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8章 大將南征膽氣豪(24)(2 / 3)

槍再也沒響,等他們到中央銀行的時候,樓上已搖出了白旗,接收部隊占據了大樓的製高點,架起了機槍。鄭洞國率守軍魚貫而出,身後留下一片失敗的狼藉,焚燒未盡的文件紙片、帶不走的衣物書報、吃剩下的馬頭骨架……兩位將軍碰麵了,蕭勁光在車上,鄭洞國在車下,兩人都沒有說話。在他們目光相碰的一瞬間,他們都想了些什麼?難以猜測。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蕭勁光是自豪的,因為他是勝利者,他理當自豪。

羅瑞卿:放走三十五軍,我們就無法向毛主席交代

戰略決戰中的三大戰役是人民解放戰爭中最輝煌的一幕,黃克誠、蕭勁光、譚政參加了遼沈戰役;粟裕、陳賡參加了淮海戰役;羅瑞卿則參加了平津戰役。1948年11月2日,遼沈戰役結束。4天以後,淮海戰役揭開序幕。羅瑞卿多少有些著急。華北什麼時候動手?華北的50多萬敵軍是一支不小的力量。現在東北打完了,華東又包了“餃子”,華北什麼時候動手呢?11月4日,羅瑞卿來到野戰軍司令部,對耿飆說:“告訴你一個不大不小的新聞,傅作義被蔣介石召到南京去了。”耿飆正守著一個巨大的沙盤和參謀們分析敵我態勢,聽到羅瑞卿說傅作義突然去了南京,立刻想到了下一步行動,問:“是不是要將傅部南調以支援華東敵軍,加強其長江防線?”“難說。”羅瑞卿說。“蔣介石現在是舉棋不定。他既想讓傅作義固守華北,又想給徐蚌會戰(即淮海戰役)添點兵力。固守華北,可以遲滯我東北、華北大軍南下;調往南京一線,則北進可增援劉峙,駐守長江可保證南京防務。”

“傅作義能聽蔣介石的嗎?”耿飆把心裏的疑問說出來。“綏遠是傅作義的老家,他的輜重家當都在綏遠。在傅作義看來,如果向西收攏,還有自成局麵的可能;如果南下,即使站穩腳跟,也仍舊要受製於蔣介石。傅作義要冒險南下,別的不說,就是通過我們這一大片解放區,也夠他折騰一陣子的。”羅瑞卿看了看沙盤,順手比畫了一下,說:“他們可以從海上走嘛。”身旁一名參謀說:“有情報反映,敵人的‘剿總’司令部有從北平移往天津的跡象。”“傅作義想保住港口嘛!”羅瑞卿說。“但是,要是我指揮他們,就不會那麼蠢,這麼多部隊,搞海上運輸,塘沽港口又臨近封凍期,談何容易。”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起傅作義這幾十萬部隊的去向,當有人問耿飆時,耿飆謙虛地說:“我還沒有考慮成熟,不過,我總認為,想辦法把傅作義的部隊留在平津最合適。”

“那我們趕快向聶司令提個建議吧,傅作義的部隊本來就是我們‘碗’裏的‘肉’嘛。”一名參謀說。羅瑞卿笑了。耿飆也笑了。他說:“你的想法有道理。不過,中央恐怕早有打算了。”其實,華北的50多萬國民黨軍隊是守還是撤,蔣介石和傅作義也是各懷鬼胎。11月4日,蔣介石特意把傅作義召到南京,商討對策。當時,徐蚌大戰一觸即發,衛立煌集團被全殲的餘波未散,為了加強長江防線,蔣介石曾經要求傅作義放棄平津,率部南撤,擔任東南行政長官。傅作義對蔣介石吞並異己的伎倆深懷戒心,不願南撤,即使平津危急,他也願意西撤綏遠,殺回老家去。為了保存自己的勢力和地盤,傅作義對蔣介石說:遼沈戰役結束後,林彪的部隊至少需要休整3個月到半年。隻要林彪不入關,聶榮臻奈何我不得。駐守天津、北平,還能得到美國的軍事援助。當然,這後一句話,他沒有說出來。這一次,蔣介石痛痛快快地放傅作義回北平了。蔣介石心裏很清楚,傅作義暫時守住北平、天津,就可以鉗製聶榮臻和林彪兩路大軍,就能爭取時間訓練新兵,部署長江防線。蔣介石和傅作義似乎都沒有仔細考慮我軍采取“先打兩頭、後取中間”這一打法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