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滑鐵盧之戰與帝國的瓦解(1 / 3)

決戰序曲:各奔東西

在裏尼擊退普軍後,格魯希於當天夜裏派遣帕若爾的騎兵軍向東追擊退卻的敵軍6月17日淩晨帕若爾報告說,敵軍正向東麵的那慕爾全麵潰退,他已截住敵軍後衛,繳獲了8門大炮。其實,帕若爾弄錯了,落人他手裏的隻是一個炮兵連,他們是在尋找彈藥場時迷了路,結果被法軍捕獲。整支普魯士軍隊實際上正有秩序地向北麵的瓦弗爾退卻,以便和威靈頓的部隊保持接觸帕若爾的報告於卜午送到了拿破侖的手裏,當時他正在用早餐。這份報告更加堅定了拿破侖的看法:布呂歇爾的部隊正經過那嘉爾和列日向馬斯特裏赫特潰退,現在要對付的隻剩威靈頓的部隊了。上午9時,拿破侖視察了裏尼戰場,慰問繃紮所的傷員,檢閱了一些部隊。他接看命令格魯希率第三、第四兩軍和騎兵繼續向東前進,偵察和追擊那慕爾和列日方向的敵軍,並報告敵人的行蹤。基於錯誤的看法而作出的這一命令,是拿破侖在整個軍事生涯裏犯下的最大的災難性的戰略錯誤,他的過分自信導致了他的最終垮台。他還未確切辨明敵軍的撤退方向,就為單純的偵察敵情目的,派出了3.3萬人的大部隊和96門火炮,幾乎占他可動用的法軍兵力的三分之一。這類任務本來隻要派一個騎兵軍外加一個步兵師就可以完成了。隨後拿破侖動身前往內伊處,準備攻擊威靈頓,從此他再也沒有見過格魯希拿破侖本來命令他的左翼兵力打致威靈頓,但內伊在17日整個上午無所事事,直到下午2點拿破侖抵達四臂村附近時,內伊的部隊還停在南邊的宿營地。過了好一陣子,內伊和戴爾隆才姍姍來到。內伊辯解說他未能攻下四臂村,是“因為威靈頓全軍占領了該地”。事實上,威靈頓獲悉布呂歇爾在裏尼受挫之後,已預見到拿破侖會全力進攻他,故於17日上午將他的步兵撤退到滑鐵盧以南2英裏處的聖讓山,這是他預先選好的防禦陣地,四臂村現在隻有6個騎兵旅組成的後衛部隊據守,每個騎兵旅配備有一個皇家騎炮兵連。威靈頓並告知布呂歇爾派未的一名聯絡官,假如布呂歇爾能用一個軍來支援他,他就準備在聖讓山與拿破侖一戰。此時內伊的部隊卻還坐著準備吃他們的午餐。

拿破侖得知這一消息,眼看到手的獵物從指縫中溜走,不禁大發雷霆。他對戴爾隆說道:“法國已經要垮了!上前去,我親愛的將軍!請你自己跑在騎兵的前麵,對英軍後衛給予猛烈的打擊!”他並決定親自出馬進行追擊,於是率領米爾豪德的2個騎兵師直奔四臂村。英軍稍作抵抗便退往滑鐵盧,法軍對英軍後衛緊追不舍,趕了6英裏多路,直至最後撞到滑鐵盧的英軍炮口上才停了下來。由於突如其來的一場大雷暴雨,地麵頓成一片澤國,碎不及防的法軍被澆得猶如落湯雞,而且連吃的東西也沒有,隻好在道路兩旁露宿,庸碌無為的參謀長蘇爾特也沒有就部隊宿營問題作出仟何安排。

6月18日午夜2點,一名軍官攜帶格魯希的一份報告來到拿破侖的大本營。格魯希在17日經過整整一天的偵察於當晚10點發出的這份報告並不十分清晰明了,但它還是指出一部分普魯士軍隊正向滑鐵盧以東的瓦弗爾退卻,可能會同威靈頓的部隊會合。這名傳令軍官請求拿破侖立即給於答複,以便他把新的指示盡快帶回去,但是拿破侖一直毫無動靜。直到8個小時以後,亦即上午10時,蘇爾特才奉命給格魯希下達了一份指爾:“英軍已經在滑鐵盧占頓了陣地,此時陛下正在攻擊他們。陛下希望你向瓦弗爾進發,以便與我們接近,隨時與我們的行動保持接觸,經常與我們聯絡,並逐退你麵前以及在瓦弗爾的普魯士軍隊。你必須以最快的速度趕到那裏。”

