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可口可樂促銷活動之後,雀巢公司又帶著它的袋裝咖啡來拜訪這座象牙塔了,“免費大贈送”足以把人群吸引過去。慢慢地,人們不但知道了洋貨的存在,而且逐漸對洋貨留下了好印象。之後,又走來了Iee Cooper、P&G、惠普、摩托羅拉等洋公司。免費大贈送、低價大甩賣、高額獎學金,每一招,每一式,無不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觀念,並大有蔓延之勢。中國的市場實在太大了,13億人每人消費10元,一年就是15億美元。無怪乎德國一位企業家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的企業現在在中國還不能賺錢,但我們必須在中國投資,我們要給我們的後代在中國市場上留下一個戰略份額。”雖然,中國人並不希望自己的市場被別人領導,然而,擺在我們麵前的現實卻是摩托羅拉的市場競爭者並非中國企業,而是鬆下、愛立信、NEC等外資公司。改革開放,外國企業給我們上了一堂深刻而生動的市場經濟課,讓我們領略到經濟戰爭的慘烈與殘酷、優勝與劣汰的關係,也讓我們重新認識了自己。目前,我國相當多的企業及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對什麼是企業戰略,什麼叫企業戰略管理,為什麼企業一定要推行戰略管理仍很模糊。其實,企業戰略是指企業在市場經濟體製下,根據企業內外環境及可取得資源的情況,為求得企業生存和長期穩定地發展,對企業發展目標、達成目標的途徑和手段的總體謀劃。決定企業戰略的要素有四個:一是企業現狀,二是企業的戰略目標,三是達到戰略目標的途徑,四是達到戰略目標所采用的手段。從企業戰略的本質來看,企業戰略是企業競爭形勢的一種定位,是企業資源配置的一種模式,是企業家的價值觀、進取精神及頑強意誌的一種表現,是企業管理的一種創新活動,是企業全體管理人員、員工的一種行動計劃。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企業要隨時調整自己的戰略,這是企業戰略管理的精髓,隻有這樣才能保證企業能夠有效地達到戰略目標。
今天我們置身於一個競爭日益激化的時代,麵對的是一個比國內市場更大的國際市場,而競爭對手也不僅僅是世界500強。競爭是人類的本性,而競爭所導致的最直接的結果是,今天世界變化的速度和幅度比人類曆史任何一個時期都要迅猛和廣泛。技術的變化、市場需求的變化、競爭對手的變化,其中任何一種因素的變化都可能導致一批企業衰亡,而另外一批企業的突然崛起。生生死死、起起落落,這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就是企業對發展戰略的把握。如果一個企業根本就沒有自己的發展戰略,那麼這個組織就沒有靈魂,就不可能聚合鑄就一支能征善戰之師,也就不可能有前途。中國人經受過太多的坎坷和教訓,所以我們製定戰略和執行戰略的時候是“摸著石頭過河”,進行著艱難的探索,走一步看一步。然而現在的情況變化了,水越來越深,已經無法摸到石頭了,再往前就有被淹死的可能。昔日飛黃騰達的南國“巨人”,如雷貫耳的北國“飛龍”,曇花一現的“標王秦池”等,中國輝煌一時的企業,為何大都逃不過“好不出三年,活不過五年”的怪圈?這一現象,無不發人深思,催人思考。麵對嚴峻的市場競爭和考驗,中國企業太需要戰略,而且中國企業更需要好戰略。
成功企業需要一流的戰略管理
德國軍事戰略家卡爾·馮·克勞塞維茨曾這樣定義戰略:“為了達到戰爭目的而對戰鬥的運用。”企業戰略決策者其實和軍事將領的作用是一樣的,隻是不像他們那樣去思考與計劃。戰略一詞本就是軍事術語,把它引入到經濟大戰場中來,才有了企業整體戰略、營銷戰略等。今天的企業界在不斷創新、運用各種營銷戰術的同時,更加注重製定、實施營銷戰略來統帥市場營銷活動,以便在經濟大戰場中運籌帷幄,決勝千裏。不同的企業在製定組織的發展戰略的時候,一定要切合自己企業的性質和特點,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企業戰略管理是一項非常有用的管理活動。據統計,美國、日本在20世紀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幾乎100%的企業都製定過詳細的企業戰略,他們的企業家認為:“最占時間、最為重要、最為困難的事就是製定戰略規劃。”美國通用電氣公司董事長威爾遜說:“我整天沒有做幾件事。但有一件做不完的工作,那就是規劃未來。”他們統計了許多大企業的董事長平均一年的工作時間中有40%-48%的時間在研究戰略。而我國國有企業廠長有多少時間在研究戰略呢?我國企業家每天也很忙,甚至有的企業家每天都在飯店的宴會桌上,忙於應酬,但卻沒有時間製定戰略。現在整個世界的企業都已經進入到戰略製勝的時代,而我國個別企業家卻認為戰略無用,相差何其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