的經驗教訓,即務必關注首都的安全。看起來拿破侖的意圖似乎純粹是為了防禦,實際上拿破侖向來是以攻代守,他的戰略思想即為“進攻就是最好的防禦”。他計劃一旦準備就緒後就盡早發動攻勢,因為時不我待。到5月底,拿破侖建立起了一支擁有28.4萬人的正規部隊,另外還有預備部隊22.2萬人,隻是大多數士兵毫無作戰經驗,有經驗的軍官更是稀少。

正在維也納參加分贓會議的列強3月7日得知了拿破侖在法國登陸的消息。當天晚上,維也納的皇宮中正在舉行舞會。這是奧皇為招待歐洲各國的君主和代表而舉行的。當舞會正在歡樂的高潮中客人們突然看見弗蘭西斯皇帝周圍有些騷動,麵色蒼白、受驚過度的大臣們急急忙忙地從門外衝進來,人們還以為宮中失火。但轉瞬之間,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消息傳遍宮中各個大廳,與會者立即驚慌失措地停止了舞會。剛剛到來的信使帶來了消息說,拿破侖離開了厄爾巴島,己經在法國登陸,並且赤手空拳地直奔巴黎經曆了最初短暫的驚慌之後,各國政治家們立刻恢複常態,采取行動。為了領土問題吵鬧不休的8個大國馬上停止了狗咬狗的爭鬥,3月13日他們發表了一項聯合宣言,宣布拿破侖為他們共同的死敵,“世界和平的擾亂者”,因而不受法律保護。歐洲大多數國家的統治者都對拿破侖抱有恐懼和仇恨,他們拒絕與拿破侖談判、不敢接過他伸來的橄欖枝。去年簽署的肖蒙條約得到確認,第七次反法同盟於3月25日組成,兒乎所有的歐洲國家都先後參與其中,奧地利、英國、普獸士、俄國這四大強國同意各自出兵巧萬參戰,以徹底打數這個“篡位者”,拔掉這顆眼中釘。屢次擊敗法軍的英國名將阿瑟·韋爾斯利,現在已是威靈頓公爵,當時正作為英國代表出席維也納會議,4月4日,他從維也納趕往布獸塞爾,受命指揮英荷聯軍,這支聯軍所需的費用由英國支付。

那個在1814年背叛拿破侖的那不勒斯國王繆拉,本來已被維也納會議暫時默認其國王稱號,但此人得知拿破侖在法國登陸後,突然又想投靠皇帝,立刻起兵向奧地利人宣戰。但是繆拉的盲動根本幫不了拿破侖的忙,他很快便被打敗,被迫逃到了科西嘉島避難。

拿破侖估計奧地利和俄國的軍隊要到6月底才有可能渡過萊茵河,因此目前對巴黎構成直接威脅的是來自比利時西部的威靈頓部隊以及占領比利時東部的普獸士軍隊,後者由另一個對付法軍很有一套的名將布呂歇爾指揮,他在萊比錫戰役後被提升為普魯士元帥。這一次,拿破侖決心不再重蹈1814年的覆轍,被迫打一場他不擅長的防禦戰,而是要先發製人,以快製敵,先劉最近的兩個敵手—布呂歇爾和威靈頓,輪流實施打擊,在6月底以前必須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以便屆時騰出手來對付後麵的奧軍和俄軍。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容不得出一點差錯。

5月21日,拿破侖任命蘇爾特元帥為北方軍團的參謀長。這不是個正確的決定,盡管蘇爾特是一名頗有能力的指揮官,在過去的奧斯特裏茨會戰及其他重大戰役中做出過卓越的貢獻,但現在他已走下坡路,曾兩次慘敵於威靈頓手下,這樣一個敗軍之將又有何招數去對付這個難纏的敵人呢?況且蘇爾特連軍團參謀長都沒做過,他的能力與謹慎精細的貝蒂埃比起來和形見細,隻是後者現已叛離了昔日的主子。盡管繆拉重新對拿破侖表示忠誠,但是由子他先前的叛離,拿破侖拒絕再讓他擔任法軍騎兵指揮官,而是改用格魯希,這好像也不是個好的選擇,此人從前還沒有指揮過一個騎兵軍。看來拿破侖確實是軍中無大將了,但本來他可以任用達武或絮歇,可他卻命達武看守巴黎,讓絮歇指揮阿爾卑斯軍團,這似乎是有些大材小用拿破侖當而對的反法聯軍,出於給養上的考慮,散布在整個比利時境內。布呂歇爾的下萊茵軍團占據著比利時的東半部,以馬斯特裏赫特和亞深為基地。威靈頓的英荷聯軍以奧斯坦德為基地,駐紮在比利時的西平部從北到南經過布魯塞爾和沙勒羅瓦的一條分界線將兩支軍隊分開。

這給了拿破侖各個擊破的戰機,拿破侖的作戰方案可以有兩種選擇:其一是先直取布魯塞爾,打敗威靈頓的部隊,然後再回過頭來對付兵力更為分散的布呂歇爾軍隊。這樣他還可以把正處於威靈頓庇護之下躲在根特的路易十八及其黨羽一舉蕩平。但是如取這一行動方案就有可能將威靈頓驅往東北方向,使之同布呂歇爾會合,兩支軍隊合為一股則法軍就會在人數上處於明顯的劣勢。威靈頓估計拿破侖一旦行動可能會采用這一方案,故爾他將部隊集中於布魯塞爾西南地區,不過他和布呂歇爾都不相信拿破侖會采敗攻勢。其二是先擊敗布呂歇爾,再打垮威靈頓。拿破侖選擇了這一方案,他的如意算盤是於6月的第一周將他的北方軍團集中在比利時邊境,並擬於6月15日在沙勒羅瓦渡過桑布爾河,先在兩支聯軍之間打進一個楔子將它們分割開來,然後揮戈向右,粉碎布呂歇爾軍團,將其逐回萊茵河,次日再回師向左,摧毀威靈頓部隊,並占領布魯塞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