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魏晉詩歌(1)(3 / 3)

這首詩塑造了一位射騎精湛、武藝高強的少年英雄形象,顯示了他勇而無畏、公而忘私的遠大誌向,抒發了詩人對壯烈事業的神往。

然而,曹植的後半生倍受迫害和壓抑,他的誌向和理想始終沒有機會成為現實。因而後期詩作大多抒發壯誌不得施展的憤激不平之情。如其《雜詩》第五首:

仆夫早嚴駕,吾行將遠遊。遠遊欲何之?吳國為我仇。將騁萬裏途,東路安足由?江介多悲風,淮泗馳急流。願欲一輕濟,惜哉無方舟!閑居非吾誌,甘心赴國憂。

詩人不甘心閑居,但卻報國無門,他的廣為流傳的《七步詩》就深切地表現了他當時的處境:“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一腔怨憤隻能傾注在他的詩文中,《籲嗟篇》以“轉蓬”自況,對自己屢遭遷徙、多次改封的飄泊之苦發出了痛苦的呼號:“籲嗟此轉蓬,居世何獨然!長去本根逝,宿夜無休閑。東西經七陌,南北越九阡。卒遇回風起,吹我入雲間。自渭終天路.忽然下沉泉。……飄搖周八澤,連翩曆五山。流轉無恒處.誰知吾苦艱?願為中林草,秋隨野火燔。靡滅豈不痛?願與株核連。”全篇以四方流轉的蓬草自比,抒發了居無定所的飄泊之苦,痛切之情.令人回腸蕩氣。

《野田黃雀行》則表現了詩人不平則鳴之情,是他對迫害的憤怒和反抗:

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不見籬見雀,見鷂自投夢。羅家見雀喜,少年見雀悲。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

曹丕即位後,視曹植為巨大威脅,於是借故殺掉了曹植的好友丁儀等人。曹植一腔怨憤卻無能為力。在這首詩中,他幻想有一個路見不平的少年俠客能夠拔刀相助,吐露了他對難友的同情和對殺戮者的憤慨,表達了他追求自由的良好願望。

曹植後期最重要的作品《贈白馬王彪》,是一首長歌當哭的詩篇,抒發了一個被欺淩、被損害者靈魂的呐喊。全詩共分七章,表達了豐富、複雜的感情。一、二兩章寫離別京城的感傷和旅途的艱辛,“霖雨泥我途,流潦浩縱橫。中逵絕無軌,改轍登高岡。修阪造雲日,我馬玄以黃。”大雨傾盆,泥路難行,改道爬坡,人馬疲累,敘述路途艱苦之中,含蓄地流露了抑鬱情懷。第三章慨歎兄弟的被迫分離,斥責撥弄是非的離間小人:“鴟梟鳴衡扼,豺狼當路衢。蒼蠅問黑白,讒巧令親疏”,字裏行間充滿了激憤之情。第四章寫秋原日暮的淒涼景象:秋風、寒蟬、蕭殺的原野、飄忽的夕陽,特別是“歸鳥赴喬林,翩翩厲羽翼。孤獸走索群,銜草不遑食”的情景,更襯托了詩人被迫與親兄弟生離死別的悲傷。從而引出第五章痛悼任城王的的暴死和由此而引起的人生感歎:“存者忽複過,亡沒身自衰。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六、七章寫詩人與曹彪的被迫辭別.一方麵用“丈夫誌四海,萬裏猶比鄰。……何必同衾幬,然後展殷勤”,慰藉曾彪和自己;以方麵又極為悲哀地寫道:“倉畢骨肉情.能不懷苦辛?”“離別永無會。執手將何時,”這兩種矛盾的心情,深刻地表現了詩人當時的困難處境和心中的極端悲憤。全詩層層深入,反複回環,把敘事,抒情、寫景溶為一體,委婉曲折地表現了曹植的內心痛苦及憤懣。

曹植前期的詩歌,多抒發他的淩雲壯誌,很少反映社會現實,隻有《送應氏》第一首因送友人連帶與到洛陽的殘破:“洛陽何寂寞,宮室盡燒焚;垣牆皆頓擗,荊棘上參天。……側足無行徑,荒疇不複田。……中野何蕭條,千裏無人煙。……”後期由於自己生活不幸,逐漸能體會到一些下層人民的痛苦,寫出了一些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如《泰山梁甫行》:

八方各異氣,千裏殊風雨。劇哉邊海民,寄身於草野。妻子像禽獸,行止依林阻。柴門何蕭條,狐兔翔我宇。

這首詩描繪了當時邊海人民貧困生活的情況。

曹植還寫了不少情詩,如《七哀》、《美女篇》等。這些詩感情哀婉纏綿,雅潤清麗,清素淡雅。

《詩品》中說曹植的詩“骨氣奇高,詞采華茂”,很能概括曹植詩歌的藝術風格。曹植五言詩達到了高度藝術水平,在內容、形式方麵都有很大創造,對詩歌發展做出了特有的貢獻,對後代詩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