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會用權,懂放權,收發自如有尺度(5)(1 / 2)

能隨時回答領導提問的人。當領導問及工作的方式、進展狀況、今後的預測或有關的數字,他必須當場回答。好多員工被問到這些問題時,還得向別人探問才能回答,這樣的員工不但無法管理其該管理的範圍,也很難有效地開展工作,難以成為領導的有力助手。員工必須隨時掌握職責範圍內的全盤工作,在領導提到有關問題時,都能立刻回答。

向領導提出問題的人。領導由於事務繁忙,所以平時很難直接掌握各種細節問題。能夠確實掌握細節的人,一般非基層莫屬。因此,員工必須向領導提出所轄部門目前的問題,同時一並提出對策,供領導參考。

知道自己權限的人。員工必須認清哪些事在自己的權限之內,哪些事自己無權決定。絕不能混淆職責界限。一旦發生問題,而且又是自己權限之外的事,絕不能拖拖拉拉,應該立刻向領導請示。假如超越頂頭上司與上級領導交涉、協調,那就等於把上司架空,破壞了命令係統,也應該列為禁忌。協調的時候,原則上也要先跟頂頭上司打個招呼,獲其認可。

向領導報告自己解決問題的人。員工自己處理好的問題如果不向領導報告,往往使領導不了解實情,導致作出錯誤的判斷。當然有些事情無須一一向領導報告。但是原則上可稱為“問題”、“事件”的事情,要及時向領導提出報告。報告的詳盡程度以及報告時機要因其重要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區別。重要的事,必須即刻提出報告,而對於次要的或屬日常性事務,則可以在一天的工作告終之時,提出扼要的報告。

勇於承擔責任的人。有些員工在自己的工作範圍內發生錯失或延誤的時候,總是舉出許多的理由,不敢承擔責任。這種將責任推卸得一幹二淨的人,實在不能信任。

給領導提供重要信息的人。給領導提供重要信息,可以讓領導作出正確的判斷。尤其是影響到其他部門或是必須由領導作出某種決定的事。

不是事事都向領導報告的人。看見同事稍有錯失或者在旁人看來屬於極瑣碎的事,也都一一搬到領導麵前去請示,這樣的下屬令人不禁要問:他是幹什麼的。

警惕和防止“反授權”

在授權過程中,領導者應該注意防止“反授權”。所謂“反授權”,是指下屬把本屬於他的責任和權力又上推給了領導,即把他職權範圍內的工作問題、矛盾“交還”給領導者,“授權”領導者為他工作。這樣,就使理應授權的領導者反被下屬牽著鼻子走,讓領導者處理一些本應由下屬處理的問題,使領導者在某種程度上“淪落”為下屬的下屬。

對此,如果不提高警惕,不僅使領導工作被動,忙於應付下屬請示、彙報,而且還會養成下屬的依賴心理,從而使上下級都可能失職。

這種“反授權”現象的出現,無非有兩大原因:一是領導者方麵的原因;二是下屬方麵的原因。

來自領導者方麵的原因主要有:

領導不善於授權,缺乏授權的經驗和氣度,毫無“宰相肚裏能撐船”的風範。

思想認識跟不上形勢,寧肯自己多幹也不願意授權給下屬;對下屬不夠信任,非得親自動手心裏才踏實;擔心大權旁落,自己被“架空”。

少數領導官僚主義嚴重,喜歡攬權,搞個人主義,使得下屬無相應的決策權,因而不得不事事向領導請示彙報。

對“反授權”來者不拒。權力授出後還事必躬親,大事小事都要過問。一些怕擔風險、能力平庸的下屬,特別是一些善於投機、溜須拍馬者,喜歡事無巨細都向領導請示、彙報,以顯示對領導的尊重。

來自下屬方麵的原因主要有:

某些下屬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缺乏應有的自信心和必要的工作能力。

想素質差,隻求謀官,不想幹事;隻想討好領導,不願自冒風險;害怕承擔風險,喜歡矛盾上交;認為搞不好責任也在上麵,自己可以當“太平官”。

這裏有一個防止“反授權”的例子。美國山達鐵路公司年輕的技術室主任斯特萊,雖然自己努力工作,但不知怎樣去支配別人工作。一次,他被指派主持設計某項建築工程。他率領三個下屬,到一低窪地方測量水的深淺,以便知道通過多深的水,才可以建築堅固的石基。

當時,斯特萊才20歲出頭,資曆尚淺,雖已有好幾年時間為各鐵路測量隊或工程隊服務的經驗,但獨當一麵指揮別人工作,尚屬第一次。

他極想為三個下屬做出表率,以增進工作效率,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工作,所以開始的三天,他埋頭工作並以為別人一定會學他的樣子,大家共同努力。誰知,這三個下屬非常世故,狡猾成性。他們見年輕的領導這麼努力,以為他少不更事,便假意恭順,奉承斯特菜的工作做得好,而自己卻袖乎旁觀,幾乎什麼事也不幹。結果,工作進展得很不順利,難以達到斯特萊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