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敵派十八軍一個師,十四軍一個師渡過澮河,沿公路兩側向我袋形陣地前進,但進展遲緩,到下午17時就趕快向澮河退縮,黃昏前又縮回到澮河南。25日敵人無動靜,沒發現有渡河的跡象。因我們部隊的任務是誘敵東進和敵人隔澮河對峙,不主動向敵人出擊。等到上午10時仍無動靜,陳賡就讓各旅偵察敵人動向。不久,敵炮火即向我軍實施猛烈轟擊。當時陳賡從兩個方麵判斷:即敵大舉進攻渡河東進,或掩護其撤退。以後敵人無線電話完全停止,接著炮火也停止了。1個小時以後情報證實敵已向東轉移,最後查明敵人經湖溝集向固鎮方向移動,但這一天敵人隻進了30裏路就停止了。事後人們議論:那天黃維兵團不停止,繼續向湖溝集、固鎮方向前進,除十四軍可能被我們切斷殲滅外,至少有3個軍不致於為我軍包圍,因為當時隻有四縱、九縱與黃維兵團隔河對陣,而四縱的任務是誘敵向宿縣方向前進,但又絕不能讓黃維兵團到達宿縣,因為到達宿縣即可與徐州、蚌埠之敵相互策應,於我軍不利。在東麵與黃維兵團對戰的部隊沒有兵力阻擊黃維兵團向蚌埠靠攏。可這一天敵人隻向東移動30裏,如果敵人不停下來,於當夜向固鎮疾進,其大部分可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能到達固鎮。如形成這種態勢,徐州、蚌埠敵各有3個兵團遙相呼應,打起來就困難一些,至少持續的時間要長一些,我們傷亡也要大些。陳賡司令員曾講過:“戰爭勝利的取得,主要是中央軍委、毛主席和總前委的英明決策,全體指戰員的英勇奮鬥,也包括蔣介石和他的高級將領犯錯誤……”南坪集阻擊之後,為什麼黃維兵團總猶豫不定,逡巡不前,為什麼不積極向固鎮、蚌埠方向靠攏,而是坐以待斃!這個不解之謎隻能用敵人犯錯誤來解釋才更恰當些。
26日淩晨,陳賡指揮東線部隊渡過澮河追擊敵人,沿途掃清敵十四軍散布下的小部隊,黃昏就與十四軍主力部隊接觸,攻入敵人駐地,展開一場混戰,至27日拂曉通宵達旦。在混戰中將十四軍軍長熊綬春、副軍長穀炳奎活捉,因不知道他是軍長,結果給放了,穀炳奎冒充文書也在混戰中逃掉。夜間難分敵我,無法開槍射擊,雙方都喊:“交槍!”“投降!”雙方傷亡都不大。截至28日,敵以雙堆集為中心,利用居民點,星夜構築起堅固的環形防禦陣地,固守待援。敵十八軍守平穀堆、尖穀堆作縱深防禦,八十五軍守腰周圈、李莊地區向西防禦,十四軍守張圍子、楊四麻子地區向東防禦,兵團部住小馬莊,並在雙堆集、金莊間構築臨時機場。以後敵每天以三四個團或一兩個團向外出擊,企圖奪回失去的陣地,但均未得逞。
這時,陳賡已被指定為圍殲黃維兵團東集團的指揮,統一指揮九縱、十一縱,豫皖蘇獨立旅和四縱的十、十一、十三、二十二旅。陳司令員指定周希漢同誌負責統一指揮四縱備旅。是日,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副司令杜聿明從南京開會回徐州途中,飛機經過雙堆集上空時,杜聿明通過報話機與黃維通話,告訴他說:蔣介石決定徐州主力南進,蚌埠蔣軍向北攻,南北夾擊,打通徐蚌間津浦路援救黃維。之後蔣介石又給黃維發來同樣內容的電令。本來愁眉苦臉的黃維,頗為此事興奮了一陣子,以為轉機來了,所以下令仍向東南方向進攻,爭取與李延年、劉汝明靠攏。黃維接連攻了幾天,望眼欲穿的援兵毫無音訊,不禁又陷入失望,屢向蔣介石求救。無奈這時國民黨到處吃緊,蔣介石捉襟見肘,根本無兵可調。黃維所得到的回答,隻是“固守待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