但是這份指示並未要求格魯希提供任何增援。拿破侖相信普軍正在潰退之中,因此格魯希的任務隻是趕到瓦費爾,插到滑鐵盧和普軍之間,割斷布呂歇爾同威靈頓的聯係。威靈頓也在這時候收到了布呂歇爾的答複,普魯士元帥說在6月18日拂曉時分,比洛軍就會趕來援助他,其後是皮爾希軍,其他兩軍在準備就緒之後,也會隨之而來。這個好消息令威靈頓大喜過望,他立即決定接受法軍的挑戰,耐心等候普軍的到這在格魯希方麵,他從騎兵那裏獲得了普軍正向瓦弗爾行軍的消息後,卻不準備從側麵追擊敵軍,而是決定跟著敵人的後衛走。更為糟糕的是他的動作太遲緩,本該在8日拂曉就應開始行動,他卻在土午八九點鍾時候才動身。慢吞吞地走了兩個時辰後,在10時他又停下來給皇帝寫信說準備將其兵力集中在瓦弗爾,以便夾在布呂歇爾與威靈頓之間。報告發出之後,他又坐下來吃早餐。到了上午I1時30分左右,他正和軍長熱拉爾在一座花園裏散步之時,突然聽到遠處從聖讓山方向傳來了炮聲。熱拉爾立即提議:“我想我們應該向那個方向前進。”可是被格魯希拒絕,他認為這隻不過是法軍在追擊英軍的後衛而已。雙方意見不合,於是發生了激烈的爭執,最後熱拉爾提出讓他的軍單獨前去,但格魯希仍不答應,說他應該服從皇帝的命令,也就是說要盯住普軍。他難道就一點也不懂得“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嗎?

此時普魯士軍隊的情形又是如何呢?比洛的軍隊已經啟程,半小時後皮爾希和齊騰的兩個軍也相繼動身,提勒曼軍則仍留在瓦弗爾監視格獸希。所以在上午11時30分滑鐵盧之戰打響時,普軍尚有四分之三的兵力在瓦弗爾附近。假如格魯希肯聽從熱拉爾的建議,立即向西進發的話,由十他和普軍的行程相差無幾,那麼即使道路條件再惡劣,他也可以追上前去進行救援,可是他卻繼續向瓦弗爾前進。如果他能夠認清形勢,即便在抵達瓦弗爾之際,隻要他用騎兵監視提勒曼,而將他的兩個步兵軍調去截擊普軍增提部隊,這樣他還可以阻擋住齊騰和皮爾希的兩個軍,隻有先期出發的比洛軍除外。可是格魯希什麼也沒有做,他死板固執的個性加上低能愚蠢的指揮,斷送了法軍的前程。

第一幕:拿破侖的攻擊

6月18日拂曉時分,拿破侖偕同蘇爾特外出視察戰場,他指示法軍各部應在威靈頓的陣地前集結,與之相距約1400碼,這在英軍炮火可以輕易打到的射程之內。他並下令部隊上午9點吃過早飯後完成進攻準備。

