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未來智能戰爭(2)(2 / 3)

(2)隱身化。今後,無人作戰平台的一個發展方向是采用隱身技術提高生存能力。美國秘密研製的“黑星”無人機,飛行範圍將近4800千米,大量采用吸收雷達波的輕型材料,從而使隱身性能得以大大提高,即使最好的防空係統也能被突破。

(3)自動化。無人作戰平台的自動控製和自主行動可以通過安裝GPS定位係統或預先存儲行動方案等方式完成。美國海軍艦載無人機,使用液壓氣動彈射器或火箭助推器發射升空,一旦完成任務就可自由降落水麵,可以實現定點垂直起降、空中懸停和全方位機動等目標。

(4)多用途化。除發展偵察監視無人作戰平台外,還可以發展可執行電子戰、直接攻擊等任務的無人作戰平台。與此同時,謀求武器裝備的通用化,可隨時更換機載設備以對不同作戰任務的需要進行適應。

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戰場上將會出現大量無人作戰平台,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無人軍”。無人作戰平台將會對現代戰爭的模式加以改變,使戰爭的形式從完全的物質摧毀型變成真正的局部“手術式”,使“順序作戰”變成“並行作戰”。突然襲擊也將貫穿於戰略戰役行動的始終。根據軍事專家預測,到2030年,無人作戰平台將成為戰場的主宰,那時的“無人軍”將不再是戰爭的“綠葉”,而將一躍成為戰場上的“紅花”。

(第二節)數字化戰場

數字化部隊與數字化戰場同屬於數字化軍事,而軍事數字化的主要表現形式是部隊數字化和戰場數字化。因此,要把握數字化部隊和數字化戰場的實質,就必須弄清軍事數字化的內涵與實質。

1.軍事數字化

對軍事數字化的內涵與實質,美國軍事理論家已做過深人的探討。美國陸軍前參謀長沙利文上將認為:“戰場數字化就是用電子紐帶把戰場空間的各個武器係統連接起來,使指揮官得以協調運用戰鬥力諸要素,以達到毀滅性效果。”美國陸軍數字化辦公室主任裏格比少將認為:“戰場數字化是在整個戰場空間應用信息技術及時地獲取、交換並使用數字化信息。”由以上的分析不難看出,軍事數字化的核心是信息技術。

1995年和1996年,美國陸軍推出了兩版《數字化總計劃》,這是美國陸軍進行數字化建設的綱領性文件。美國陸軍第一版《數字化總計劃》指出:“數字化是一種極為關鍵的能力倍增器,它將對陸軍21世紀打贏信息戰的能力起到強化作用,將為決策者、射手和支援人員提供所需信息。這些信息將被用於製定關鍵的決策,以滿足戰勝敵人以及打贏所有戰役的需要。”第二版《數字化總計劃》認為:數字化與互通能力有關。它將使陸軍各種各樣的戰場作戰係統實現橫向和縱向一體化,形成一個互聯的信息交換網絡,同時在多維的作戰空間內為實施聯合作戰和聯軍作戰提供高水平的互聯互通能力。

綜上所述,軍事數字化就是在部隊中和戰場上大量采用數字化裝備,特別是數字化通信裝備和計算機信息處理設備,以使各種作戰職能和作戰係統實現一體化。

實現軍事數字化的主要條件是:建有存儲各種動態軍事情報信息的、足夠的共用數據庫,可共享信息;信息存儲容量大,傳輸速度快;傳輸的信息全部是數字編碼信息,抗幹擾能力強;各作戰單元擁有共同的“作戰態勢圖”,傳感器能向武器操作者快速傳輸目標數據。

2.數字化部隊

數字化部隊和數字化戰場同屬於數字化軍事範疇。關於數字化部隊的定義,國內外軍事理論家先後有各式各樣的說法。為了對數字化部隊有更多的了解,在這裏我們選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幾種表述,對我們認知數字化部隊的實質有所幫助:(1)所謂數字化部隊是指使用數字化裝備,以數字化信息為媒介,對兵力兵器實施指揮控製的部隊;(2)數字化部隊與一般部隊在組織結構上基本相同,它是通信技術數字化,指揮、控製、通信與情報一體化,武器裝備智能化,作戰係統網絡化的部隊;(3)數字化部隊是用數字化技術聯網,武器裝備通用化,指揮、控製、通信一體化,各作戰單元高度協調,整體作戰效能極強的部隊;(4)所謂數字化部隊,就是以數字化電子信息裝備和智能化主戰武器裝備為主體,實現了指揮控製、情報偵察、預警探測、通信和電子對抗一體化,適應未來信息作戰要求的新一代作戰部隊;(5)數字化部隊是指裝備了數字化通信係統和信息係統以及各類用戶終端,把戰場上所有的武器平台和傳感器連接在一起,能以數字方式綜合處理戰場環境、態勢及作戰活動信息,為作戰指揮提供所需信息的部隊;(6)數字化部隊是以信息為基礎構建的,用數字化技術和裝備武裝起來的,由高素質人員組成的。21世紀信息時代的作戰部隊與傳統意義上的部隊相比,數字化部隊的信息控製和利用能力有質的飛躍,它有更快的反應速度、更高的打擊精度,編製更精幹,有更強的機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