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新時代的序幕——民國藝術
一、民國藝術的社會文化背景
辛亥革命的成功,是中國曆史上一件極大的事情。從此推翻了帝製。自秦始皇創立中央集權的封建大帝國至此,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2000多年間,這種封建文化體製既發揮過巨大的作用,也給中國老百姓帶來巨大災難。因為曆史總在進步。曆史的進步,使得原本合理的體製變成不合理的體製,使原本先進的體製轉化為落後的體製。自宋以降,中國社會已出現資本主義現象,史稱萌芽狀態。然而,中國封建王朝,勢力之大,性質之頑固,改變之困難,都是世所罕見的。中國不是西方,中國有自己的獨特曆史發展方式。而且在封建文明這個階段,中國顯然比西方來得更強盛、更偉大、更有創造力。西方的封建文明,被稱為馬鈴薯式的經濟形態,它是分散、封閉的,而且是脆弱的。這種分散、封閉與脆弱給西方資本主義的興起提供了曆史性方便。中國封建文明的特色在於,它既有馬鈴薯經濟的一麵,又有高度集權的一麵。中國封建時代,不僅追求統一,而且追求一統。先有察舉製,後有科舉製。察舉製為貴族知識分子提供了參政的機會,科舉製為庶民知識分子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中國不是宗教國家,但正因為中國封建文明的世俗性質,才更強化了皇權,皇權加上儒學的倫理綱常,恰恰適應了中國大陸式農業自然經濟的各種需要。中國是世俗社會,因此最為重視家庭,且家庭組織與國家組織呈同構狀態。家庭即是小王朝,王朝即是大家庭。三綱五常,上尊下卑,如此等等,使中國的封建文明的改變成為極為艱難的曆史過程。而辛亥革命終於終止了帝製,創立了共和,這在中國曆史上實乃一件開天辟地的大事件。
然而,任重而道遠。辛亥革命剛剛勝利,勝利成果便被袁世凱竊取。靠袁世凱這樣的人搞共和製,可謂黑色幽默。袁世凱滿腹心事,全在複辟,而革命的成果,幾被扼殺殆盡。然而,曆史豈能倒轉,於是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建立軍校,組織軍隊,在他臨終的時候,還留下遺言: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
民國時代,正是一個社會矛盾錯綜複雜,政治鬥爭日趨激烈的曆史時期。政治鬥爭的最激烈形態,乃是戰爭,而連續不斷的戰爭也構成了民國時代的社會特色。軍閥與軍閥之間也戰,軍閥與民國政府之間也戰,共產黨人締造了紅軍,紅軍與國民黨軍隊之間還要戰。國內之戰未止,日本人又公然侵占東北,侵略全中國,於是中國人與日本侵略軍更要決一死戰。此時的中國,已進入世界政治矛盾的旋渦之中。中國的戰爭,在一定意義上就是世界戰爭的一部分。中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出力無多。中國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不但犧牲巨大,而且貢獻也大。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首次取得的反侵略戰爭的完全勝利。而解放戰爭的勝利,誕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從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數十年鬥爭,數十年犧牲,數十年摸索,數十年奮鬥,凡此種種,莫不對民國時代的文學藝術產生巨大的影響。
在經濟方麵,中國早已落後,這種落後,至少自16世紀開始已呈現加速狀態。中國改變落後的社會狀態,對內需要革命,對外需要開放。既要革除國內不利於經濟進步的舊體製,又要引進西方的新的科學技術,新的生存方式和新的文化理念。然而,談何容易。完成中國內部的革命依然是相當艱巨的任務,而一些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態度又使這種任務的完成變得異常複雜。中國人需要西方的技術,但英國卻執意向中國輸出鴉片;中國需要西方的經濟幫助,而西方人想的隻是在中國多撈取實惠,多擴大實力。於是中國在經濟變革與抗拒西方霸權方麵,始終處在複雜的態勢之下。民國經濟、科學與技術,就是在這樣的態勢下,在無數有良心的中國人的共同努力下,委曲求全,東偏西側,千方百計,以圖發展。
然而,這畢竟是一個充滿變革的時代,而這曆史性大變革,在文化領域,尤有突出的表現。其最鮮明的標誌和最突出的成果,乃是以“五四運動”為標誌的新文化運動。
新文化運動的矛頭直指舊的封建文化,它最響亮的口號乃是“德”、“賽”二先生。反帝反封建是新文化運動的主題,科學與民主則是新文化運動的必然追求。“打倒孔家店”,“批判孔老二”,這樣的口號,雖然在今天看來,有些稚嫩與魯莽,然而,曆史的革命化運動,哪能文質彬彬,如賞花觀魚一般。新文化運動是自秦漢以來,中國人發出的最強烈的曆史呼聲。新文化運動,不但造就了新的政黨,而且造就了一大批新人,甚至可以說,造就了一個全新的時代。新文化運動創造出一大批新的文化成果,尤其是文學成果,白話文從此真正登上曆史舞台,新文學業已開始了自己的輝煌曆程。新詩的藝術成就雖然尚不能與傳統詩歌相提並論,但它成為中國詩歌曆史發展的新的裏程碑。白話小說則不但開創了新的曆史天地,而且其藝術成就亦足以光耀後代。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為現代白話小說的開山之作,《阿Q正傳》則是經典之作。此外,鬱達夫、沈從文、老舍、茅盾等小說家相繼登上舞台,成為中國小說一大壯觀景象。現代散文亦有突出表現,奇文、美文、宏文,各種形式,各種體裁,各種風格,各種追求,紛至遝來,盡呈五彩繽紛之狀。戲劇革命,不讓他人。特別是以曹禺、田漢為代表的劇本創作,尤其取得重要曆史成果。《雷雨》、《原野》、《日出》、《北京人》、《獲虎之夜》等劇,成為中國戲劇史上的傳世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