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圖
《易傳》日:“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意即:相傳伏羲時,龍馬由黃河而出,背上旋毛似星點,排列有序。其形按四方、內外兩層:內層,一在背後,二在前,三在左,四在右,五居於中;外層則六在背,七在前,八在左,九在右,十居中,五之外圍。
一、三、五、七、九是奇數,均為陽,象征天;二、四、六、八、十是偶數,均為陰,象征地。陰陽奇偶,互交互感,以成宇宙萬物的生化之道。一、二、三、四、五為生數,象征萬物萬事的生發之機,先居於內;六、七、八、九、十為成數,後居於外,象征著萬事萬物的成形。宇宙問無論大小、多少的每一種事物都先由內而始生。一奇之陽數始生於北內,二偶之陰數始生於南內,三奇陽數生於東內,四偶陰數生於西內,是為陰陽的內生之數。六偶之陰數盛於北外,七奇之陽數盛於南外,八偶之陰數極於東方,九奇之陽數極於西方。五為生數之終,為天地五行生化之本,而居中宮,以應四正。十為成數之尾,而抱於五外,象征天地萬物終成之盛極,以統八方。由生成之數中可以看出,生數和成數分為陰陽,生數成數本身亦分陰陽。
再將奇偶之數按方位五行老少嚐試論述:
一為老陽而居北,二為少陰而於南,三為少陽處東,四為少陰居西,東北兩方屬陽,故內居一、三奇數,均為陽,西南兩麵屬陰,故二、四偶數均為陰。東南兩方是萬物生長之位,故少陰、少陽居之。西北二麵是萬物收藏之位,故老陰、老陽在位。以上是河圖奇偶生成之數,分為陰、陽、老、少的四象方位。
再以河圖方位配五行生成的次序而論之:
一奇屬陽,是天,於北而生水;六偶屬陰,是地,乃居北而成之。二偶屬陰,是地,於南而生火;七奇屬陽是天,乃居南而成之。三奇屬陽,是天,居東而生木;八偶屬陰,是地,乃居東而成之。四偶屬陰,是地,居西而生金;九奇屬陽,是天,乃居西而成之。這是河圖中的奇偶、陰陽配五行的生成之道。由此可以看出:
“陽”天雖為生數,但脫離陰“地”不能生長。陰“地”雖能生長萬物,必隨陽“天”才能得成生長之功,故此圖中標著內外、天地、奇偶、陰陽相戀相抱而互不相舍的生成關係。
河圖配五行的相生妙用是,將河圖從南北中分兩半,東半邊屬陽。由北方天一生水起始,順時針向左旋轉,則水生東方木,木生南方火,火生中央土,土生西方金,金生北方水,如此,周而複始,循環不已,生化不息。
從河圖內層生數與外層成數可以看出,事物均含著十五數及天地陰陽互為依輔的相互關係。
內層東三木和南二火(木火一家)相加為五數,西四金和北一水(金水一家)相加為五數,中宮土獨為五數,此三個五數,相加為十五數,由這裏可以說明:事物生數綜合起來為三元數。
外層東八木和南七火相加為十五數,西九金和北六水相加仍為十五數,中宮生數、成數為十五數,由這裏可以看出事物的成數各自本身含有三元數。由這兩種數字看來,事物在未形成之前的生數,事物與事物混合為十五數,事物形成之後,事物本身各自含有三元數。由此圖可以意識到天地、陰陽、奇偶、表裏互為依輔生成的關係,有不可思議的妙用,同時含著事物的始生之數,是純簡、終成之數,是繁雜的意思。《易傳》雲:“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意即:一三五七九為奇數是陽(天),二四六八十為偶數是陰(地),奇數五位相加成為二十五,偶數五位相加而成三十,奇偶兩者共為五十五數,說明陰陽奇偶之數相配合就有無窮無盡的變化及妙用。
天屬陽,配河圖為奇數,地屬陰,配河圖為偶數。天以奇生於前,地以偶成於後;地以偶生於前,天以奇成於後。天生不離地成,地成不離天生,天地相依,陰陽互施,奇偶相運用。其中的生化妙用,無不周備。
二、洛書
甲、洛書的來曆
夏代大禹治水時,發現神龜由洛水而出,貝殼上有紋,分布有序,前九、後一,左三、右七,中五,是奇數,均為白點(屬陽);前右角二、左角四,後右角六、左角八,是偶數(屬陰),均為黑點。又有一說:《河圖》、《洛書》同出於伏羲時代,夏人取法為《連山》,殷人取法為《歸藏》。再根據《奇門》煙波釣叟日:軒轅黃帝戰蚩尤時,偶然夢天衝授決,登壇致祭後、悔衝龍負出於絡水,彩風銜圖書於碧裏,故命風後演成文。其圖分列九宮,其中奇偶陰陽之數的分布與洛書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