用意雖好,但法軍各部早已無米下鍋了,因為運輸隊還遠遠地落在後麵呢。由於許多部隊尚未展開,加上雨後的地而泥濘不堪,火炮無法及時進人陣地,法軍進攻時間被迫推遲。

上午8時,雨過天晴,拿破侖與其參謀人員共進餐。他的情緒頗為樂觀,特別使他高興的是他終於可以迫使威靈頓交戰了,這個人是拿破侖最想擊敗的對手拿破侖對身邊的隨從宣稱:“我們獲勝的機會至少是百分之九於,而失敗的可能性不到百分之十。”拿破侖從未與威靈頓正麵交鋒過,而蘇爾特、雷耶以及戴爾隆都曾在西班牙同威靈頓交過手,或多或少地吃過他的苦頭,所以他們並不像他們的皇帝那麼樂觀。蘇爾特對格魯希不是很放心。他建議至少應該將他的部隊收回一部分。拿破侖的兄弟熱羅姆也告訴他英普兩軍可能會合的情報,可是拿破侖一概置之不理,他太自以為是了,什麼都無法改變他頭腦中業已形成的固定觀念、他始終認為經過裏尼一戰,普軍已遭重創,根本不會再有幹預的能力;至於威靈頓的雜牌部隊嘛,他隻要一拳即可擊碎。

在滑鐵盧戰場拿破侖投入了7.2萬人,並有270門火炮的火力支援,威靈頓擁有6.8萬人和154門火炮,相比之下法軍在炮兵方麵占有明顯優勢。但是法軍所要攻擊的是威靈頓預先布設好的堅固陣地,還有聖讓山作為掩護。威靈頓一直擔心拿破侖可能會迂回他的右翼,切斷其退往比利時海港城市奧斯坦德的交通線,為了保險起見,威靈頓特地派了一支1.7萬人的部隊擁守滑鐵盧以西8英裏處的一個預備陣地,並配有20月火炮拿破侖是最精通迂回包抄戰術的行家裏手,威靈頓采取如此應對措施,當然有他的道理,但是如此一來滑鐵盧主陣地兵力就被削弱了。就在前一天,威靈頓還曾經要求布呂歇爾給他提供支援,而他自己現在卻將一支強大的支隊放在一邊不用,這似乎有些矛盾。如果他將這支部隊留在身邊伺機而動,或許效果會更好些。這時候拿破侖要是有格魯希的3.3萬人以及96門火炮,將其部署在左翼,而不是閑置在右邊,那麼滑鐵盧大戰的最終結果也許就完全是另外一個樣子了或許是下意識的作用,為了探察東麵的敵情,他派了一支輕騎兵團在弗裏歇蒙駐守,並X巡邏隊四處搜索,以便同格魯希取得聯係。等到法軍各部均已進人戰鬥位置,拿破侖開始檢閱他的部隊,所到之處都是“皇帝萬歲”的熱烈歡呼。上午11時,拿破侖向各軍司令發布了最後的作戰命令:

一俊全軍下午1時左右按戰鬥序列部署就緒,支帝即令內伊元帥發動攻擊,奪取交叉路口的聖山的村壓。為支援這一行動,第二和第六軍的磅重炮連應與第一軍的12磅重炮連集中使用。上述24門火炮向據守聖讓山的敵軍開火。戴爾隆爵應率領其左翼率先進攻,必要時,由第一軍其各師予以支援。

第二軍應與戴爾隆伯爵並進。第一軍的工兵連隊應準備立即在聖讓山上設防。

拿破侖的這項計劃並沒有多少新意,幾乎是中世紀僵化刻板戰術的翻版。和裏尼之戰目的一樣,他企圖以密集方陣突破敵軍的中央防線,如果以此對付散漫的馬木留克人,或許還能奏效,但用來對付有著堅固陣地且得到強有力炮兵支援的步兵,那就注定要失效了。拿破侖一向自負,輕視英軍官兵,他以為隻要動用他所寵愛的12磅炮先進行火力準備,隨後法軍以楔形縱隊沿著滑鐵盧—布魯塞爾公路疾進,即可一舉打垮威靈頓的軍隊。真是那樣的話,拿破侖也就可以在近衛軍的簇擁之下,大搖大擺地前進12英裏,輕鬆拿下布魯塞爾。

他的老近衛軍士兵背包裏早已裝好了屆時閱兵式穿的禮服。

與拿破侖的如意算盤相反,威靈頓的防禦陣地是經過精心選擇的,它沿著聖讓山以南一條低緩的山嶺延伸,長約4000碼,沙勒羅瓦經滑鐵盧至布魯塞爾的公路從其中部穿過。在陣地的右前方600碼處,有一座烏古蒙農莊和別墅,四周為一個長方形的果園和灌木林圍牆所環繞。距陣地中央正前方300碼是拉海聖莊園。這些建築物都在威靈頓軍隊的控製之下,作為前哨陣地。

