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3章 大將南征膽氣豪(19)(3 / 3)

最後,我們對杜聿明的包圍圈越來越小了,到了1月6號那天總攻擊的時候,他還有十幾萬人,我們隻用了3天就全部解決了。解放戰爭以來,敵人突圍沒有一次突好過。每次突圍都是失敗。一突,士氣就突掉了。這次杜聿明也不例外,30萬人突圍也是失敗了。粟裕還順便談到敵方的指揮,他說:敵人犯錯誤是淮海戰役取得勝利的客觀因素。戰役開始前,敵人對我軍的戰略意圖並無所知,對我軍主力的攻擊矛頭指向何方,模糊一片,曾一度想撤離徐州。戰役開始後,敵人沒有估計到我們會同他們決戰,仍然以舊眼光看我們,以為打一仗就會停一停。敵人並不是一開始就有同我軍進行戰略決戰的打算的。戰役開始後,敵人著著被動,部署錯亂,終至完全失敗。從敵人的失敗,我們可以看出蔣介石這個人很“小氣”。他有一個怪脾氣,你要他一點,他連半點也不給你,如果你拿下他大的呢?他連小的也不要了。這次淮海戰役,他又很小氣。開始舍不得丟四十四軍,黃百韜在新安鎮等待連雲港撤來的四十四軍,結果,黃百韜陷入重圍。黃百韜陷入重圍以後,他又舍不得丟黃百韜,不但派邱清泉、李彌來救,還派黃維來救,結果,黃百韜沒有得救,黃維又被包圍了。他又讓杜聿明來救黃維。結果黃維沒有得救,又丟了杜聿明的3個兵團。杜聿明隻能打勝仗,不能打敗仗;隻能在有利條件下打仗,不能在不利條件下打仗。他在印緬作戰時,有美國的供應,出過風頭。在東北時,有火車、輪船、飛機源源供應。但這次被我們包圍在永城地區,突不出,守不住,被我們全部殲滅。

第五軍邱清泉,一直是華野尋殲的對象。五軍戰鬥力比七十四師稍差,與十八軍不相上下,各有所長。邱清泉好打滑頭仗,跟友鄰關係不好。這次解決他沒有遇到多大的困難。關於淮海大戰,粟裕還強調指出:淮海戰役是在中央軍委和總前委直接領導和指揮下取得勝利的。淮海戰役這個大題目要請小平同誌來講。

毛主席對淮海戰役有一句精辟的概括:一鍋夾生飯,硬是被你們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我的理解,是指淮海戰役發展成為南線戰略決戰並取得勝利的條件,不是一開始就成熟的,形勢的發展變化多端,中央軍委、總前委審時度勢,統一籌劃,集中集體的智慧,正確指導了戰役全過程,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還乘敵之隙,充分利用了敵人的錯誤,終於取得了偉大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