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幹部應該善於利用權力。適時、恰當地運用掌握的藝術,對開展自己的工作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推動作用。如果不能有效掌握權力,你與一般的員工將沒什麼區別。
領導幹部還要正確看待權力。權,能使人擁有許多,又可讓人失去一切,關鍵看你怎樣把握這公允的砝碼。
正確看待自己的權力
領導幹部負有某種責任,為了責任,他被賦予一種強製別人的力量。這個力量就是權力。
領導幹部要正確看待權力。權,能使人擁有許多,又可讓人失去一切,關鍵看你怎樣把握這公允的砝碼。人的境界不同,對待權力的態度也不同。有的人擁有權力時,總有“如履薄冰”之感,他們不是把權力看成謀私的工具,而是慎對權力,把它作為為人民服務的一種媒介。如果在擁有權力時迎合貪欲,此時權力就會異化和失控,成為“雙刃劍”砍到自己。
在一些幹部的眼中,官、權、錢是“三點一線”的邏輯關係:當官才能有權,有權才能撈錢,有錢才能買官。其中,權處於核心地位,是“增值”的基礎,是滾大雪球的“原點”。為了由小權變大權,由虛權變實權,嗜權者無所不用其極--賄賂領導,花錢買官;拉票賄選,搞非組織活動;弄虛作假,騙取官位,甚至升遷心切,害命謀官。
因此每個領導必須懂得,“權”隻是為人民服務的工具,權力更是一種責任、一種奉獻。有權,就要為大家掌好用好。
權力是必要的,但不是萬能的,權力需要施行,但不能濫用。領導者要自立,要建立起來自己的人格權威,而不是依靠權力來刻意拉大與工作人員距離的那種權力權威。
聰明的領導者應在務實的工作中,通過一點一滴,通過自己能力的施展,通過自己良好的品德風範,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威信,樹立起形象,展示其魅力。有了威信,大家才能信服你,你的計劃才能得到迅速的實施,這時,你就具備了無形的感召力,你所作出的決定,才會得到大家一致的擁護,大家才會齊心協力按你的決定去做。你的決定所取得的良好效果,會得到大家一致稱讚,你的威信同時也得到進一步增強。
現實生活中,有些領導仰仗權力仗勢欺人,這總讓人深惡痛絕。不講方式地隨意使用權力,隻會使領導者失去威信,公信力下降,而學會巧妙地使用權力,建立起領導威信,才會使工作做得圓滿而成功。
為了防止領導幹部權力觀錯位,按照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我們應該從如下幾個環節狠下工夫:
一是擴大黨內民主,防止個人淩駕於組織之上。要嚴防“第一把手絕對真理,第二把手相對真理,第三把手服從真理,其他把手沒有真理”的現象發生。
二是警惕“政績饑渴症”。不能違反科學發展的原則濫用權力,搞不切實際的形象工程,不顧大局的地方主義,不遵循自然規律的破壞環境等等。
三是依法執法,防止權力尋租。市場經濟是法製經濟,絕不是收費經濟、罰款經濟。要堅決防止“公共權力部門化,部門權力利益化,獲利途徑審批化,所得利益個人化”。
四是加強督查,從嚴治官。要注意“純潔社交圈,淨化生活圈,規矩工作圈,管住活動圈”。
四個方麵加強督促檢查,從源頭上,從“小節”中防止權力異化。作為領導,假如太仰仗權力,不管什麼事都采取強硬手段來壓製下屬,口口聲聲說“我說這麼做就這麼做”,不厭其煩地一再向人們顯示自己的權力,則不能使下屬信服。我們應該認清的是,指責應該根據事實,就事論事,要具備充分的指責理由。而不應因為被賦予了權力,賦予了使人服從的權勢而濫用指責。本來身為下屬的人,就算不受強製,也會有服從的心理,如果領導者用一種以上壓下的態度對待下屬,即使性格溫順的人也會引起反感。所以領導者不能借助權力壓人,靠本身的威信使人服從才是正確的辦法。
可以打一個形象的比喻:一個人靠在樹幹上方不至於倒下時,如果還想去攻擊別人,隻會使自己應聲倒下。這棵樹幹就是權力,領導者要自立,要以自己一貫的言行讓下屬信服,不能總想著權力、權勢。否則,一旦失去權力,就會遭到眾人的鄙視。
要珍惜手中的權力
不是每個人都有獲得權力的機會,不是每一個人都能享受擁有權力的感覺,也不是每一個有權力的人都能夠珍惜所擁有的權力。珍惜權力就是謹慎地運用自己的權力,不要把權力視做兒戲。
有這樣一個故事:獅子愛上了農夫的女兒,請求農夫將女兒嫁給它。農夫既不忍心把女兒許配給猛獸,又不敢拒絕,就想出了一個方法。當獅子來催促的時候,農夫對它說:“我很願意將女兒嫁給你,但她很怕你的尖牙利爪,如果你剪掉它們,我女兒立刻與你結婚。”獅子立刻答應了,回去剪掉了它的尖牙和利爪。可是如此一來,農夫就不怕獅子了,當獅子再來的時候,農夫就用木棒把它趕走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輕易放棄已有的力量是一種不智之舉。
珍惜手中的權力就必須保留自己必要的權力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