威靈頓的軍隊是由幾個國家的部隊拚湊起來的,這支多國部隊與英軍混合配備於前線備處。關係重大的右翼陣地,即烏古蒙農莊的北麵,交由庫克將軍的第一師守備,其兵力由英國近衛軍4個步兵營構威。各騎兵旅作為中央預備隊,部署在前線與聖讓山之間。另有2個英軍騎兵旅構威左翼防線的頂端,那裏的地勢比較平坦。24個騎炮兵連和大多數的野戰炮兵連占領了公路以西山頂一線的陣地,從那裏可以居高臨下俯射前麵的斜坡。聯軍炮兵根據威靈頓的指示,置法軍炮兵於不顧,而集中炮火對法軍步兵和騎兵實施近距高射擊,拿破侖將部隊展開在本方占領的一座山嶺前,麵對著威靈頓軍隊的陣地,威爾隆的第一軍從公路向東延伸約2000碼,公路西側雷耶的第二軍也占領了一個類似的正麵,其左翼正好在烏古蒙農莊以南。米豪德的第四騎兵軍在戴爾隆軍之後,克勒曼的第三騎兵軍則奉命支援雷耶軍。洛鮑的第六軍、2個騎兵師以及近衛軍擔任中央預備隊。法軍36個炮兵連的大部分部署在山頂—線,拿破侖的3個12磅炮連在威力和射程上都超過了威靈頓的9磅炮和6磅炮上午11時30分,舉世聞名的滑鐵盧決戰拉開。嚨幕。法軍炮兵用80門大炮而不是原討劃的24門12磅炮進行炮火準備,但是其威力並不像拿破侖期望的那樣令敵人膽寒。由於法軍的大炮多是加農炮,而不是榴彈炮,故西威靈頓按他的老辦法,讓步兵甸甸躲藏在山後一側,結果法軍的炮彈大都打進了前坡受到雨水侵漬的泥土裏,沒有給英軍造成什麼傷害,要是落在堅硬的地表上,這些跳彈肯定會導致人員的大量殺傷拿破侖在距前線1400碼遠的一個農莊觀察戰場動向,但是他卻將整個進攻的指揮權交給了內伊,這真是又一個致命的錯誤。內伊作戰英勇,這點毋庸置疑,但他並不是一個高明的戰術家,曾經屢次在戰場上出錯,給耶拿、包岑等會戰造成不良後果。這次不知為何,拿破侖不親自指揮作戰。在瓦格拉姆戰役中,拿破侖曾親自控製比滑鐵盧大五倍的戰場,掌握調度數量上兩倍於現在的部隊和大炮。看起來,拿破侖確實是在走向衰退。內伊英勇但卻盲日地率領法軍向敵軍陣地發起衝擊,等到法軍的步兵縱隊快要接近山頂時,躲避在山後的英軍士兵立刻上前,不等法軍展開,就向其頭上發射一陣猛烈的排槍。迎著槍林彈雨進攻英軍步兵方陣的法軍騎兵,也是損失慘重,惟有後撤。早在5年前在西班牙與威靈頓交戰之時,內伊就有,次類似的經曆,但那一次是聽命於馬塞納,而這一次則是拿破侖下令進行正而攻擊的,結果卻是一樣,均以慘數告終。

拿破侖還有一個不智之舉。就是讓他的幼弟熱羅姆指揮雷耶的第六師。熱羅姆時年30歲,他曾當過海軍軍官,破封為威斯特法利亞國王,並在遠征俄國之戰中指揮過軍團,但都一事無成。他率領的師構成雷耶軍的左翼,在法軍炮擊的間時對烏古蒙農莊的敵軍前哨陣地發動攻擊,並且還得到雷耶的援助,好幾個旅被投入奪取農莊的戰鬥,損失巨大,卻始終未能攻克。這原本是拿破侖的一次佯攻,目的是為了吸引威靈頓的注意力,使他動用中央陣地的兵力來加強其右翼,結果與拿破侖的意圖完全相反,不但沒有吸引來英軍,反西毫無必要地把法軍給牽製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