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6章 大將南征膽氣豪(22)(1 / 3)

這時部隊極需要提出明確的目標,響亮的口號,指明偉大勝利的光輝前景,說明整個戰場敵我之總態勢和我軍作戰企圖,使指戰員擴大視野,振奮精神,滿懷信心地勇猛前進。於是在羅榮桓的授意下,譚政組織政治部立即起草《全殲東北敵人的政治動員令》,譚政受命,筆端潤著攻錦勝利的喜悅,凝著對國民黨反動軍隊的仇恨,很快擬出文稿,經羅榮桓修改,於10月20日以林、羅、劉、譚的名義發出。文中可以看出,沒有時間去推敲字句,也來不及加工潤色,然而正因為此,這篇動員令才愈顯出其具有史實意義的特有氣魄,幾乎每句話都是最需要說的和最吃緊、最重要的。這篇“檄文”說:自我錦州大捷,六十軍起義,新七軍投降之後,東北局勢已發生新的大變化。目前敵人已表現極端恐慌與混亂,正準備放棄沈陽,企圖向營口、或向錦州、葫蘆島奪路南逃,從東北作總撤退。蔣介石親到沈陽指揮;沈陽之敵傾巢而竄,進占彰武、新立屯一線;錦西、葫蘆島仍在陸續增兵並與我軍對峙中,即為此種總撤退作準備。我軍應趁敵人連遭慘敗恐慌混亂企圖作總撤退之時,乘勝繼續大量殲滅敵人,不讓敵人逃出東北,爭取連續的偉大勝利。目前我們決以我東麵打援之部隊與攻錦各部首先抓住從沈陽出來之廖耀湘兵團,從野戰中殲滅之,對錦西、葫蘆島之敵則實行阻擋。我全軍指戰員必須洞悉這一變化對我空前有利。由於敵從海上、陸上的退路均已被我堵塞關閉,現已無路可逃。錦西、葫蘆島雖有敵九個師並還有可能增加兩三個師的兵力,但由於我阻援部隊依托有利陣地頑強阻擊,在我錦州戰鬥前後,已連續打敗敵人十數次之進攻,使敵人遭受重大傷亡仍無法前進。現在我們攻勢業已加強,守備信心越發提高,敵更無法打過來。敵人在錦州吃了一個大敗仗,接連的在長春發生起義與投降,這對敵方士氣是一個重大的打擊,必致軍心恐慌,並有可能造成瓦解崩潰之勢。這樣的敵人是最好打的,有絕對勝利把握。長春解放後,我圍城部隊已迅速南來,我東北全部兵力將更大集中南線作戰,兵力之雄厚為空前所未有。以此壓倒優勢的強大兵力,殺向居於極端劣勢的敵人,是無往不勝的。各部在此形勢下,必須以連續打大勝仗的雄心,一口吃掉敵人七八個師至十幾個師,一次俘虜敵人七八萬至十幾萬,因為客觀條件與我之主觀力量允許我們這樣做。我們必須這樣做。我們在錦州、長春已取得圓滿與偉大的勝利,但我們決不能滿足這一勝利,應該乘勝擴張戰果,不讓敵人有喘息整理的機會。由於敵之退路已被堵住,敵必拚命掙紮,企圖逃脫其覆滅的命運,故戰鬥會是極其激烈的,我各部決不可輕敵,不可因為打了勝仗漫不在意。必須像錦州戰鬥一樣,以勇猛果敢,前仆後繼的精神,不怕困難、不怕疲勞的精神,爭取大勝,爭取全殲東北蔣匪軍,解放沈陽,解放東北全。望各部接此電令後,立即進行動員,加緊整理組織,調整幹部,發揮人人奮戰的決心,以便迅速投入戰鬥。

在《動員令》的鼓舞下,三年解放戰爭以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圍殲戰就揭開了序幕,而黑山阻擊戰則是這幕“活劇”的第一場。10月23日,廖耀湘決心南逃營口,命令其主力在飛機和優勢炮火的支援下,由彰武一帶轉向我黑山陣地猛攻。扼守黑山陣地的十縱和一縱三師指戰員,抱著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英勇頑強,浴血奮戰,連續打垮敵人多次整營整團的衝鋒,有的連隊隻剩十幾個人,仍然與敵人死拚扭打,阻止了敵軍前進。十縱、五縱及內蒙騎兵師從10月20日起,就按照野司首長指示的“敵進則退,敵停我也停”的方針,誘敵深入,發現敵人後撤就截斷其退路。當時兩個縱隊和騎兵師部隊,還未換上冬裝,都在東北晚秋寒冷氣候中艱苦奮戰。五縱在彰武東南的秀水河子、葉茂台阻敵5天,殲敵1個加強營。打下錦州後沒有休息的一縱、二縱、三縱、七縱、八縱、九縱、炮縱和六縱十七師,於20日、21日分批分路,晝夜兼程,向東北方向新立屯、黑山一帶疾進。遼西自古以來就是兵家爭戰之地,尤其唐宋以來,多次成為鼙鼓動地、兵甲交鳴的戰場。日本投降後,蔣介石十數萬精銳之師從這裏登陸,他們曾經憑借著天上的飛機,地上的坦克,耀武揚威,不可一世,於血泊中從人民手裏搶奪勝利果實。今天,北從新民,南至大虎山、黑山、溝幫子,西至新立屯、阜新,東到遼河這個三角地帶,又煙塵四起,炮聲隆隆,火光衝天。在中國曆史上、中國革命戰爭的曆史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同蔣介石軍隊殊死搏鬥的曆史上,一場空前規模的鏖戰在這裏展開了。雙方都傾其全力投入這場決戰。戰線縱橫交叉,犬牙相錯,百多萬人戰在一起。陣地幾易其手,反複爭奪。一個山包,一個村莊,一座小鎮,都可能因其戰況慘烈而名播四海。上午在敵軍手裏,下午被我軍攻占,第二天,又一批敵軍來衝鋒,於是展開了又一輪肉搏戰,槍管赤熱,刺刀見紅。不論是一級公路、鄉村土路,還是山路或羊腸小道,白天,夜裏,通過的部隊川流不息,昨天向西去,今天又西來,往來如穿梭。老百姓從來沒有看見過這麼多的兵,這麼多的大炮、汽車、電台,這麼多的大車、騾馬、擔架。同一條路,千萬隻腳飛速踏過,同一條河,千萬條腿涉流而過,同一座橋,千萬個車輪隆隆馳過,承受了自它問世以來從未承受過的特重負荷。勝利之酒是甘美的,鼓舞著我軍萬千健兒去爭取更大的勝利,銳氣正盛、精神抖擻的勝利之師——人解放軍炮兵陣地。民解放軍指戰員,同喪魂失魄的國民黨軍官兵,恰成鮮明對比。廖耀湘,這個當年任新六軍軍長、在緬甸曾於曼德勒戰役中同日軍打過仗,日本投降後在南京“九一三慶祝勝利大遊行”中受過南京人民“萬人空巷”的熱烈歡迎的抗日將領,由於投入反人民的內戰,終於走投無路,向人民低下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