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訣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其中。
《洛書》與《河圖》陰陽奇偶之數的方位稍有不同,五行生克方位與《河圖》亦有移動。水木雖居北與東未變,但內層的生數居於正位,而外層的成數移於西北與東北兩角,西金、南火兩者其方位與內外俱變。將西金四的內層生數移於東南,九的外層成數移於正南,將南火二的內層生數移於西南,七的外層成數移於正西。按《河圖》的五行生克關係來看,《洛書》的排列是逆,即逆時針向右旋轉,恰恰是五行相克。北一六水而克西二七火,西的二七火則克南的四九金,南的四九金而克東的三八木,洛一體的排次是將《河圖》西之金的四九移於南為火。將南之火二七移於西為金,照這樣變動後,順時針向左旋轉,仍為五行的順生關係。
乙、九官的造法
1.把1 -9這些數字依次序從上到下排成三行:
1 2 3
4 5 6
7 8 9
2.再把這個數陣以5為原點順時針方向旋轉45度:
1
4 2
7 5 3
8 6
9
3.把數陣的四個偶數向外移,使其與中央5的距離各加一倍。即成一新的數陣。
4 1 2
7 5 3
8 9 6
4.最後把各邊上的四個奇數相對換,即成九官圖:
4 9 2
3 5 7
8 1 6
丙、九宮圖的數學意義
1.隔5相對的數之和都等於10,加5為15,個位數是5
4 +5 +6 =15
3 +5 +7 =15
8+5 +2 =15
9+5 +1 =15
2.橫向數之和為15,個位數是5
4+9+2 =15
3 +5 +7 =15
8+1 +6 =15
3.縱向數之和等於15,個位數為5
4+3 +8 =15
9+5 +1 =15
2 +7 +6 =15
丁、三天兩地的根由
《易說卦傳》中雲:“聖人之作易也,幽讚於神明而生蓍,三天兩地而倚數、”以蓍卜卦,象源於數,數都由352演生而來。因為1最小,又最大,包容一切,象混元未破之本體,不成鬥爭,故不參與變化。能產生變化的最小的數字,陰為2,陽為3,2與3的組合,形成四象。三個2成為6,是老陰;三個3成為9,是老陽;兩個3一個2為8,是少陰;兩個2一個3為7,是少陽。卦象由此而成。天為陽,奇數象陽;地為陰,偶數象陰。故日“三天兩地”。以3與2代表天地二象,陰陽二氣。
戊、九宮圖與太極圖
九宮圖與太極圖,一個是數陣,一個是圖像,一個呈方,一個呈圓,看似無緣,實有對應,若將九宮圖中的陽數用弧線連接起來,便是太極圖的雛形。
隻用奇數,不用偶數,因為陽主顯揚,陰主伏藏,陽物可睹,陰物不見。陰陽名雖為二,實為陽體一物,事物的生死過程隻是陽氣的淌止過程,但通過陰陽和合產生出來的萬物,各自本身存在著陰陽兩個方麵,事物之間亦分陰陽兩類。
總之,《河圖》中所排列的數字是相加而成。木火生數相加為五,金水生數也相加為五,土自成五。木火的成數相加為十五,金水成數相加為十五,土的生成之數相加為十五。
《洛書》的排列是錯、縱、橫向三數相加而成r五數。《周易參同契》中所述的“子午數合三,戊己數稱五,三五既和諧,八麵定綱紀”,“三性既合會,本性共享祖”,“三五並為一兮,都來歸一所”。“三五與一,天地至精,可以口訣,難以書傳。”“七八數十五,九六亦相應,四者合三十”,“金計有十五,火二與之俱,三物相含受,變化尤其真”。將攢五行合四象,使水火土三家相見之後結聖胎、產嬰兒的微妙玄機,以及“九還、七返、八歸、六居”,返性歸原的妙用真諦盡含於《河圖》、《洛書》的內外生成之數,上、中、下及左、中、右、錯、縱、橫相加而得的三五大數之中,同時把子午易位,陰陽顛倒,水火既濟,神精合凝,及卯酉倒轉,金木交並,龍虎降伏,魂魄相拘,返情歸性的還丹之奧秘盡設於《洛書》戴九履一、左三右七的互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