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3 / 3)

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但精神還是皈依於老子的哲學。莊子曾做過漆園吏,生活貧窮困頓,卻鄙棄榮華富貴、權勢名利,力圖在亂世保持獨立的人格,追求逍遙無恃的精神自由。對於莊子在中國文學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貢獻,封建帝王尤為重視,在唐開元二十五年莊子被詔號為“南華真人”,後人即稱之為“南華真人”,被道教隱宗妙真道奉為開宗祖師,視其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莊子》一書也被稱為《南華真經》。其文章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對後世文學有深遠影響。

莊子的散文在先秦諸子中獨具風格。它吸收了神話創作的精神,大量采用並虛構寓言故事,想象奇特,形象生動。此外,還善於運用各種譬喻,活潑風趣,睿智深刻。行文有時像風行水上;有時像萬斛源泉,隨意流出,汪洋恣肆,奇趣橫生。總體來說,莊子散文極具浪漫主義風格,在古代散文中罕有其比,贏得無數文人學士的仰慕。

這個穿草鞋住窮閭陋巷,瘦如槁項黃馘,經常缺糧斷炊,不時借米下鍋,連見魏王時都穿打了補丁的粗布衣的人,卻對中華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用“自然”、“無為”的人生哲學,為後人營造了一個緩解思想危機的精神樂園。

他生活貧窮困頓,但卻鄙棄榮華富貴、權勢名利,力圖在亂世保持獨立的人格,追求逍遙無待的精神自由,他雖未登過官場高位,卻以六根清淨之仙風道骨備受尊崇,被曆代賢達俊哲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莊子》-書,可以說是中國官民皆宜人人必備的“靈丹妙藥”。千百年來,不知多少高人隱士,把它奉為修身養性的信條;多少懷才不遇的文人墨客,常用它來撫平胸中的憤懣、靈魂的傷痛;對那些在仕途上苦苦跋涉著、心靈被利欲扭曲的官員來說,它是安慰劑;對於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的眾多官員,它是消除失落感的“清心丸”;而對於那些貪得無厭的拜物狂們,它就是“牛黃解毒丸”了。

人生多難,人生百味,有順達就有挫折,有成功也有失敗,有悲歡亦有離合。

精明的中國人一向善於“儒道互補”。當人們拿著從“孔孟之道”中得到的道德、信心、勇氣和奮進的武器,在人生的戰場上,打拚得遍體鱗傷之際,為什麼會迫不及待地逃回老莊的樂園裏,做起無憂無慮逍遙自在的神仙來?

莊子是如何在另一種人生境界中發現自己,獲得充實和解脫的?

莊子又是怎樣在無米下鍋的窘境中,用從容、忍耐、智慧和唯美的哲學的甘霖,把自己灌醉,獲得精神自由的?

在蔚藍的大海邊,一條魚搖著尾巴遊來,乞求莊子的愛情。莊子敲敲魚的腦袋,告訴它:你擁有,就會失去。你若沒有生的快樂,就不會有死的痛苦。所以擁有就是失去,死就是生。相濡以沫,最終還是要在光陰中彼此迷失。我們為什麼走那麼多彎路呢?結局清清楚楚地擺在前麵,它可以用更簡單的方法抵達。

他告訴魚:你還是回海裏去吧,江長湖寬,生命隻是一場體驗。

還是用魚,莊子給我們另一種啟示。“魚們在水裏多快樂啊!”

惠施反問他:“你又不是魚,怎麼知道魚是快樂的呢?”

“咦?”莊子智慧地反問,“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人類對世界的認識永遠都是主觀的,莊子用哲學穿越了水,和魚兒合為一體。

他還斷言說惠施也是快樂的。惠施更不服氣了。

“這就更奇怪了,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是快樂的呢?”

“我知道,我知道,你不要和我辯論,我知道你是快樂的。”因為知覺,因為感受。“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我知道,所以我反而忘記了我知道些什麼,我是如何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