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會用權,懂放權,收發自如有尺度(2)(1 / 3)

事後,太祖派人責備李漢超說:“你馬上把人家的女兒送回去,把借人家的錢還給人家,以後不許再這樣辦了。你要想娶妾,也要找一個人家願意的,怎麼能強搶人家女兒呢?至於費用,不夠可以跟我要,怎麼能向老百姓強借呢?難道這是為官的道理嗎?”聽了太祖的一番話,李漢超感動得痛哭流涕,立即送還了搶來的小妾,把錢還給了百姓,並且表示今後一定要誓死效忠太祖。

宋太祖對李漢超搶妾要錢的問題處理是很高明的。他知道李漢超本質上是好的,又是一員不可多得的大將,因此就當著老百姓的麵為他開脫,在背後對他教育。他這樣處理,既沒有因此損失這員大將,同時又教育了李漢超本人。這就是一種高明的馭人之術,同時也是另一種批評下屬的方法,即當麵開脫,背後教育。

世界上沒有不犯錯誤的人。一個人由於受思想、閱曆、學識、經驗等主客觀條件的局限,難免犯錯誤。領導對待犯錯誤的員工或者人才,要有一個寬容的態度,允許人家犯錯誤,允許人家改正錯誤,而且要真誠地幫助其尋找犯錯誤的根源,幫助其改正錯誤,不能因為一點錯誤就把人家一棍子打死。當然,批評也是必要的,但是要講究方法。對好麵子的優秀人才應當麵為其開脫,維護其形象和臉麵,在背後再對其批評教育,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作為領導者,隻有在必要時方可采取痛斥下屬的手段。值得注意的是,善於馭人的領導,往往在痛斥下屬之後,不忘立即說上一句安慰或鼓勵的話語。因為任何人在遭到領導的斥責後,都會垂頭喪氣,信心喪失殆盡,心中難免會想:“我在這家單位算是幹到頭了,以後恐怕難有升遷的機會了。”如此,所造成的後果必然是屬下的自暴自棄。此時,領導者若能“打一巴掌”後“揉三揉”,適時地說一兩句鼓勵的話,情形就會大不相同。下屬可能會想:領導是不是因為“愛之深”,才“責之切”的?這樣一想,他或許會更加努力。

聰明的領導者,在下屬犯錯誤時仍能照舊信任他。隻要領導真心實意地幫助下屬改正錯誤,便能獲得下屬的信任。

朋友之間相處,講究“患難朋友才是真朋友”;領導與下屬相處,要在對方處於逆境時以真誠善待對方。下屬犯錯誤,要批評,但同時也要給予他理解和支持,尤其是下屬身處逆境時更應如此。領導可與下屬一起研究導致失誤的原因,而後以真誠的態度,而不是以命令的口吻提出建議,並表明你相信他一定會取得進步。

有時,領導還要給自己攬一份責任,與下屬共擔,減少他的壓力,贏得他的信任。這樣“打一巴掌揉三揉”,下屬便會感到熨帖得多。

用好賞罰這兩手

“有賞有罰”、“賞罰嚴明”不僅能調動下屬的積極性、提高下屬的工作效率,還能樹威信、凝聚人心。

領導者為了保護團隊的整體利益,或是為了能順利完成目標任務,就會製定相關的賞罰製度。做得好的,就滿足他們經濟上、物質上或精神上的更多需求,這就是“賞”;做得差的,就會讓他們在經濟上、物質上或者精神受到一定的損失,這就是“罰”。這一賞一罰,正是領導者一個有效的管理手段。

戰國初年衛國人吳起,不僅是一個軍事家,還是一個政治家、思想家。在先秦兵家中,他最為鮮明地提出了軍隊“以治為勝”的思想,並對如何達到“治”提出了詳盡的看法。在他的著作《治兵》裏麵,有一段他與武侯的對話:

“武侯問曰:‘兵以何為勝?’起對曰:‘以治為勝。’又問曰:‘不在眾寡?’對曰:‘若法令不明,賞罰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進,雖有百萬,何益於用?”吳起認為,治軍的“有賞有罰”且“賞罰嚴明”,比擁有百萬雄兵更為重要。沒有賞罰的軍隊,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根本沒有戰鬥力。

善用“賞”、“罰”是古今中外將帥治軍帶兵一個必不可少的管理手段。“善治軍者,賞罰有信。賞不避小,罰不避大”。在中國軍事史上,宋代的嶽家軍、明代的戚家軍都是由於賞罰嚴明,才使得部隊不畏強敵、勇敢善戰的。

春秋時期,齊國連吃敗仗,齊景公很著急,令田穰苴為將軍,領兵開赴前線抗擊敵軍。因為田穰苴隻是一名“下級官”,齊景公擔心將士不聽他的,就派寵臣莊賈作為監軍,以助士氣。田穰苴與莊賈約定好次日中午在軍門外會合出發。第二天,田穰苴很早就帶領部隊來到軍門外,列好隊伍,等候莊賈。快到中午了,莊賈才大搖大擺地到來。田穰苴很生氣地問:“莊大人為什麼這麼晚才來?”莊賈因受景公寵愛,一向狂妄驕橫,哪裏把小小的田穰苴放在眼裏,就傲慢地說:“親朋為我餞行,多飲了幾杯而已。”田穰苴說:“眼下敵軍入侵,大王寢不安席,食不甘味,士卒戰死在邊境,百姓的性命難保,你卻為酒宴而違犯軍法……”莊賈毫不在乎地說:“你不要太神氣,才當了幾天將軍就教訓起我來了。”田穰苴毫不示弱,厲聲吼道:“違犯軍法該當何罪?當斬!”說完就將莊賈的腦袋砍了下來。田穰苴的舉動,威震三軍,將士們至此俯首帖耳地聽從他的指揮。幾個月後,田穰苴率部擊退了敵人,凱旋時齊景公親自迎接,還提升他為大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