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官與妓千絲萬縷的關係(1 / 3)

一個妓女的生活軌跡,因為與晚清官場有了瓜葛,引起了國人濃厚的興趣,她以後的身世也被點綴了許多演義色彩,既有香豔的,又有俠義的。賽金花成了一部傳奇,活在百姓口頭上,活在曆史發黃的書卷中。民國時期采訪過她的學者商鴻逵分析認為,賽金花之所以享名南北,原因有三:一是在洪鈞做使臣時隨行到過歐洲;二是以“狀元夫人”的稱號從事社會活動:三是參與了義和團運動中的外交事件。三者互相關聯,互相影響,使她成為京、津、滬地區的一個知名人物。

在眾多流言蜚語中,非議最多的是她與德國聯軍統帥瓦德西的關係。也許因為賽金花做過妓女的緣故,一盆盆汙水沒來由地往她身上潑,人們津津樂道的是她與瓦德西在床上的春宮戲——盡管這純屬子虛烏有。在一次記者會上,賽金花說:“一般人對於我和瓦德西將軍的相識當一個笑話來傳說,越傳就越失去真實性,我準備用文字寫出來,公諸於世,讓大家明白真相。”

其實真相明擺著,賽金花和瓦德西的“愛情故事”完全是生拉硬扯、胡編亂造的。且不說兩人年齡相差懸殊,單單是傳聞他們在德國曾跳過交誼舞,賽金花的那雙三寸金蓮就根本不可能勝任。緋聞居然比慘痛的曆史更有吸引力,叫人哭笑不得。更加恥辱的是,國難當頭時還有那麼多人熱衷於中國妓女與德國將軍的床上故事!

不過還是有人站出來說了公道話,他們清醒地認識到名妓賽金花的故事背後蘊涵著深刻的社會內容:一個國家,到了靠一個妓女幫助解危的時候,其腐朽衰敗可想而知。八國聯軍要對平民施暴,賽金花挺身而出,找到外國使臣談判,“使不可終日之居民頓解倒懸”。看破紅塵而皈依佛門的蘇曼殊對賽金花有這麼一段評價:“彩雲為洪狀元夫人,至英國,與女王同攝小影,及狀元死,彩雲亦零落人間。庚子之役,與聯軍元帥瓦德西辦外交,琉璃廠之國粹,賴以保存。能保護住這個文物地區,不使它遭受搗毀破壞,也應算她作了一樁好事。”事實上,在庚子國難中,賽金花做的好事遠遠不止這麼一樁。

賽金花身處政治漩渦,她所認識的晚清官場人物不少,而且大多權勢顯赫,僅就她口述所及,除了前邊提到的陸潤庠、孫家鼐外,還有莊王載勳、慶王奕劻、立山、德馨、蔭昌、許景澄、李鴻章、陳璧等,這些權勢顯赫的官宦人物都曾或明或暗幫助過她。性情極為豪爽、出手闊綽的立山,官至戶部尚書,時任內務府總管,初次見麵“就送了一千兩銀子,以後三百兩、五百兩是常常給”,即使京城娼業大衰,由於賽氏久著豔名,也是“親貴趨之若鶩,報捐掛牌以後,生意很好,每天除去開銷,能淨剩一個大元寶”。“注釋1”

得意時離不開官場,失意時也不例外。庚子之亂,義和團興起,賽金花從天津逃難到北京,投靠的第一個人就是曾經和她丈夫洪鈞同科中進士的工部左侍郎許景澄。她口稱和許景澄的太太是幹姊妹,說不定這個太太也是個妾。在官場表麵化、程式化的生活背後,隱藏著千絲萬縷的秘密關係,像一棵大樹埋在地底下的根根絆絆,不知道哪幾條根須互相糾纏在一起,形成隱秘的勢力。這兒順便說一說許景澄的故事:庚子拳亂之時,清廷不顧國際公約,霸王硬上弓,強行攻打外國大使館,許景澄不識時務,上朝時執意反對,搞得那個病懨懨的光緒皇帝感情激動,走下龍椅將許景澄一把抱住,君臣二人哭作一團。這個情境被慈禧太後看到了,心裏很不是滋味,沒過幾天,這個曾出任過五國公使的許景澄就被綁到了菜市口的刀下問斬了。

賽金花到達北京之時,正是許景澄蒙難之日,許家門人指著遠處一群清廷官兵說:“你們看,那些人就是剛在刑場上斬了許大人回來的。”賽金花聽了,如同冷水澆頭,幾乎暈厥過去。許家投靠不成,隻好收拾起行囊繼續漂泊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