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傳染病的特征(1 / 1)

一、基本特征

傳染病與其他疾病的本質區別,在於有其發生、發展和轉歸的特殊規律。掌握這些特點不僅可對傳染病流行過程有決定性的影響。

以用於傳染病的診斷及與非傳染病的鑒別,而且對傳染病的預防和控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有病原體每一個傳染病都是由特異性的病原體引起的,包括微生物與寄生蟲,這是最主要的基本特征。傳染病的確診,必須有病原學的證明。目前還有一些傳染病的病原體仍未能被充分認識。

有傳染性這是傳染病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與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區別。傳染性就是病原體由一個宿主傳給另一個宿主的特性。應了解並掌握每個傳染病的傳染性的大小和強弱,以及傳播途徑,以便采取合適的隔離措施。傳染病病人有傳染性的時期稱為傳染期,在每一種傳染病中都相對固定,可作為隔離病人的依據之一。

有流行病學特征傳染病的流行過程在自然和社會因素的影響下,表現出各種特征,稱流行病學特征。

(1)流行性根據發病例數的不同,有不同的流行名稱。有散發、流行、大流行和暴發流行之分。散發是指某種傳染病在某地近年來發病率的一般水平。某種傳染病發病率顯著高於曆年發病一般水平時,則稱為流行;當某傳染病的流行範圍超出國界或洲界時稱為大流行。當傳染病病例的發病時間高度集中於一個短時間之內,即某一地區或某一單位,短時期內突然大量病例發生者稱為暴發流行。

(2)季節性有的傳染病隻發生於特定的季節,有明確的季節性。主要與病原體、傳播媒介的各種節肢動物以及人體受到自然條件的影響有關。如乙型腦炎,常發生於北方地區每年的7、8、9月份;呼吸道傳染病多發生於冬春季等。

(3)地方性有些傳染病,好發於某些特定地區,與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有關。如血吸蟲病隻發生於有釘螺的地方;華支睾吸蟲病在廣東多見,主要與當地居民喜食生魚粥的生活習慣有關。惡性瘧疾主要流行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完全與自然條件有關。

此外,傳染病發病率在不同人群、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性別也有流行病學特征。

感染後免疫持續時間和強弱也有很大差異。如病毒性麻疹的感染後免疫持續時間最常,幾乎可終身保護,不再發病;如細菌性痢疾和百日咳等,保護性的免疫力僅持續數月到數年,不能防止以後的再感染;流行性感冒,可多次感染發病,前次感染獲得的免疫力,不能抵抗後麵感染發生了變異的流感病毒。

二、臨床特征

病程發展的規律性急性傳染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通常經過以下四個不同階段。

(1)潛伏期從病原體侵入人體起,至開始出現臨床症狀為止這一段時間稱為潛伏期。潛伏期通常相當於病原體在體內繁殖、轉移、定位、引起組織損傷和功能改變導致臨床症狀出現之前的整個過程。每一個傳染病的潛伏期都有一個範圍即從最短到最長的時間,如白喉的潛伏期為日,多為2~4日。潛伏期對傳染病診斷與檢疫有重要意義,是決定檢疫期及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期的依據,每種傳染病檢疫期的確定是根據該病的最長潛伏期作出的。

(2)前驅期從病人開始感到不適至症狀明顯為止這一時期稱為前驅期。此期的臨床表現通常是非特異性的,一般持續1~3日。如頭痛、發熱、疲乏、食欲缺乏、肌肉酸痛等,為許多傳染病所共有,起病急驟者,可缺少這一期,既無前驅期。

(3)症狀明顯期急性傳染病病人度過前驅期後,由於病原體和其毒素的作用,引起受染者的組織損傷及功能障礙,出現相應的臨床表現,在此期間,該傳染病所特有的症狀和體征通常都獲得充分表達,如細菌性痢疾病人的腹痛、腹瀉、膿血便;流行性乙型腦炎病人的頭痛、噴射性嘔吐、意識障礙,腦膜刺激征陽性,腦脊液出現非化膿性炎性變化等。絕大多數病人轉入症狀明顯期。在此期間病情達頂峰。

(4)恢複期機體免疫力增長至一定程度,病原體被清除,或被局限到某些組織或部位,病人症狀及體征基本消失,臨床上稱為恢複期。如病人體溫下降到正常、食欲和體力逐漸恢複。受損傷的組織和紊亂的功能逐漸複原,病人可完全康複。

有些傳染病病人進入恢複期後,已穩定退熱一段時間,由於潛伏於組織內的病原體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使初發病的症狀再度出現,稱為複發。有些病人在恢複期時,體溫未穩定下降至正常,又再發熱時,稱為再燃。

臨床類型由於傳染病在發生、發展過程中,病原體的致病性與機體的各種防禦能力互相作用,以及外界各種因素的影響會有不同的結局。傳染病的病情輕重、病程長短可有很大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