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1章 大將南征膽氣豪(27)(3 / 3)

命令指出:“由中國共產黨的代表團和南京國民黨政府的代表團經過長時間的談判所擬定的國內和平協定,已被南京國民黨政府所拒絕。南京國民黨政府的負責人員之所以拒絕這個國內和平協定,是因為他們仍然服從美國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匪首蔣介石的命令,企圖阻止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的推進,阻止用和平方法解決國內問題。經過雙方代表團的談判所擬定的國內和平協定八條二十四款,表示了對於戰犯問題的寬大處理,對於國民黨軍隊的官兵和國民黨政府的工作人員的寬大處理,對於其他人各項問題亦無不是從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出發作了適宜的解決。拒絕這個協定,就是表示國民黨反動派決心將他們發動的反革命戰爭打到底。拒絕這個協定,就是表示國民黨反動派在今年一月一日所提議的和平談判,不過是企圖阻止人民解放軍向前推進,以便反動派獲得喘息時間,然後卷土重來,撲滅革命勢力。拒絕這個協定,就是表示南京李宗仁政府所謂承認中共八項和平條件以為談判基礎是完全虛偽的。因為,既然承認懲辦戰爭罪犯,用民主原則改編一切國民黨反動軍隊,接收南京政府及其所屬各級政府的一切權力以及其他各項基礎條件,就沒有理由拒絕根據這些基礎條件所擬定的而且是極為寬大的各項具體辦法。”

在此情況下,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特命令全軍指戰員:“(一)奮勇前進,堅決、徹底、幹淨、全部地殲滅中國境內一切敢於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國人民,保衛中國領土主權的獨立和完整。(二)奮勇前進,逮捕一切怙惡不悛的戰爭罪犯。不管他們逃至何處,均須緝拿歸案,依法懲辦。特別注意緝拿匪首蔣介石。(三)向任何國民黨地方政府和地方軍事集團宣布國內和平協定的最後修正案。對於凡願停止戰爭、用和平方法解決問題者,你們即可照此最後修正案的大意和他們簽訂地方性的協定。(四)在人民解放軍包圍南京之後,如果南京李宗仁政府尚未逃散,並願意於國內和平協定上簽字,我們願意再一次給該政府以簽字的機會。”蔣介石收到毛澤東和朱德《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後,猶如五雷轟頂,他萬萬沒有想到共產黨動作如此之快,在這危難時刻,他強打著精神,在溪口這個小鎮,發出了一道又一道的命令:“告訴湯恩伯!讓他給我好好打,一定要守住長江天塹,不讓共軍過江!”“告訴白崇禧!和談已經破裂,華中地區全靠他了。”“告訴宋希濂,西南半壁河山就靠他支撐了。”“告訴孫立人,新兵編練要加緊進行!”但是,蔣介石再聲嘶力竭也無濟於事,毛澤東指揮百萬大軍就要渡過長江,打到南京了。當時,中央軍委和總前委賦予三野的任務是自長江中下遊渡江,對付湯恩伯集團布置在湖口至上海間的75個師共45萬人。長江中下遊,是粟裕當年征戰的地方。自15年前他率紅軍挺進師進入浙江以後,幾乎一直艱苦奮戰在長江西岸。僅率領大部隊橫渡長江,就有過4次。在這漫長的革命戰爭歲月裏,他走遍了這一帶的山山水水,對這裏的土地充滿了依戀的感情。他曾把青春和熱血貢獻給了這塊土地,這塊土地也曾長久地養育了他。現在他又回來了,人還是當年的人,可是力量卻增長了千萬倍。當年他帶著挺進師那殘剩的四百多號糧彈無著、衣衫襤褸的戰士躲避著強敵的追殺時,曾想到過會有這一天嗎?多少年的奮鬥不息終於把這一天迎來了。

綿綿的江南春雨中,粟裕站在泰州城頭,遙望著長江,默然肅穆,良久不語。腳下正是當年他率領新四軍第一師馳騁殺敵的蘇北戰場。春雨籠罩著蘇北,煙霧鎖住了長江。煙波浩渺中,粟裕似乎又看見了那15年來一個個在他身邊中彈倒下的戰友,他和他們對望著,相互都有千言萬語,卻又無法表述。他們一群群、一隊隊地從那煙霧中走出來,英武的神態一如當年。粟裕突然明白了,15年來,在他身邊倒下的,也是一支數以十萬計的大軍!中央軍委原定渡江戰役發起的時間為4月上中旬。4月15日,軍委電告粟裕:“和談有可能簽約,因此渡河時間要推遲半個月到一個月,推遲渡江有何不利,望即告,以便決策。”

看了電報,粟裕又抬頭望了望那連綿無盡的雨幕,當即提筆給軍委起草回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