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未來智能戰爭(1)(3 / 3)

與此同時,美軍也越來越多地運用無人飛機,也就是空中機器人。還是這位上校說:“我們剛開始進行‘伊拉克自由’行動和‘持久自由’行動時,無人機係統每天隻飛幾十小時。”“2005年,我們每天飛100小時左右。到2007年,每天飛500小時。”美軍建立了一個新的軍事專業,專門培訓擔當無人係統的操控員。目前,美國陸軍的空中無人係統除RQ—11“大鴉”、“影子”、“獵人”、I—GNATER無人機外,還在發展遠程多用途無人機(ER/MP)。這些無人機除具有偵察、搜索等功能外,還具有對地麵目標實施攻擊的能力,實戰用途有了很大的增強。除美國外,在實戰中運用機器人作戰比較多的還有以色列和英國。以色列國土小、人口少,與中東國家的戰爭多,因此惜人如金。為了減少人員傷亡,該國大力應用機器人參戰。有一個典型的戰例。上世紀80年代,以色列與敘利亞在黎巴嫩東部的貝卡穀地的空戰中,為了査清敘軍導彈陣地的部署和“薩姆—6”導彈跟蹤搜索雷達的位置,大量使用一種叫“偵察兵”的飛行機器人。“偵察兵”按照預定指令,飛行於中空,故意讓敘軍發現,並用類似於二戰時期日本的“神風特攻隊”的自殺行動,向敘軍陣地撲去,引起敘軍的驚恐,趕緊啟動雷達捕捉,發射導彈攔截,“偵察兵”似乎成了敘軍“薩姆—6”導彈的靶機,被紛紛擊落。當敘軍發現被擊落的隻是無人駕駛的“空中機器人”時,為時已晚。這些導彈發射架和雷達裝置的準確位置數據,已經被躲在後麵的另一隊“偵察兵”——空中飛行機器人所捕捉收集,經處理,發給地中海上的E—2“鷹眼”預警機。不一會兒,以軍F—4鬼怪式戰鬥機起飛,按照接收到的數據,迅速發射“小牛”導彈和“百舌鳥”導彈,先摧毀敘軍搜索雷達係統,後又摧毀“薩姆—6”導彈發射係統和陣地。在這場戰鬥中,以軍獲得主動權。

以後,以色列的“偵察兵”飛行機器人在技術上有了進一步發展,提高了偵察能力。它裝有照相和攝影裝置,能直接將對方陣地、兵器裝備等拍攝並將數據傳輸回控製室;機身由複合材料製成,可以全部吸收雷達波束;發動機是活塞式,紅外信號極弱,不易被雷達發現。在海灣戰爭中,“偵察兵”發揮了很大作用,在以色列靠近伊拉克邊境上空飛行,及時掌握朝以色列打過來的伊拉克“飛毛腿”導彈的具體方位和發射地點,使地麵部隊盡快做好防禦和反擊準備。正是這些空中機器人日夜巡邏偵察,才使得以色列避免遭到更大的損失。針對北愛爾蘭共和軍武裝鬧獨立的威脅,尤其是秘密施放炸彈進行破壞、擾亂人心、攪亂社會的情況,英國安全部門和軍方合作,共同研製數種類型的防爆安全“警察機器人”。一旦發現可疑或確切爆炸物,迅即出動,在安全人員的遙控操作下,可以沿街行走,爬坡上樓,可以翻過平滑的障礙物,還可以擰開門鎖,穿堂入室,接近可疑爆炸物,通過頭部的“眼睛”,看清可疑爆炸物的位置、形狀和外觀,伸出手臂取出或卸下爆炸物,層層打開外包裝,露出真相,辨別是否是爆炸物,若是真的,就會果斷切斷電路,使爆炸物失去作用。“警察機器人”在排除可疑爆炸物以及可燃品、劇毒品方麵發揮了很好的作用,英國警方普遍使用,並向其他國家的安全部門、警察部隊提供這類排彈排險機器人。

還有一些國家也在試驗著將機器人用於軍事。如韓國、新加坡,用機器人代替士兵,在合適的地方站崗放哨。德國、法國、俄羅斯等國家,也在將機器人引入軍事領域,為軍事鬥爭服務。

三、無人戰場的衛星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