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學生以自學辦主,教師重在啟發誘導
書院的教學強調學生以個人自學鑽研為主,教師則著重用自己的治學經驗來指導學生的學習。書院提供充分的書籍條件,教師十分注意對學生進行讀書和研究學問方法的指導。書院強調學生要善於提出疑問,教師指導主要采用答疑方式。當時流行的“語錄”,多是書院師生之間質疑或解答問題的記錄。強調貫通創造見解義”.疑問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這個優良傳統,在當時的官學中是少見的。官學之中師生關係冷漠,與此相反,書院教師大多數能以身作則,誨人不倦,對學生充滿深情。師生朝夕相處,接觸頻繁,感情甚篤。教師熱心教習,愛護學生;學生虛心求教,尊敬教師。師德高尚的教師還主動向學生推薦比自己高明的教師。朱熹在白鹿洞書院的講學中,循循善誘,孜孜不倦,一天不講學就不舒服,甚至在病中還堅持講經論道。他對學生要求嚴格,但不是消極的防範或生硬的抑製,而是積極引導,不重“學規”條文的強行約束,而重在啟發自覺遵守,所以學生對他很崇敬。陸九淵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能根據學生的個性,對症下藥,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書院教育重在陶冶人的品格,反對以追逐科舉及第為直接目標的官學教育和社會風氣,強調教育的首要任務在培養人的德性。書院大師們常以“人師”自律,學生也以“正其誼(義)不謀其利”的“醇儒”嚴格要求自己。學生堅持尊師重道,他們從師,不僅要學知識,還要學做人。他們對教師感情學術到生活,從生養到死葬,都有極為動人的事例,立雪”就是一個為人們所傳頌的尊師故事。許多名受門徒的愛戴和尊敬,死後會葬時的場麵也令人感熹和陸九淵去世時,前來會葬的弟子都有千人。書院後,他們的弟子為了繼承師業,紛紛在各地建立書生徒,繼續傳播和研究老師所創立的學說。有些弟子有所發展,並取得新的成就。這些特點,成為古代書院中的優良傳統,它對書院的、學術研究、師生關係,都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東曾經指出;“回看書院,形式上的壞處雖然也有,但上麵所舉學校的壞處(指師生間沒有感情,用一種劃一的機械的教授法和管理法去戕賊人性,鍾點過多,課程過繁,學生全不能用他們的心思為自動自發的研究)則都沒有。一來是師生的感情篤。二來沒有教授管理,但為精神往來,自由研究。三來課程簡而研討周,可以優遊瑕豫,玩索有得。”
書院確實具有這些優點,它對我們今天改進學校教育,頗有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