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未來智能戰爭(5)(3 / 3)

戰場網絡對抗利用信息偵察、信息幹擾、信息欺騙、信息攻擊等“軟”、“硬”殺傷手段,重點破壞敵方戰場通信網的功能,削弱其安全性(包括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影響敵方的作戰行動,最終目的是獲取和保持戰場信息優勢(製信息權),保障己方戰場信息網絡體係安全。

從作戰目標和範圍來說,由於通信網的軍、民用之間的界限非常模糊,針對民用通信的很多技術手段可直接用於對抗軍用通信網,而針對民用通信網的網絡對抗也能起到軍用通信網的網絡對抗效能。因此,戰場網絡對抗作戰目標和範圍比傳統通信電子戰隻針對軍用電台廣泛得多。

1.戰場網絡對抗分類

戰場網絡對抗大致可以分為“軟殺傷”與“硬摧毀”兩類。

“軟殺傷”是指利用電磁和信息手段,如通信幹擾和計算機病毒感染,降低通信網設備的功能,而不損毀通信網的體係結構,造成的破壞是不可見但是可逆的。

“硬摧毀”是指利用化學、機械、原子等武器對通信設備的物理結構進行損毀,如導彈摧毀和電流擊穿等,通過損毀通信設備物理結構來徹底癱瘓通信網的體係功能,造成的破壞是可見但不可逆的。

2.戰場網鉻對抗技術

戰場網絡對抗關鍵技術包括網絡偵察、網絡攻擊、網絡防護三方麵關鍵技術。

(1)網絡偵察技術。網絡偵察技術分為主動式網絡信息偵察技術和被動式網絡信息偵察技術。主動式網絡信息偵察包括各數據嗅探等。在實施網絡偵察過程中,應盡量隱蔽自己的身份,重點截取通信網絡的指令信息、協調信息和反饋信息,借助軍事專家、情報專家和計算機專家的力量,綜合利用各種信息處理技術,最大化地提高信息偵察的效益。

(2)網絡攻擊手段。網絡攻種踩點、掃描技術;被動式網絡擊手段非常多,包括電磁幹擾,信息偵察包括無線電竊聽、網絡利用各種“黑客”技術進行網絡電磁幹擾入侵、信息欺騙,傳播感染病毒,使被攻擊的通信網拒絕服務等等。

(3)網絡防護措施。網絡防護是指為保護己方通信網和通信設備的正常工作、信息數據的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和行動。網絡安全防護涉及麵很寬:從技術層麵上講主要包括防火牆技術、人侵檢測技術、病毒防護技術、密碼技術、身份認證技術、欺騙技術等。

3.戰場網絡對抗特點

(1)沒有國界。在網絡空間中,網絡作戰範圍瞬息萬變,網絡戰場疆域不定,沒有距離的概念。網絡所能覆蓋的世界各地都是作戰地域,而所有網絡都是可能的作戰目標。傳統作戰改變作戰方向需要長時間的兵力調動,而網上作戰隻需點擊鼠標即可完成作戰地域、作戰方向、作戰目標和作戰兵力的改變,前一個進攻節點與後一個進攻節點在地域上也許近在咫尺,也許相距萬裏。

(2)沒有痕跡。網絡對抗踏雪無痕。現今的網絡對抗與以往刀光劍影、炮火陣陣的傳統作戰方式不同,在網絡對抗中,施放病毒、竊取數據、引爆網絡炸彈等攻擊手段都在瞬間完成,其速度之快可以說是來無影、去無蹤。因為網絡作戰具有速度快、時間短的特征,往往敵方還沒來得及反應,網絡對抗就已經完成了。另外,網絡對抗還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和隱蔽性,常常以正常的信息交流形式出現,無跡可查、無影可隨。

(3)具有“核爆炸”威懾效果。網絡對抗效果難以預測,同樣一次網絡攻擊行動,可能對敵毫發未損;也可能修改竊取其數據,阻斷其網絡通道,使敵遭受慘重損失,甚至可能完全癱瘓其指揮控製係統或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導致其社會混亂、經濟崩潰,其嚴重的威懾性比“核爆炸”有過之而無不及。

(4)鼠標點擊就是扣動扳機。網絡對抗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進行網上技術和信息支援,提供網絡最新進攻技術和手段,或者提供敵方網絡的信息情報等;二是在網絡部隊指揮員的統一組織下直接參與網絡作戰。網絡對抗改變了傳統作戰的人力和物力調度方式,而是技能和智能的彙集,通過網上點擊鼠標的方式實現。這種形式的改變,意味著作戰行動將由人力密集型向知識密集型轉化。

4.戰場網絡對抗對象

戰場網絡對抗的作戰對象主要是戰場通信網,美軍覆蓋全球的戰場通信網代表了目前世界的最高水平。美軍戰場通信網在網絡中心戰環境中運行,而各個軍種的網絡中心戰環境分別以“子網”的方式接入GIG,如陸軍的陸戰網、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部隊網、空軍的指揮控製星座等。