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藝術比較(3 / 3)

第四,中國傳統藝術的精華表現於城市,根係紮在農村。這一點也和西方藝術大相徑庭。所以,中國的代表藝術品類,雖然以士人的創作最有成就,但其風情格調還是自然農業化的,或者說得美一些,是屬於田園詩歌型的。因為中國的士人,本質上也是農人,農人中的知識者罷了。農人知識者的智慧,飛來舞去,依舊不忘其田園本色。

三、中西藝術發展的優劣比較

講優劣,有些敏感,但這是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從曆史的宏觀發展角度理解,中西方藝術沒有優劣之分。但從具體的曆史發展階段看,則雙方各有優勝時期。遠古時代,中西藝術各有特色,難分優劣。奴隸時代,尤其古希臘與希臘化時代,西方藝術略有優勢。西方中世紀階段,大抵上相當於中國的魏晉、唐宋時代,則中國藝術優勢明顯,甚至可以說是中國文化藝術的特勝時代。西方此時正當500年黑暗時期,而中國文明尤其是盛唐文化不但在中國文化史上占據特殊地位,而且可以說是獨領風騷於世界。此後500年,即從10世紀至15世紀,西方處在恢複與發展時期,尤其是後來文藝複興的突起,其藝術成就有目共睹,但中國宋元藝術也不弱於人。自此以後又500年,則西方藝術處於領先地位。有人說,西方藝術就是強於中國,這不符合實際,至少不符合曆史的實際,既不符合曆史的實際,也就不合未來的實際。因為曆史正是未來之母。西方近500年的優勝,隻是一個曆史階段,這不說明,從此以後,西方將永執世界藝術之牛耳,別這麼想。如果有這樣的事,這事在盛唐就該發生。至少從今天世界各地的發展態勢來看,亞洲、非洲、東歐和拉丁美洲,各有所長,各有熱點。亞洲的蓬勃發展趨勢,雖受一時影響,但大勢所趨,不能改變。明日世界之藝術,正是東、西、南、北全盛的時代。

也有人認為,中西方藝術,完全屬於兩種文化係統,難於比較,既難於比較,就沒法定優劣。比如中國有書法藝術,西方沒有,那怎麼比。中國畫屬寫意類型,西方油畫屬寫實類型,不同性質的藝術,又怎麼比?其實這是一種缺乏自信又有些自護己短的回避辦法。藝術比較總有可能。中國明清時代,最有文化個性的畫家乃是徐渭、石濤、朱耷,但他們的藝術成就,就比不過文藝複興時代的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這不是我們故作謙虛,也不是我們妄自菲薄,不如別人就是不如別人,硬說強過人家,隻能為自己增加滑稽色彩。雖然徐、石、朱比不過意大利三傑,這不等於說徐、石、朱的藝術成就就小了,或者就一無是處,或者就應該抹煞了。不是這樣,馬亦有長,象亦有短,何況說,象雖巨大,卻成了瀕危動物,賽馬場上,卻是生龍活虎,一片奔騰。

四、造成中西方藝術發展曲線的曆史原因

曆史原因,一言難盡,也隻能擇要而談。最基礎的是環境原因,這一點前麵已有所說明。西方文化發源的地理環境,決定了他們獨特的發展道路和他們的文化屬性,而這種文化屬性又強化和加速了他們在已有發展軌道上的發展動力與速度。

但有一點特別值得注意,即西方藝術的高峰期恰與它的商品文化或曰自由市場文化相應。古希臘時代,正是西方乃至人類出現最早的一次商業文化形態,而彼時的西方文明正處在突飛猛進階段。西方自文藝複興運動以來,處在另一個或者說更其廣大的曆史加速時期。而這個時期,又恰恰與西方近現代市場經濟相對應。西方最為灰暗的時代,正是農業經濟為特色的封建時代。或許可以說,西方藝術的精華——即使不是全部精華,那麼,至少其主要藝術精華,是與市場文明密不可分的。

市場經濟有這樣的特性,它以無形的手的方式,將一切有利於市場發展的因素都調動起來,它可以創造出農業經濟狀態下想都沒法想的奇跡,它可以激發出農業經濟狀態下根本無法激發出的活力與力量。所以,古希臘時代的雅典雖小,人口雖少,它的國家不過是一個並不很大的城邦,全希臘,包括古雅典、斯巴達等40個城邦國家在內,按今天的麵積算,也不過13萬平方公裏,雅典人口也隻有40萬人,40萬人中還有20萬奴隸。這樣小的國家,這樣少的人口,能創造出那樣偉大的人物,偉大的作品,偉大的奇跡。本質上,都與它實行的城邦式商業經濟有因果關係。

市場經濟正是西方高峰藝術文明的根源。它的兩個高峰時代,古希臘與文藝複興以來的近現代西方,中間隔著一段中世紀,兩相比較,遙遙相望。這兩個時代何其相似乃爾。然而,又有不同。古希臘文明,發達得快,衰亡得也快,其原因是古希臘雖然創造了古代偉大的商業文明,很可惜,從世界的範圍看,那卻不是一個商業或者商業化的時代。雅典文明發掘盡了自然環境與地域所能給予它的一切文化能源,同時,它也發掘盡了它的城邦社會所能給予它的一切有利因素和能量。而且它所產生的文明慣性與衝擊力甚至造就了一個比它更偉大更繁榮的希臘化時代,這種慣性與衝擊力直到古羅馬時代還有餘感再現。然而,雅典太小了,古希臘太小了。它們終於淹沒在小農經濟的汪洋大海之中,並且從此一直沉寂了數百年之久。

中國藝術的曆史發展情況,與西方相比,卻是恰成反相。中國古代藝術的最輝煌時首推漢唐,其次兩宋,這個時候正是小農經濟發達階段。加上彼時中國的周邊文明,在程度上,不但不高於中國的農業文明水準,而且幾乎都低於或者和中國農業文明處在同一層次。於是,中國曆數千年農業文明曆史,而不能超越,不能決裂,不能自拔。

中國曆史文明的偉大之處在於,它將農業文明所能提供給它的一切潛力與能量都已揮發殆盡,並在這樣的基礎上創造出了曆史所能創造出的一切燦爛輝煌的曆史文化。

中國曆史文明的不幸在於,直到近代文明叩響中國大門之時,中國人還沒有真正碰到走向市場經濟的曆史機遇。

這個機遇終於到來了。

惟有市場經濟可以化解傳統的農業文明;

惟有世界大市場可以化解龐大的中國傳統農業文明。

而中國文明真正走向世界市場並與世界市場全然接軌與融通的那一天,不但是中國藝術的盛大節日,也將是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盛大節日。

中西藝術的曆史發展曲線給我們的啟迪是:不同的自然環境將促成不同的文化模式,二者合一,將成為構成藝術曆史走向的基礎性製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