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然界(1 / 1)

一、十二辰的作用及目的

宇宙太空,冥冥茫茫,無有涯際,空虛寥廓,隱隱約約如同河流似的一條白帶,俗稱“天河”。其實這正是日月星辰運行的軌跡——“黃道”。古人為了探測日、月、地及星辰的運度,故將這一黃道帶分為四麵、八方。用八卦的四正卦(乾、坤、坎、離)分主東、西、南、北以應四時;用少陰少陽四卦(震、巽、兌、艮)分列四隅(東北、東南、西北、西南)以應二分二至。乾、坤、坎、離、震、巽、兌、艮為八個主卦,自然天體,四正麵加四隅正好八方,一年的運度,四時加兩分二至亦是八節。北極紫微位於中天之上,也就是在宇宙太空的這一大圓中心。再將八卦分納十二次、十二支,用變隨卦位分列四方,以應四時、四節、十二個月,將這一黃道帶劃分二十八個不同的部分,每一部分叫做一宿,一宿就是一小組的意思,故稱“二十八宿”。將二十八宿亦分組四方,每方分納七宿,這樣就形成卦、星、時位的自然配合。二十八宿與十二辰的排次不同,二十八宿是逆時針向右轉。十二辰順時針向左轉,二十八宿向東南起首,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對應東方,東方屬木,為陽,是為長生的一方。木為青色,其性端直溫良,是祥瑞之征。此七宿合並起來像一條蒼龍,故稱”青龍”。鬥、牛、女、虛、危、室、壁七宿居於正北:北方屬水,為陰,是斂藏的一方。水為黑色,其性沉靜陰險,好於潛藏。此七宿連接在一起,如同一隻龜,故稱“玄武”。奎、婁、胃、昴、畢、觜、參七宿處於西方,西方屬金,金色白,其性凶猛強烈而好殺傷。此七宿連接在一起如同一隻虎,故謂“白虎”。井、鬼、柳、星、張、翼、軫七宿位於正南,南方屬火,火色紅。其性輕燥炎上,好於飛揚,此七宿合並起來又如同一隻飛禽,故稱“朱雀”。周天眾星亦隨之分別四方,也就是根據所屬分為二十八個群體。

月亮就是沿著黃道運轉,它的運轉程序是逆時針向右轉(由西向東)。古人分列二十八宿的目的是為了觀測月球的行度,也就是記錄月球一月的所在位置;二是為了推曆法和觀測天象所設,故古人雲:“查列星可知四時,視月行而曉晦朔。”二十八宿既能作為確定曆法的依據,又能反推出曆法中的月份。

月行於天約二十七又三分之一天而一周,約日旅一星經二十七日,餘而複抵原星,為記月亮每月所有位置,故取二十八宿之故。月滿時太陽所在星區與之相差一百八十度而在朔時,月和H在同一位置,即經度相同,因而知道月的位置,就可推出日的位置。

二、歲星恒星之運度

歲星的恒星運行近十二年為一個周期,但不是整十二年,而是十一點八六年。歲星的恒星運行周期,每次都處在二十八宿中的若幹星區的區域中,古人因之以歲星紀年,故設十二辰。

三、動植物與星運之關係

古人根據動植物的生、長、收、藏曆程,用十二次分列一年之節氣、月份。一年的二十四節氣是與十二次相對應產生的。十二個月是因月亮的自然行度而來。在一年之中,恰恰月亮的行度為十二個朔望,一個朔望是三十天。同時太陽和月亮沿黃道運行一周即一年,每年二者會合十二次,也就是月亮運行到太陽與地球中間。同時每次會合都有一定的位置,分黃道周天,三百六十度對應三百六十天,十二段對應十二個月,每段三十度對應一月之數(三十天),因此,古人將天體劃分十二個等分,即十二辰,以此紀年、紀月、紀日。

北鬥七星每一晝夜圍繞紫微星運轉一周,鬥柄每在黃昏時所指的方向,可以確定季節和月份。古人雲:“鬥柄東指,天下皆春;鬥柄南指,天下皆夏;鬥柄西指,天下皆秋;鬥柄北指,天下皆冬。”鬥柄每在黃昏時指向的十二辰正是十二月建,每月雖以三十日紀月,但不是整數,即二十九天半稍多些,放大小月由此產生。為了取其平衡,古人分大月為三十天,小月為二十九天,其實均差半天。這種辦法,雖在大體上看起來平衡,其實還有餘數未盡,所以擠到三年用閏月解決,三年閏月還有問題,再用三年不見閏、三年兩頭閏的辦法取其平衡。丹道就用此理設喻烹煉火候的升降妙用之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